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三年沒有參加老同學聚會了。並不是我自命清高,也不是我看不起老同學。而是我覺得參加同學聚會沒意義,也沒意思。說白了,同學群其實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是一個圈子。
我們這一屆同學畢業於1979年,至今幾十年過去了。現在都是滿頭銀髮的花甲老人,都是爺爺奶奶級的人了。
幾十年前,我們全班60多名同學高中畢業後就各奔東西,各奔前程。有的同學參了軍,有的當上人民教師,有的同學則當上公務員,有的成了處級幹部。但大部分同學都成了農民,回鄉種田。勞燕分飛,從此,同學大多都沒再見面。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幾年前,有個別老同學牽頭組建了老同學群。開始時只有十幾人,後來進群的人越來越多,現在已有幾十人了。
後來一位跟我要好的老同學也把我拉進了群。說真的,那時我很高興,幾十年沒見面了,我很想看一看老同學。
畢竟同窗二載(我們那時高中二年制),同窗之誼,同學之情,雖然已過去幾十年,但是我還是時常想念老同學的。
四年前,有幾位老同學提議大家聚一聚,吃一頓飯,敘敘舊。於是,四年前秋天的一天晚上,華燈初上時,幾十位老同學齊聚一堂,開始畢業幾十年後的第一次聚會。
那天老同學見面時,我不禁大吃一驚。幾十年前一張張青澀的臉,一個個懵懂少年,瞬間出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個個滿頭白髮,滿臉皺紋的花甲老人。大家見面互相打招呼後,便入座開懷暢飲。
席間,老同學歡聲笑語,互相祝福,紛紛談起幾十年前一起同窗時的點點滴滴。回憶起畢業後風風雨雨所走過的坎坷之路。大家在席間互相問起各自子女的情況。觥籌交錯之間,有的同學已酩酊大醉。濃濃的同學情充斥著整個宴席間。
自此以後,大家在群里經常聊天,侃大山。特別是每天晚飯後,更是熱鬧異常,大家互相問候,訴說著過去的往事,充滿了濃濃的同學之情。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同學之間的情誼似乎變了味。同學之間變成了互相吹捧,互相攀比的小圈子。一些混得好的同學,大家像眾星捧月般地奉承,而混得不好的同學則受到眾人的冷落。有一次,兩位老同學因為玩笑開過了頭,互相撕破臉了。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更是讓我看清了老同學,自那件事後,我就再也沒參加老同學聚會了。
三年前,我一個親戚突然患了胃癌急需到廣州動手術,需要十多萬元的手術費用。因為我的所有親戚經濟比較一般,這位親戚經濟也比較拮据,而我也屬於工薪階層,不能幫他什麼忙。
後來這位親戚想到了輕鬆籌,他把鏈接發給我,要我幫他轉發。我想到了我的老同學群,便把鏈接發到群里。請求老同學們幫幫忙,奉獻愛心,助親戚度過難關。
可是,不知是我人微言輕呢,還是我在同學中沒有威信。同學們都很冷漠,只有跟我要好的一位同學和一位開公司的同學捐了一點,共捐了幾百元。
老同學冷若冰霜的表現使我對老同學有了重新的認識。我原以為組建老同學群的目的,同學之間應該是一人有難,八方支援,互助互幫才有意義。可是我沒有料到是這樣的結局,我真是太幼稚了。
當然,老同學不願捐款,我沒有權利,也沒有必要對老同學道德綁架。但是,也可以看出,老同學也與社會上的人一樣,同學群其實也是一個小社會,小圈子。
因
此,進入這樣的同學群也沒有什麼意義了。近三年來,老同學聚會我再也沒有參加了。
不知道我是不入流,被社會邊緣化了呢,還是我太自以為是,自命清高了?
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