9歲那年幫助我的女老師,二十年後成了我丈母娘,她說自己有眼光

2024年10月02日07:02:04 情感 1311

講述:李衛斌

我叫李衛斌,今年37歲,是一家企業的中層幹部。

這幾天單位放了國慶假,妻子說了幾天想要喝皮蛋瘦肉粥了。

前幾天單位放假前有很多事情要處理,一直沒顧上做,今天一早起床,直奔菜市場。

熬好粥,做了她愛吃的幾個小菜,回到卧室,妻子還有熟睡。

看著熟睡的她,想著今天我們要回丈母娘家,我心裡無限的感慨。

無論多麼寵溺妻子,我都不覺得過,因為不是丈母娘,我也不會有今天。

今天就說說我家的故事吧

我出生在關中平原的一個小村子,我小時候的家,都不能用貧窮或者說寒門來形容,那是沒有門的那種。

奶奶當年帶著7歲的女兒逃荒,嫁給因為腿疾跛腳,當了很多年光棍的爺爺,就這麼湊合的組成了一個家,然後才有了我爸。


9歲那年幫助我的女老師,二十年後成了我丈母娘,她說自己有眼光 - 天天要聞

奶奶生下我爸的時候已經38歲了,爺爺那年40歲。

爸爸15歲那年,爺爺積勞成疾,需要住院治療,不光花光了家裡這些年稍稍有的一點積蓄,還欠下了外債。

情不得已,奶奶做主,把姑姑嫁給了山裡的一戶人家,當時彩禮380元,拿來給爺爺看病,結果還是沒有救回爺爺的性命。

姑姑當年22歲,她喜歡我們村裡的一個小夥子,但是那家和我家一樣很窮,奶奶不同意。

姑姑從此也恨上了爸爸和奶奶,她覺得奶奶把她嫁給一個大她5歲的,她不喜歡的男人,她出嫁後就很少回這個家了。

我爸18歲,就出門去外面打工,在工地上干,有時候掙一點錢,有時候幹了一年,工頭跑了,一分錢都拿不到。

22歲那年,我爸打工帶回來一個姑娘,奶奶高興壞了,這姑娘長的瘦瘦小小的,那就是後來我媽。


9歲那年幫助我的女老師,二十年後成了我丈母娘,她說自己有眼光 - 天天要聞

我媽是一個河南姑娘,踏實肯干,生下我後,家裡開銷增加,爸媽也想著要好好乾一番事情,可是農村可以賺錢的事情太少了。

他們種地、養過豬、養過雞都沒有對生活有什麼大的改變。

我6歲那年,開始上了幼兒園,爸媽覺得,要改變一下了,因為我要上學了,他們希望能給我更好的生活。

以前小打小鬧爸媽養過一些雞,有了一點點的收入,他們就想著要擴大規模,想多養點雞,就找親戚四處借錢,包括我姑姑家。

結果一場雞瘟,一切的努力歸了零。要賬的每天來鬧,家裡能拿的東西都被拿走了。

我爸為了躲賬,出門打工,一直沒有回來,我7歲那年,媽媽左盼右盼,沒了指望,她也走了,並且一去不回。

家裡就剩下我和年邁的奶奶。

96年我9歲,上三年級,下雪天,我七十多歲的奶奶出去拿柴火給我做飯,摔了一跤,腿痛的下不了炕。


9歲那年幫助我的女老師,二十年後成了我丈母娘,她說自己有眼光 - 天天要聞

家裡有時候連吃的東西都沒有,冬天的早晨,我餓著肚子去學校。

半中午,我的肚子就餓的咕咕叫了,同學們放學後,都紛紛跑回家去吃飯,我知道家裡根本沒有什麼東西可吃。

我靜靜的坐在教室,聞著教師食堂飄過來的飯菜的香氣,直咽口水。

我悄悄的走出教室,在外面朝教師食堂張望,我多想去找教師食堂的阿姨去給我要一點吃的,哪怕是一口麵湯

可是我那時候已經9歲了,是一個小小的男子漢,我的面子不允許我那樣做。

正在我入神的吸著飯菜的香味。「李衛斌!」一個聲音在我耳邊響起。

我下意識的抬起頭,是我們的班主任馬老師。

馬老師30歲左右,有一個女兒上一年級,和她住在校園裡,我也經常看到。

「你在這裡幹嘛,怎麼不回家吃飯?」我低下了頭,用手摳著衣角,不知道怎麼回答。

馬老師走過來,用手摸摸我的頭,像母親的手,我不知道為什麼,竟然哭了。

在我的斷斷續續的訴說中,馬老師大概明白了我的處境。


9歲那年幫助我的女老師,二十年後成了我丈母娘,她說自己有眼光 - 天天要聞

她拿著她的碗,給我在食堂打了飯,讓我去她的辦公室,其實,這也是她的家。

讓我和她的女兒小倩一起吃飯,吃過飯,她語重心長的對我講:你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聽了直點頭,對馬老師保證,以後要更加努力的學習。

就這樣,老師每天的中午飯都叫我和她一起吃,還動員班裡的同學給我拿饅頭。

她讓我把饅頭拿回家,加熱了給奶奶吃。

那時候,沒有電話,姑姑因為以前奶奶把她嫁給她不喜歡的男人,爸爸後來又借了她很多錢沒還,人還走了,她很生氣。

也是很長時間都不到我們家裡來。

我就這樣,整個冬天都跟著馬老師和小倩一起吃飯,直到幾個月後,奶奶的腿腳好了起來。

我上四年級的時候,我爸終於回家了,他來接我,姑姑也接走了奶奶。

我去向馬老師和小倩告別,小倩送給我一個文具盒,我跟我爸去了浙江,他打工,我上學。

98年,我考上省內的一所不錯的大學,我去馬老師家,想謝謝她當年對我的幫助。


9歲那年幫助我的女老師,二十年後成了我丈母娘,她說自己有眼光 - 天天要聞

那一年,小倩剛剛考上高二,馬老師也是焦頭爛額,正為小倩的學習擔心,馬老師沒有想到我會去,並且她和小倩也認出了我。

小倩因為小時候長期跟著媽媽,沒有和父親一起生活,那時候也很叛逆,學習成績不好。

知道了馬老師的焦慮後,我自告奮勇的提出,我來幫小倩複習功課。

整個假期我都幫小倩補習功課,我開學後除了假期給小倩補課外,在校還會給她寫信,鼓勵她好好學習。

就這樣,兩年後,小倩考上了我所在的那所985大學,成為了我的師妹。

大學畢業後,我和小倩順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

2016年,我29歲,迎娶了27歲的新娘小倩,馬老師在結婚典禮上不無驕傲說:李衛斌是我的學生,他今天變成了我的半個兒子。


9歲那年幫助我的女老師,二十年後成了我丈母娘,她說自己有眼光 - 天天要聞

其實,我從心裡在說:不是半個兒子,是一整個!

馬老師給我當年的愛,那是媽媽一樣的,那時候媽媽的離開,我沒有了任何的依靠,多虧馬老師,否則的話,我可能早早的輟了學。

現在我和小倩結婚8年,我們的兒子6歲,在上幼兒園,是馬老師一直在接送,她說她和岳父退休後沒事幹,幫我們帶帶孩子,減輕我們的負擔。

每每提起我,丈母娘總是豎起大拇指,說她自己有眼光。

我當然也要好好的照顧寵著小倩,她不光是我的妻子,還是恩師的女兒,師恩如海!

今天吃完飯我們要一起回家,帶著我爸、我岳父母以及全家一起去旅遊啦!

#秋日生活打卡#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故事來自個人認知,不要對號入座。為保護當事人隱私,在不影響意思的基礎上,對人物情節等,有所創作。

我是寫故事的如月姐姐,你有故事,我有酒,一起暢聊解憂愁,謝謝關注!

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現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 天天要聞

現在做中介,也不好混了

前段時間一位TOP10房企營銷總在飯局上放出豪言:「現在雖然沒地沒項目,但也無所謂,大不了開個門店做中介老闆,20多年的房地產經驗總能有口飯吃」。如果是2019年之前,他的觀點也許成立,但放到現在只能說他還真的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因為房地產的「食物鏈」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4中國房地產中介行業白皮書》顯...
50歲以後,最該討好的是這4個人,永遠別得罪,現在知道還不晚 - 天天要聞

50歲以後,最該討好的是這4個人,永遠別得罪,現在知道還不晚

年輕時,我們總覺得世界很大,朋友很多,時間還長。可過了50歲才發現,人生就像一場減法,真正值得掏心掏肺的,不過寥寥幾人。五十歲之前,人們往往拼盡全力向外索求;直至五十歲過後,方才領悟要向內收斂。那些曾經追逐的名利、面子、社交,漸漸變得不再重
你照亮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照亮你 - 天天要聞

你照亮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照亮你

#心中的靈魂伴侶#活成陽光,成為一道光​每個人都喜歡身邊圍滿了人,被擁護,被人追棒,都想有人來照亮你,但是我們又不想成長自己,不想去行動起來,恐懼,依賴,退縮,……,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但是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其實別人也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我
女人有這些「微反應」,明顯是動情了 - 天天要聞

女人有這些「微反應」,明顯是動情了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女人對你態度冷冰冰,對你的事情不上心,你親近她,她會後退,會下意識將你推開,你有事情要麻煩她,女人很容易失去耐心;某些時候,你穿荊度棘,為女人做一些事情,試圖哄女人開心,女人卻不受哄,總是怠慢你,在這個時候,你應當明白女
中年男女,與異性關係曖昧,是怎麼產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年男女,與異性關係曖昧,是怎麼產生的?

中年男女,與一個異性之間的相處,彼此之間的關係,大大方方,坦坦蕩蕩更長久,更值得珍惜。人到中年,在日常生活中,與異性的相處過程中,智者的選擇是保持距離,不頻繁接觸,靠近。
當情人臨終想見你,你會如何選擇?一場戳心的靈魂拷問! - 天天要聞

當情人臨終想見你,你會如何選擇?一場戳心的靈魂拷問!

愛情這事兒,多半藏在生活的雞毛蒜皮里,可要是生死關頭突然來了,那些被身份、規矩裹著的感情,到底會露出啥樣的真相?好多人把情人關係當成生活的調劑,卻很少琢磨:要是有天她躺在病床上,用盡最後一點力氣說想見你,拋開那些世俗說的角色,你心裡頭抗拒的
一個德國客戶的人生經歷,真正闡釋了什麼叫做九死一生 - 天天要聞

一個德國客戶的人生經歷,真正闡釋了什麼叫做九死一生

(原創,歡迎點贊評論~)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鮑勃·迪倫曾說過: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之為人。今天和一個德國客戶聊天,聽了他的人生經歷,我想說,一個人要經受多少磨難,才能被稱之為強者。他這一生,挺傳奇,也足夠悲催。
普通人變強的第一步:丟掉羞恥心 - 天天要聞

普通人變強的第一步:丟掉羞恥心

心理學中有個詞叫「焦點效益」。 是說人很容易太看重自己,從而高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 因為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怕尷尬、怕丟臉,以至於不敢嘗試新事物,從而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