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箋聊人生
原創文章,請勿抄襲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永遠都是相互的。即使一家人也不例外。
如果家庭成員情緒都是很穩定的,相處起來的關係,自然是滋養的。
而有時候,我們雖然竭盡全力去維護良好的家庭關係,仍然會遇見一些不尊重我們的事情。
如果凡事都要爭個高低對錯,到頭來,贏了道理,輸了感情,得不償失。
當兒媳、女婿不尊重你時,你只需做好這4件事就夠了:
1、不理,當成外人
一個人的斷親,是最大的清醒。
單位的一位阿姨,說起她的兒媳婦時,由最初的慷慨激昂到最後的心平氣和。
阿姨說,她由於吃過婆婆的苦,所以兒媳進這個家門時,她就一門心思的對兒媳婦好。
可是,現在的年輕人的觀念好像和以前人的觀念不一樣了。
兒媳婦總是對她愛搭不理,偶爾說出來的話能噎死人。
一開始,阿姨還很生氣和傷心,時間長了也想通了,把她當成一個外人,不搭理她就是了。
「不理她,把她當成一個外人」,並不是說我們冷漠的去面對他們,而是從心裡和行動上保持一份距離感。
這樣做:
第一: 可以避免兒媳、女婿情緒化時,造成不尊重我們的傷害。
第二:我們也可以剋制住自己,和他們之間不發生衝突。
我們都是過來人,深知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我們是長輩,也要有長輩的風範。
兒媳、女婿,又另外是一代人,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觀念。
我們只需要做到遠離他們,從距離上把他們當做外人。
這樣我們才能心平氣和的面對各種挑戰,也能保持我們的尊嚴。
2、不辯,保持沉默
弘一法師說:
「情緒的盡頭不是發泄,而是沉默。」
周末的時候,身為婆婆的表姐做了一桌子菜。
可是,兒媳婦卻對兒子說,婆婆做了一桌子飯,不好吃,不符合她的口味。
換做以前,表姐聽到這話時,肯定很生氣,會吵架,會委屈。
可表姐現在保持了沉默。
表姐說,那是兒媳婦的問題,和我無關,我做好自己就行了。
在面對兒媳、女婿不尊重時,保持沉默是一種不錯的智慧選擇。
通過沉默,也能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妥當。
通過沉默,也可以讓對方明白什麼事情他可以做,什麼事情他不該插手做。
同時,我們也能避免和對方無謂的爭吵,讓這個家庭陷入僵局。
當然,他們小輩們如果遇見了難事,我們只要能幫的,還是要去幫的,還是要去關心的。
3、不議,隱藏家醜
《菜根譚》里言:
「福生於少事,禍起於多心。」
我們小區里有一位老太太,她經常在小區里滔滔不絕的抱怨她的女婿和兒媳婦不好。
只要女婿或者兒媳婦做的一點小事,她看不慣,就要回外面訴說一番。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不出半日,就紛紛揚揚的傳到了兒媳或者女婿的耳朵里。
為此,一家人都指責老太太,家裡面也經常吵架。
每個家庭都有難念的經,每個家庭都有雞毛蒜皮的亂糟糟的事。
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兒媳和女婿有時候說出來的話,不符合我們的心意,忽略了我們的感受。
甚至有時候覺得他們不夠尊重我們,我們心裡難受,自然想找一個人傾訴。
但是要知道,「家醜不可外揚」,家庭中的問題,最好留在家裡解決,千萬不要說出去。
試想一下,如果家務事傳出去了,鬧的紛紛揚揚,讓全家人臉上都無光,還容易惹出禍端。
我們做父母的,給兒媳、女婿留點面子,也給自己留點尊嚴。
4、不求,自己養老
我的一位同事,退休後,把自己的工資卡交到了兒媳婦的手中。
同事想著,既然兒媳婦是一家人了,兒媳婦也沒工作,那就好好對待,以求家庭和睦。
沒想到,在同事摔傷住院時,兒媳婦別說去看了,連個電話都不曾打,好像婆婆就是個外人似的。
同事後悔不已,感嘆當初自己太傻。
當感覺到兒媳和女婿不尊重我們時,我們也不要過分的把晚年的養老生活放到他們身上。
我們手裡有錢的話,首先要規劃好自己的生活,確保自己能夠自給自足的情況下,再稍微幫他們一把。
而不是說一上來,就對他們掏心掏肺的把錢全部拿出來。
我們自己留的這些錢,是我們自己晚年一份保障。
4、
俗話說:
家庭和睦,再窮都能發家。
一個家庭裡面的尊重和理解是相互的。
我們要想維護好自己的權利,同時也要維持好家庭的關係時。
做好以上四件事,我們的晚年生活依然可以過得自在有尊嚴!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