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聽說過有親兄弟之間為了爭財產老死不相往來的,但是更多的是一方有難,兄弟姐妹想辦法幫忙的。
兄弟姐妹之間互相幫助是應該的,但是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之後,在幫助自己的兄弟姐妹之前,一定要提前和另一半打招呼。
就有這麼一個例子,一名女子的哥哥生活困難,她竟然趁著丈夫和婆婆不在家,悄悄給哥哥送錢還有吃的。
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雙雙去世,是哥哥把她拉扯長大,都說長兄如父,哥哥無微不至地照顧她,供她上學。
為了讓她上學,哥哥早早輟學,去工地上打零工,掙的錢給她用,反正工地上管吃管住,他只一些在身上應急。
兄妹倆這一路走來很不容易,最後,她找到了好工作,組建了幸福的家庭,但哥哥卻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思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落得孤身一人。
而且哥哥年紀大了,年輕的時候又太過操勞,身體不好,不能再去打工了,只能靠養點家禽賣錢維持生活。
她很心疼哥哥,總想幫助他,有時間她會去哥哥家幫忙幹活,她也想給哥哥一點錢,緩解他生活的壓力,但是丈夫不同意。
丈夫認為哥哥是一個大男人,沒有讓妹妹養著的道理,有空的時候幫忙幹活就行了,過年過節還會叫他來家裡吃飯,再給錢的話,他是萬萬不能同意的。
因為他擔心大舅哥那裡是一個無底洞,送一次錢就會有第二次,他的生活好不起來,以後養老都得靠他們,他可不想多一個累贅。
丈夫這麼認為,她很傷心,但是她也不敢反駁,擔心引起丈夫的不滿,而發生矛盾。
有一次,丈夫帶著婆婆去醫院看病,都不在家,她覺得這個機會難得,給哥哥打去電話,讓他趕緊過來拿一些吃的。
哥哥到了以後不進門,她只好搬過來一個小凳子放在牆邊,站在凳子上,把一些吃的東西隔著牆頭遞給哥哥。
哥哥受到妹妹的幫助,感動得流下淚水,抬手擦了擦眼淚,等妹妹拿出錢的時候,他說什麼都不肯要。
他覺得接受妹妹吃的東西已經很難為情了,萬不能再要妹妹的錢,但她固執地堅持,一定要把錢給他。
他拗不過妹妹,想要接過錢,但好像忽然想到什麼,著急地問妹妹:你給我錢這件事,妹夫知道嗎?
為了讓他安心收下錢,妹妹違心地說:他知道,這錢就是他讓我給你的。
這麼說之後,哥哥才放心地接過那筆錢。
作者觀點: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不可能看著親兄弟姐妹受苦受難,總是會在餘力的時候為他提供幫助,這是親情使然。
文中所述的這名女子也是如此,她想要幫哥哥過上好日子,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她在做這些事之前,不能不和丈夫打招呼。
她瞞著丈夫給哥哥錢,這是對丈夫的不尊重,也是對家庭的不負責任,如果被丈夫知道,肯定會發生嚴重的矛盾。
她給哥哥的錢,畢竟是她和丈夫的共同財產,動用之前一定要經過丈夫的同意。
其實丈夫的想法也是對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哥哥生活困難的事實,只是給他錢,他的日子永遠不可能好起來,還可能成為他們的累贅。
她應該給哥哥找個輕鬆的工作,或者幫助哥哥擴大養殖規模,讓哥哥能夠自力更生,這才是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