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2023年09月08日23:57:02 情感 1651

往最深處想,沿著故事發展說,麻煩各位看官點擊「關注」,更方便地和作者溝通、和讀者分享,一起體味人間百態。

文、編輯✎往史里說


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進化,我們期望生活世界能夠變得更美好、更和諧,並逐漸趨向理性化。

然而,現代社會普遍存在兩個問題:一方面是科技理性的膨脹,另一方面是人際關係的疏離。

這導致人們普遍感到意義的缺失和自由的缺失,原本應該是自由發展的生活世界反而被其他力量所殖民。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是殖民化現象。他使用了「系統」和「生活世界」這兩個層次的概念來分析和批評西方社會的理性化進程和現代社會結構。

他認為,現代社會存在著嚴重的系統與生活世界的分離問題,系統不斷滲透到生活世界中,進而控制了生活世界的運行。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簡言之,我們期望通過科技進步和社會進步使生活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和和諧。然而,現實情況卻是科技理性日益膨脹,而人際關係卻越來越疏離。

這導致了人們普遍感到意義的缺失和自由的缺失,同時也意味著生活世界被其他力量所控制。這是哈貝馬斯社會理論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生活世界理性化過程

哈貝馬斯引入了生活世界的概念,借鑒了胡塞爾現象學觀點,並將其運用於主體間的交往行為過程,使溝通成為可能。

生活世界是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環境和境遇,它是一個實際存在、具體而明確的世界。生活世界具有兩個層面的含義。

首先是日常生活世界,即我們生活的真實環境;其次是原始生活世界,通過現象學還原而得到的先驗的、直觀的世界。

胡塞爾認為,哲學研究應該回到原始生活世界,並擺脫被科學所模糊的現代世界。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在哈貝馬斯的理論中,生活世界提供了主體間交往的背景和共同的背景信念,為相互理解和達成共識提供了資源和意義。

主體間的交往行為始終發生在生活世界的範圍內,而交流的可能性則基於共享的背景信息和共同的世界觀。

生活世界可以被看作是言說者和受聽者相遇的先驗場所,在這個場所中,他們可以互相提出要求,並使他們的表達與客觀世界、主觀世界和社會世界相協調。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同時,生活世界也提供了一種批判和確認有效性要求的方式,通過排除不一致和取得認同來達成共識。

簡而言之,生活世界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實際環境,它為主體間的交往行為提供了背景和共同的背景信念。

它是相互理解和達成共識的基礎,也是交流的先驗場所。生活世界在哈貝馬斯的理論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生活世界可以被視為主體間相互理解的「信念儲蓄庫」,它儲存了前人的文化成就和特定的解釋,為交往參與者提供相互理解的基礎。

交往行為者在合作的解釋過程中可以依賴這個文化儲存,使用自我理解和堅定的信念。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這個儲存庫承擔著文化傳遞的功能,並在交流活動中執行信息輸出和參與的程序,交往者具備將客觀世界、主觀世界和社會世界聯繫在一起的能力。

這種知識儲存為成員提供順利的共同保證背景信念,並構成理解過程的基礎,交往參與者可以利用保證的狀況規定進行新的商談。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生活世界有描述的功能,也具有批判的意義。它不僅提供主體間共同接受的價值規範和理念,還使主體能夠進一步改進、發展和更換他們自身的認同和在社會中的角色,從而實現溝通的可能性。

哈貝馬斯認為,生活世界由文化、社會和個性這三個結構組成。文化是知識儲存,交往參與者在相互理解時按照文化的知識儲存來解釋事物。

社會是合法的秩序,通過社會的合法秩序,交往參與者被調節為社會的成員並團結起來。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個性是使個體具備語言和行動能力的許可權,使個體能夠參與理解過程並判斷自己的同一性。

生活世界在功能方面成為社會符號,推動整個社會的進化。它在相互理解方面服務於文化知識的傳遞和更新,在協調行動方面服務於社會的整合與團結的建設,在社會化方面服務於個人同一性的形成。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簡單地說,生活世界是主體間相互理解的「信念儲蓄庫」,儲存著文化成就和特定的解釋;它具有描述和批判的功能。

生活世界由文化、社會和個性構成,它在相互理解、協調行動和個人社會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社會的進化。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是指社會在交往行為中越來越注重理性討論,而不再僅僅依賴權威來調節社會。這個過程體現在生活世界的結構上的區分、結構上形式與內容的分離以及符號意義層面上反思性的強化。

首先,生活世界的結構上發生了區分。文化、社會和個性這三個結構從傳統的神秘色彩中脫離出來,它們在交往行為中獨立起來,不再受舊有世界觀的籠統控制。

傳統文化處於不斷反思和改進的過程中,社會的合理髮展基於論證的形式和規範設立,個人的存在形式不斷通過對自我的肯定建構起來。這意味著交往行為潛在地對傳統進行了更新的批判。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其次,生活世界的結構上形式與內容分離。人們在建立自我認同時不再依賴對神秘世界觀的權威崇拜,而是依賴抽象的基本價值觀、交往的前設條件和論證程序等形式。

現代社會的發展依賴於普遍道德原則和法律程序,個人社會化的層次上,抽象的普遍觀念成為獲得認知結構的主要途徑。

再次,在符號意義層面上,交往和理性的反思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不同文化領域、社會制度以及教育後代的過程中,人們越來越重視溝通和理性的反思。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總而言之,生活世界的理性化意味著人們對世界觀的理解越來越清晰,在交往中人們懂得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溝通,理性論證佔主導地位而非權威霸權。

人們對傳統、制度和社會進化過程越來越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態度,文化在批判中得到更新,道德與法律越來越重視程序形式,個人的自由度也越來越高。

然而,為什麼現代社會中仍然存在自由和生命意義的缺失境況,這需要考慮到社會系統的理性化過程。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系統理性化過程

哈貝馬斯將社會分為生活世界和系統兩個層面,用來分析社會的理性化過程和結構。

生活世界提供符號、價值觀和人類互動所需的元素,是人們日常交往和互動的基礎。

社會的進化需要依賴生活世界的價值觀和語言符號,符號意義在此層面上進行再生產。

系統層面指的是物質層次上人類存在的再生產過程,滿足人類的生理和物質需求。生活世界的維持、再生產以及與系統的互動是社會存在的表現。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系統在理論上有兩個意義:一是作為實質性角度,它以組織或社會制度的形式存在,並影響人類的生活。

現代社會結構複雜,人們難以完全了解自己行為的原因和可能的結果,為了降低行為成本,需要依賴系統的指導。

系統在此意義上與生活世界具有調節行為的作用,只是生活世界以交往理性為準則,在價值層面上進行調節,而系統以工具理性為準則,在功能層次上進行調節。

二是作為分析角度,系統被看作一種分析方法,重視社會的結構和整體功能,將社會存在視為整體系統。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哈貝馬斯認為,系統理性化的過程是與系統與生活世界分離的過程同步進行的,表現為系統不斷侵蝕和控制生活世界的過程,這被稱為「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系統理性化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平等的部落社會、階層的部落社會、政治階段的分層社會以及經濟階級結構的社會。

在這個過程中,從神秘色彩的世界觀到語言結構,人們逐漸依賴語言達成政治事務和日常生活的共識,並出現了政治權威和金錢交換成為主導的機制。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總之,生活世界和系統的理性化是相互關聯的。在社會的理性化過程中,文化領域的法律道德、科學知識和藝術逐漸獨立出來,人們開始依靠理性思維取代對神聖事物的信仰和對權威的盲從。

語言成為交流和調節人際關係的媒介,人們逐漸依賴自己的理性判斷來認識行為和做出決定。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過程面臨著兩難局面:一方面,個人的理性認知能力和自主性增加,另一方面,系統日益複雜和擴張,對個人的控制也越來越強。

人們為了處理複雜的事務,不得不藉助系統的方法進行分析,結果就是系統對個人的制約越來越強。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在社會的理性化過程中,語言取代了傳統的信仰作為溝通和調節人際關係的工具。

但這也增加了人們在日常事務中依靠自己的理性判斷的負擔,並增加了溝通中的誤解。為了減輕個人理性判斷的負擔,社會形成了緩解機制。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這些緩解機制有兩種。一種是"凝固"機制,通過以語言為媒介,在日常溝通中以權威或地位作為信任的準則來替代個人的理性思考。

如果這種權威和地位基於通過理性溝通在相關領域達成共識,那麼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理性過程。

另一種是"代替"機制,即用其他媒介取代語言作為溝通手段。例如,用金錢和權力取代語言進行溝通,這是由經驗和物慾驅動的,是非理性的。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這些緩解機制最初是生活世界理性化的結果,可以在更複雜的主體互動網路中進行調節,但後來它們獨立於生活世界的溝通模式,並對其產生了控制。

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的理性化過程起源於生活世界的理性化,促使系統的理性化發展,但結果卻是生活世界被系統殖民化。

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關注點之一:科技理性的膨脹,人際關係的疏離 - 天天要聞

——完——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28歲女嫁23歲小伙,彩禮9萬婚房自購,網友不淡定:怎麼做到的? - 天天要聞

28歲女嫁23歲小伙,彩禮9萬婚房自購,網友不淡定:怎麼做到的?

在許多傳統觀念中,年齡差距被認為是婚姻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流傳著一句俗話:「女大三抱金磚」。這句話的隱含意義是,如果女性比男性年長三歲,婚姻會更加幸福。然而,現實生活中更多的婚姻模式卻是男大女小,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源於人們普遍認為年齡大的
人生最大的悲劇,是70歲才看懂這4個字 - 天天要聞

人生最大的悲劇,是70歲才看懂這4個字

「晚了」二字,最是誅心七十歲那年,老李躺在病床上,盯著天花板發獃。兒女們輪流守著,孫子孫女偶爾來看一眼,病房裡堆滿了果籃和補品,可他卻突然笑了——笑得苦澀,笑得無奈。
感謝年輕時候瘋狂存錢的自己 - 天天要聞

感謝年輕時候瘋狂存錢的自己

這是愛吃糖的貓cat第438篇原創文章作者|愛吃糖的貓☻hi,我是你們的貓姐,今天是我不上班的第109天。和我一起失業的,還有前公司的一個小姐妹,她比我早兩周離開公司,也就是在今年的一月左右,當時趕上了過年,她就收拾行李提前回家了。
婚姻的扎心真相:誰講理,誰就輸了 - 天天要聞

婚姻的扎心真相:誰講理,誰就輸了

「魚要講水,人要講理。」很早的時候,我們就被這樣的心靈雞湯餵養——「講理走遍天下,不講理寸步難行。」於是,與陌生人講道理,與朋友講道理。然而,當我們踏入婚姻的殿堂時,卻發現,那些條條框框的「道理」似乎失靈了。環視身邊,很多失敗的婚姻就是敗給
大齡單身男女,開始在直播間連麥相親 - 天天要聞

大齡單身男女,開始在直播間連麥相親

#頭條創作挑戰賽#☉作者 | 暮歲十點讀書會出品相親這個標籤,曾與奇葩經歷、焦慮吐槽等內容緊密綁定。無數年輕的單身男女,或是迫於家裡的壓力,或是無法拒絕熟人的介紹,紛紛踏上了相親之路。
年紀越大,桃花運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氣」 - 天天要聞

年紀越大,桃花運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氣」

有人認為,男人的魅力如流星,隨著年華老去便會黯淡。我卻認為,真正有魅力的男人,越到中年,越顯現出獨特的吸引力和成熟魅力。他不是靠外表博得好感,而是憑藉底氣、才氣與和氣,把歲月沉澱為自己的財富。年紀越大,越像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書,每翻一頁都令
人到中年想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現實嗎?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想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現實嗎?

有位作家曾說過:無論男女如果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沒有人會成為你生命中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最終的庇護所。女人要明白,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完成的,與他人無關,有一個愛你的人是福氣,能夠愛自己則是能力!深以為然,發現了嗎?
父母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對嗎? - 天天要聞

父母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對嗎?

家中長輩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這做法對嗎?生活往往充滿了無法預料的複雜與衝突,尤其是家中長輩離世,親情,責任,習慣和現實之間的拉鋸,往往讓人無法喘息。現在的年輕人真的無情無義,太可怕了,父母死了也不報喪,不通知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