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狄更斯曾說過:「做人最好不要管閑事才是最有禮貌的。」
人生短暫,卻充滿瑣碎的事務,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個人的一生。
如果只考慮自己的事,或許生活就不那麼複雜了。因為只要處理自己的事情,就不費力氣但需要費時間,也不用擔心別人的情緒。
人與人之間宛如一張紛繁複雜的人際網路,在日常相處中相互扶持與幫助也成為不可避免的現象。
還有些人,總喜歡「熱心」幫助別人,雖然自己的事情還沒忙完,但心裡卻惦記著幫別人解決問題。
說實話,這樣的日子真的很實在,一不小心出錯或遇到挫折,就容易招致責怪。
何況別人也許不需要你的幫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處理方式,你的做法也許不合適。
何況可能沒人需要你的幫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你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他人。
可有些人已經年事漸高,仍不明白這個道理,最終耽誤了自己的事,也沒能幫助別人解決好問題,落得一個兩頭不顧的結果。
所以呢,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為中心,能不干預別人就別干預,畢竟那隻跟別人有關,跟你無關。
年過40,該經歷的艱辛該忍受的挫折都嘗試過了,何不放輕鬆些呢?到了這個年紀,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不要過多干涉他人私事。
02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自古以來,父母對孩子的關懷便格外地「滿溢」,從小時候為他們洗衣做飯,撫育他們長大成人。
長大以後,總是會擔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天氣變冷時又會擔心他們是否保暖,日常生活中也會擔心他們是否照顧好了自己。
然而我們往往忘了,子女已經長大成人了,年過40的人,子女往往從大學校園踏上社會舞台。
或許一開始他們做得不夠出色,因為缺乏實踐經驗,總會有些吃虧,但時間久了,他們就會悟出更多道理。
我的同事王奇結婚已有兩年,家裡催促下,他和妻子終於迎來了一個可愛的寶寶。可是就在寶寶剛滿月的時候,王奇的妻子李玲卻突然提出要分開。
那段日子裡,王奇的心情很低落。有一段時間他也沒能來上班,直到從他的故鄉那裡聽說了原因。
原來,他老婆和父母的關係一直都不是很好,雖然人年紀大了,但還是什麼都想操心,都想幫孩子。
但畢竟是不同年代,生活方式有所不同,長輩的看法李玲不好過多反駁,希望丈夫可以去談談;但同時王奇也不能直接與父母對立。
就這樣,父母成了小夫妻家裡的"領袖",稍微有不同的想法,就被阻止了。
李玲真的很受不了,一開始以為可以搬出去住,可是沒想到有了孩子後,婆婆卻總是要按照她自己的意願來做。
婆婆認為自己有經驗,而且可以幫小夫妻省錢找人幫忙,非常願意,但卻沒考慮到李玲的想法。
毫無疑問,父母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但有時候他們的愛過於熔鑄,對於我們這些子女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孩子也是獨立的人,即使再親近,也只能陪伴他們走一段路。而人生路程最終還是得由他們自己走。
不要事事都插手"指導",還是少管,讓他們自己慢慢成長吧。雖然過程可能有些辛苦,但結果會更好。
到了一定的歲數,就應該學會放手,孩子和孫子們自有他們的幸福,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開心,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
03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生活中的絕大多數困擾常常源於,口說無憑或心想無用,多管閑事也不一定讓自己重獲年輕,還不如避免引來不悅。
就像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每個人也都是獨一無二的,人們各自的經歷和思想也都不相同。
所以嘛,人與人相處嘛要懂得保持點距離,因為你不知道自己在別人心裏面咋樣,你做的事情會不會超出別人的底線。
你覺得自己做了件好事,可以幫助別人,可是別人可能不會這樣想,甚至會對你的行為感到不滿。
有些年紀較長的人覺得自己經驗豐富,對別人的人生隨意評頭論足。
然而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未經過別人的痛苦,不要勸告別人去做善事。」你可能會隨口說出這樣的話,但對於別人來說,卻需要經過很多年才能夠承受。
過了四十歲,不要輕易評價別人的生活,要明白那是他們自己的人生,無論美好還是糟糕,都需要他們自己承受。
人到了一定的歲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照顧自己的生活。如果有空閑時間,可以嘗試發展新的興趣愛好,多和朋友外出旅遊。
就像鄭板橋所說的:多讀古書能開闊視野,少理閑事則能積蓄精神。
盡量少言,避免多言;少參與事務,不要多管閑事。生命的本質在於去繁留簡,多管閑事只會造成反感。
所以說,年過四十的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少管閑事,別給自己和家人惹麻煩,留點兒清凈給自己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