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過」以後,一定要在2023年,去改變這5種生活觀

2023年01月01日22:15:08 情感 1992

有真知,才有灼見

歡迎關注槐序姑娘,這裡有不一樣的聲音

-

「陽過」以後,一定要在2023年,去改變這5種生活觀 - 天天要聞

- 讓自己變得不一樣 -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晃就是2023年了。

無論這一年過得怎樣,都已經成為了歷史,就像明代「布衣詩人」謝榛在他的詩中所寫:

「一年憂喜今宵過,兩鬢風霜明日新」

習慣讓自己選擇性「失憶」,有時候不失為一種聰慧。

畢竟,明天和未來才更加重要。

在剛剛過去的12月里,我用抗原自測為陽性,之後經歷了發燒、咳嗽、味覺消失、渾身無力等癥狀。不算嚴重,挺一挺就過去了。

但是,這是我第一次打心裡覺得,原來我離疫情這樣近。

「陽過」以後,一定要在2023年,去改變這5種生活觀 - 天天要聞

坦白講,在我父母都陽了以後,我是有點慌亂的,畢竟他們都有基礎病伴隨,恢復得較慢。

尤其,網上關於「陽了」以後的言辭,也是紛亂不一。

有人說,重要的事往往能讓人學會去改變,雖不算「亡羊補牢」,但總要「吃一塹長一智」。

眼下,已經是2023年了,一年之計在於春,有些事早計劃一點,總是有好處的。

下面,就是筆者在「陽了」以後的幾點感悟,或者說是對「生活觀」的重新認識。共勉!

「陽過」以後,一定要在2023年,去改變這5種生活觀 - 天天要聞

第一:努力掙錢

年末作30歲總結:半生活得太要臉,愛錢愛得不明顯。

去年初,公司經營不景氣,要裁員,老闆在動員大會上未語先淚,於是我一衝動,自告奮勇慷慨離職,之後再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於是這一年,我把自己活成了「孤勇者」,扛下了家人的醫療費,我的房貸、車貸,結果就是負債纍纍。

22年末跨年,上海外灘再次上演了「拉鏈式人牆」,當時我就納悶,這些人難道不怕被感染嗎?就沒人管一管了?

琢磨到後半夜,我突然想明白了:「經濟為主」的政策,已經寫進了律法……

無論在什麼年代、什麼背景下,賺錢永遠是第一重要的事。

雖然行孝無關物慾,但有錢總是會更容易、更體面一些,貧賤夫妻也是百事哀啊!

所以,以後做一個喜財愛物、一身正氣的俗人。

「陽過」以後,一定要在2023年,去改變這5種生活觀 - 天天要聞

第二:健康無價

30歲才開始想著賺錢,不晚;哪怕60歲了,只要肯努力,也不晚。

但是,每次都是病了以後才想要健康,就很遲了。

因為,總有一次不會那麼幸運,況:病來如山倒,去病如抽絲。

所以,身體的康健源於日常保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基礎,用賺來的錢在醫院裡買平安,是世界上最愚笨的事。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錢是好東西,但也總有錢買不來的東西。

未來什麼樣,誰也不知道,但我們都清楚,你的免疫力抵抗力,將會是你一生的財富。

「陽過」以後,一定要在2023年,去改變這5種生活觀 - 天天要聞

第三:物我雙修

生活在這樣現實的世界裡,單純的風花雪月太荒謬,你的「詩和遠方」不足以撐起你的未來。

可若活得太貪婪,完全陷入名利之爭中,也未免太冷清、太刻薄。

畢竟,生命除了長度,還有溫度和厚度。

所以,人要學會雙修,內心有清風朗月,手中亦可握世態炎涼。

就像古代詩人一般,一邊求官入仕,一邊登三山、臨五嶽。

在這一點上,沒有人會比白居易做得更好,感興趣的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當你在現實中的能力,足以支持你踏萬里河山、裘馬輕狂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還是挺可愛的。

「陽過」以後,一定要在2023年,去改變這5種生活觀 - 天天要聞

第四:不與任何人攀比

對於大部分而言,幸福就是「比較級」,我比你擁有得多,我就活得更有成就感。

不用懷疑,筆者之前也是如此。

總以為能在大城市安家,將來就可榮歸故里,臉上倍兒有面。

至少我身邊的同齡人,還沒人能做到這一點。

所以很慚愧,我以前只活在以「生活圈」為基礎交織起來的小世界裡,目光短淺。

但「陽了」之後,我有了新的認識。

最簡單的,沒離職之前,同事是我的競爭對象,職場潛規則讓人拼搏得很累。現在回老家賦閑,那些人便不再與我有過多交集,我也沒心氣再去跟他們比誰的業績更好了。

「陽過」以後,一定要在2023年,去改變這5種生活觀 - 天天要聞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擁有得多,而是因為計較得少。

多是負擔,是另一種失去,少非不足,是更為寬廣的擁有。

即使要爭,也是與時間爭,與命運爭,不與人爭。

當你可以不參考任何人,就能夠活得很幸福時,才是真正的悟透了。

所以那些七姑八姨四舅姥爺們,他們愛說什麼就說什麼吧,你過得好不好,只有你自己知道。

子非魚,焉知魚所樂也!

「陽過」以後,一定要在2023年,去改變這5種生活觀 - 天天要聞

第五:平凡更美

大概因為我是家裡長姐的緣故,所以從小就很勵志,一直想要成為人上人。

或者說,原本我就是一個「付出型」人格的姑娘,相比於讓親友們吃苦、吃虧,我更寧願自己扛下所有。

當然,這很累。

在此之前,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努力到無能為力,這樣才能照顧好所有人的情緒。

現在我不這麼想了。

我甚至甘願平凡,和我的祖輩一樣,耕耘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上,沒有了高處的寒風,內心就多了一分寧靜。

我會在我能力範圍內,蝸居一隅之地努力賺錢,因為我的生活需要保障。但是我不會再去試圖往更高遠的地方走,比如北上廣深,那裡沒有能讓我平靜的生活。

我也不會再因為平凡而感到羞恥,因為我放棄的只是浮華,並沒有放棄奮鬥。

終有一天,我會因為我內心的淡然而收穫更多。

- END -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裡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著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著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