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檸兒
前言:
人上了年紀,就不得不考慮養老問題,這是迴避不了的問題。文大爺今年67歲,他也嘗試了幾種養老方式,去兒子家和女兒家都住過一段時間,可是最後發現:子女都靠不住,靠得住還是「老三樣」。哪「老三樣」呢?我們聽文大爺仔細說說吧。
口述:文東山
我今年67歲了,確實到了要規劃養老的年紀了。我是退休人員,每個月有5300多塊錢的退休金,我老伴兒也有2200多塊錢的退休金,按理說我們可以過得很滋潤。但是,我卻因為選擇哪一種養老方式發了愁。
剛開始,我們選擇跟著兒子養老,自古以來不都是「養兒防老」嘛,我也不落俗套。我和老伴先跟著兒子,到了那裡感覺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生活,熱熱鬧鬧挺有意思的。
孫子也喜歡我們老兩口,我們有錢,可以給他買零食和玩具。當然,還能幫兒子接送孩子上下學。
但是,可能是兩代人的生活習慣不同吧,我和老伴兒是早睡早起,兒子兒媳是晚睡晚起,有時候起晚了,連早飯都不吃,我老伴就免不了嘮叨幾句。
時間一長,兒媳對我們的臉色變了,下班回來對我們愛搭不理的。而且,她還反感我們給小孫子買零食吃,我們覺得偶爾吃一次沒什麼,但是,兒媳卻覺得一次也不行。
再有就是教育問題,我們比較寵著孩子,畢竟隔代親嘛。但是,兒子兒媳都教育孩子要獨立,凡事自己做,不讓我們老兩口伸手,這樣一來就難免鬧矛盾。
有一次,小孫子沒寫完作業,兒媳對他罰站,還不讓吃飯,我和老伴兒看不下去,就去拉孩子。結果這一拉不要緊,兒媳徹底被激怒了,對孫子直接上手打了,而且我們越勸她打得越凶。
還是兒子回來,才結束這個混亂的局面。我和老伴一看,這不行啊,再住下去,我們跟兒媳的關係會越鬧越僵。算了,還是去女兒家裡養老吧。
女兒倒也歡迎我們,因為我們老兩口都有退休金,也花不到她的錢,相反每個月還能給她包了生活費。當然,外孫外孫女也是我們接送。
但是,我發現女婿剛開始歡迎我們,後來也不怎麼喜歡我們了。而且,女婿還總是強調「我家」,讓我們老兩口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我是個要面子的人,一直都是一家之主,這來了女婿家成了客人,天天跟女婿較勁爭奪家裡的主導權,讓我很不甘心,也很不舒服。
於是,我和老伴兒商量了一下,我們還是回自己的小破房子里住吧。通過在兒子和女兒家住的這些時日,我頓悟養老規則:子女都靠不住,靠得住還是「老三樣」:
第一樣:一定要攢下足夠的養老錢。
都說有錢可使鬼推磨,養老也一樣。不管是在哪裡養老,都要有錢。有錢的話,就算不跟著子女養老,他們看在錢的份兒上,也會多回家看看父母。有錢,可以住高檔養老院,還可以請護工到家裡照料,居家養老。所以,人老了,一定要提前攢下足夠的養老錢。
第二樣: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養老居所。
就拿我們老兩口來說吧,在兒子和女兒家都嘗試過養老了,發現並不如意,所以最後還是回了自己的小家。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房子,那麼就只能在兒女家繼續憋屈著。因此,想要晚年舒服,一定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養老居所,這樣不用寄人籬下。
第三樣:養好身體,並且與老伴兒和睦相處。
當然,養老質量要高,我們的身體健康就很重要。身體健康了,可以想吃什麼吃什麼,想去哪裡玩就去,還不用麻煩子女伺候我們,也不用受生病的苦。同時,也要與老伴兒和睦相處,畢竟少年夫妻老來伴嘛,像我們老兩口現在相伴養老,就挺好的。
大家說說,這「老三樣」是不是對我們養老來說很重要呢?
寫在最後:
文大爺總結得很到位,確實養老要有錢、有居所,以及好身體和好老伴兒,這些都具備了,就算不靠兒女,晚年也一樣過得精彩和舒心。因此,我們對待養老,還是要有提前的規劃。
【原創內容,歡迎個人收藏轉發,複製轉載請註明出處】
~~~~~~~~~~~~~~~~
從事過兒童圖書編輯、兒童名著解析,寫過企業家、養老院長、律師等名人採訪稿,如今熱衷生活故事寫作。
關注【檸果不是果】大家每天一起交流,相互取暖,共同進步。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