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瑞德那麼愛思嘉,為什麼最後卻離開了?

2022年10月30日23:21:30 情感 1024

當看到小說《飄》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里瑞德最後拎著箱子走出家門,思嘉在後面悲傷地叫住他,問瑞德:「你走了我該怎麼辦?」瑞德回頭決絕的說「我才不管呢!」

《飄》:瑞德那麼愛思嘉,為什麼最後卻離開了? - 天天要聞

唉!看得真是叫人揪心。

書中瑞德跟思嘉求婚時,思嘉剛剛失去她的第二任丈夫,瑞德說他怕再一次錯過她,所以他不想再等了,他只有通過與思嘉結婚的方式才能完全佔有她。粗魯霸道的話語里藏著瑞德對思嘉深深的愛意。

而思嘉答應瑞德的求婚,卻不是因為她此時多愛瑞德,而是因為瑞德能給她帶來安慰還有她想要的金錢。

可為什麼最後當思嘉跟瑞德表白她愛他時,瑞德卻離開了呢?

〔一〕艾希禮一直在那

與思嘉求婚時瑞德就知道思嘉心裡一直愛著艾希禮,可還是跟她求婚了,瑞德了解思嘉,他知道艾希禮並不適合她,只是思嘉自己執迷其中看不清,瑞德相信只要他對思嘉足夠好,總有一天思嘉會愛上自己。

但瑞德還是高估了自己對思嘉迷戀艾希禮這件事兒的承受度。

婚後不久他們的小女兒邦妮出生了,可思嘉心裡還是放不下艾希禮,並自認為艾希禮會介意自己跟瑞德生孩子,就跟瑞德提出分房睡。

《飄》:瑞德那麼愛思嘉,為什麼最後卻離開了? - 天天要聞

這樣的要求無疑讓瑞德的心涼了半截。

就像書中瑞德說的:「艾希禮一直在那裡,那逼得我幾乎發瘋,我沒辦法每天與你面對面吃飯,我很清楚,在你的心裡你更希望坐在我這個座位上的是艾希禮,同樣的晚上我也無法抱著你睡覺……」

是的,他們分開的主要原因不全是因為艾希禮,因為後來思嘉也意識到自己對艾希禮已經沒有愛了,還跟瑞德告白挽留。

但原本屬於兩個人的婚姻,卻因為思嘉遲鈍的看不到瑞德對她的愛,一心揪著對艾希禮的執念,讓她與瑞德的感情倍受蹉磨。

〔二〕思想上的差距

他們剛結婚時,瑞德像父親一樣寵愛著思嘉。

就像書中瑞德對思嘉說:「戰爭期間,我曾打算離開,忘記你,但我沒做到,只好時常回來,戰爭結束後,我冒著被捕的危險,就是為了回來找你。思嘉,你的確也奮鬥了一番,我比誰都清楚你走過多麼艱辛的道路,所以我希望你能休息一下,由我來為你戰鬥。」

《飄》:瑞德那麼愛思嘉,為什麼最後卻離開了? - 天天要聞

此時的瑞德把思嘉當成女兒一樣呵護著,心疼著,思嘉的任性,無知無畏,甚至是殘忍他都能容忍。

可夫妻之間不能總是這樣的關係。

夫妻之間,

丈夫與妻子的關係:有時是父親,有時是丈夫,有時是兒子。

妻子與丈夫的關係:有時是母親,有時是妻子,有時是女兒。

因為人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這近乎是婚姻中男女關係的必然屬性。

可他們之間相處時卻無法很好的轉換。

在他們最疼愛的小女兒邦妮因騎馬墜亡時,瑞德悲痛欲絕,當場就把摔死女兒的小馬駒開槍打死。思嘉做為母親也同樣傷心難過,甚至當場昏厥。

可當思嘉恢復過來,能理智的處理女兒的喪事時,思嘉卻沒給瑞德一句安慰的話,而是指責要不是瑞德教女兒騎馬女兒就不會死。

這無疑是給剛剛失去心愛女兒的瑞德的心上又狠狠的插了一刀,瑞德去找貝爾(妓女)買醉吐露心聲,跟媚蘭(艾希禮的妻子)訴說悲傷,卻與思嘉無法交流,互相安慰。

《飄》:瑞德那麼愛思嘉,為什麼最後卻離開了? - 天天要聞

瑞德是一個陽剛氣質十足的男人,平時都是他嘲諷,幫助別人,可是再強大的人也有脆弱的時候,當他像一個無助哀傷的孩子需要一個女人像母親那樣給予他安慰和理解的時候,思嘉做為妻子做為他最親密的人卻不懂他,也不體諒他的痛苦。

從相識到走進婚姻,瑞德像思嘉的保護傘,老師,父親,丈夫,而思嘉卻一直是十七八歲小女孩的心性。

雖然經歷了戰爭的殘酷,思嘉不得不從一個富家小姐被迫成為一個為全家生計奔波的女商人,生活上她是堅強的,生意上她是敢闖敢拼的,但內在思想上她卻是匱乏的。

所以婚後當瑞德在思想上需要與她溝通時,兩人卻始終無法同頻。

瑞德是一個年長思嘉17歲的的男人,與思嘉一樣出身上流貴族,他崇拜當過海盜的祖父,年輕時因為反叛的脾性和作為,被他的父親趕出家門,靠著自己一路摸爬滾打,精明算計才擁有了大量財富,他上過西典軍校,去過很多地方,可以說學識見識都有,他能清楚的看出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本質,也時刻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飄》:瑞德那麼愛思嘉,為什麼最後卻離開了? - 天天要聞

而思嘉只是在自己的家鄉塔拉長大,上學時最愛的就是數學,所以在生意上她精明強算,但在思想和見識上卻很難與瑞德同頻。

這樣的差異就如同思嘉看到艾希禮和媚蘭在文學,音樂,藝術上有那麼多共同話題時表現出的迷惑和不理解一樣。

為了小女兒邦妮以後的的發展,為了讓邦妮能接受到老南方上流社會中好的思想的熏陶,瑞德願意放下面子和以前看不上他的鄰居們搞好關係,而思嘉卻覺得沒必要,她覺得只要有錢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做為母親,在教養三個兒女上思嘉也沒盡過太多心,思嘉把心思放在賺錢上,放在迷戀艾希禮上,放在打扮漂亮舉辦舞會上……孩子有時更像是她那些沒有愛情的婚姻的產物,是累贅。

而瑞德對三個孩子耐心陪伴,用心和他們相處,即便是思嘉與前面兩任丈夫所生的子女,瑞德也一樣愛護。

《飄》:瑞德那麼愛思嘉,為什麼最後卻離開了? - 天天要聞

瑞德看出孩子們的問題,而此時的思嘉已經無需再為生計奔波,瑞德勸思嘉放下生意像媚蘭那樣給孩子們多些愛,多些陪伴教育,少些呵斥和責備,而思嘉卻總是不以為意。

戰後時局變動不定,瑞德提醒思嘉適時遠離那些本質粗鄙品行不端的人,可思嘉還是與他們交往。

瑞德看中讚賞媚蘭的品性,也看到媚蘭對思嘉的真摯情誼,勸思嘉善待媚蘭,思嘉卻覺得媚蘭只是個膽小瘦弱,循規蹈矩的小女人。

思想上的差異,見識上的不同讓他們在婚姻中的相處矛盾重重。

就如瑞德對思嘉說:「你永遠只會看到表面,而無法去重視事物的實質。」

瑞德說他是懷著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愛所能達到的最高程度在愛著思嘉。

可兩個人要想相伴著走下去,除了漂亮的外表,除了物質寵愛,還需要思想上的同頻共振,靈魂上的契合神交,要不然天長日久只會讓婚姻中的兩人疲憊厭倦。

〔三〕贏了心勁兒,輸了感情

在書中瑞德對思嘉說:「你把別人對你的愛,當成鞭子,在他們頭上揮舞。」

所以在兩人相處時,瑞德對思嘉的愛對她的好,很多時候都不直接表露出來,而是用嘲諷粗魯的話代替,裝作不經意,不在乎,而這樣的瑞德也讓思嘉經常懷疑他是否真的愛她。

《飄》:瑞德那麼愛思嘉,為什麼最後卻離開了? - 天天要聞

就像在艾希禮生日時,思嘉與艾希禮擁抱在一起被別人看到,但此時的擁抱已經沒有了愛情的成分,只是兩人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老朋友間溫情的擁抱。

但這件事卻被傳的沸沸揚揚,瑞德知道後也很生氣。

事發當晚,思嘉跟瑞德解釋,瑞德喝醉酒把思嘉抱上樓,即便瑞德帶著粗暴憤怒的情緒,思嘉卻覺得他們度過了結婚以來最美好的一個夜晚。

此時的思嘉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已經深深的愛著瑞德,而瑞德也同樣愛著思嘉。

可第二天早上瑞德卻不敢面對思嘉自己先跑出去喝酒,當他從外面回來時兩人誰都不肯先表露自己的情感,最後以冷言冷語互懟告終,瑞德更是帶著女兒邦妮出走。

是的,兩人都太驕傲了,那種不肯先袒露愛意而強烈維護的自尊心,那種都想要佔據感情高地的勝負欲,可想而知會讓婚姻中他們有多累,多彆扭,又會有多少的橫生枝節和誤解。

也是因為這樣,導致後來懷孕的思嘉從樓梯上摔下來流產,這是思嘉經歷的三次婚姻中最想要的孩子,她覺得這個孩子是他與瑞德愛情的結晶,但卻因為兩人的驕傲、互諷、較勁失去了。

就在這樣不懂得,不會相愛相處的婚姻中,兩人磋磨著,痛苦著,消耗著。

《飄》:瑞德那麼愛思嘉,為什麼最後卻離開了? - 天天要聞

就像在瑞德離開時書中對他外貌的描寫:

「身上的衣服被他那越來越粗的腰身撐著,顯得褶皺而邋遢,渾身上下美好的形象已經被糟蹋,一張剛健的臉變粗糙了,飲酒和放蕩也損壞了他那英俊的外貌,如今他的頭已經不像新鑄金幣上那個年輕的異教徒王子的頭像,更像是舊銅幣上蒼老疲倦的凱撒了」。

而思嘉也因瑞德的離開而滿心的痛苦和哀傷。

〔結語〕

瑞德說,他是唯一一個了解思嘉的底細也依然愛她的男人。

記得有句話說事事都明白的人最溫柔也最冷漠。

而瑞德就是這樣的人,他了解思嘉,他愛她的漂亮,堅強,充滿生命力,愛的熱情似火,溫情似水;但對思嘉身上的缺點也同樣看得清楚但缺乏包容心。所以又冷漠決絕的離開了。

思嘉最後發現自己原來愛的是瑞德,她回憶過去瑞德為她做的點點滴滴,可回憶中一直都是瑞德在為她付出,她說愛瑞德,但此時她真的懂得如何愛瑞德了嗎?沒有!她只是需要他。當愛她維護她能給她力量的媚蘭去世時,環顧身邊她才發現在心理和精神上能給她安慰和支撐的只有瑞德。

《飄》:瑞德那麼愛思嘉,為什麼最後卻離開了? - 天天要聞

兩人最後分開,瑞德說他要去尋找「美好的東西」,這「美好的東西」是媚蘭的謙和,溫柔,包容,是艾希禮說的老南方紳士身上的儒雅風度。

而思嘉也回到塔拉,回到從小教養她的黑人嬤嬤身邊,去重拾她母親艾倫身上擁有的美好品質,去學會如何愛人,去學會成長。

一直覺得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兒,那問題也一定是出在這兩個人身上,就像瑞德與思嘉的分離艾希禮的存在真的有那麼大的關係嗎?

他們的婚姻中沒有物質上的缺乏,主要原因還是他們精神上的不同頻,不默契,不理解,導致他們不信任對方對自己的感情,致使他們愛的疲憊不堪。

愛一個人可以因為美麗的外表,但想長久的相處走下去一定是內在的吸引與懂得。

而相愛的兩個人是要用愛意溫暖、滋養彼此。而不是拿對方對自己的愛反過來對付對方,在對方頭上揮鞭子,滿足自己的好勝心虛榮心和不自信。

同時愛一個人的優點也要包容接納他(她)的缺點,要不然怎麼能叫真正愛一個人呢!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女人有這些「微反應」,明顯是動情了 - 天天要聞

女人有這些「微反應」,明顯是動情了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女人對你態度冷冰冰,對你的事情不上心,你親近她,她會後退,會下意識將你推開,你有事情要麻煩她,女人很容易失去耐心;某些時候,你穿荊度棘,為女人做一些事情,試圖哄女人開心,女人卻不受哄,總是怠慢你,在這個時候,你應當明白女
中年男女,與異性關係曖昧,是怎麼產生的? - 天天要聞

中年男女,與異性關係曖昧,是怎麼產生的?

中年男女,與一個異性之間的相處,彼此之間的關係,大大方方,坦坦蕩蕩更長久,更值得珍惜。人到中年,在日常生活中,與異性的相處過程中,智者的選擇是保持距離,不頻繁接觸,靠近。
當情人臨終想見你,你會如何選擇?一場戳心的靈魂拷問! - 天天要聞

當情人臨終想見你,你會如何選擇?一場戳心的靈魂拷問!

愛情這事兒,多半藏在生活的雞毛蒜皮里,可要是生死關頭突然來了,那些被身份、規矩裹著的感情,到底會露出啥樣的真相?好多人把情人關係當成生活的調劑,卻很少琢磨:要是有天她躺在病床上,用盡最後一點力氣說想見你,拋開那些世俗說的角色,你心裡頭抗拒的
一個德國客戶的人生經歷,真正闡釋了什麼叫做九死一生 - 天天要聞

一個德國客戶的人生經歷,真正闡釋了什麼叫做九死一生

(原創,歡迎點贊評論~)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鮑勃·迪倫曾說過: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之為人。今天和一個德國客戶聊天,聽了他的人生經歷,我想說,一個人要經受多少磨難,才能被稱之為強者。他這一生,挺傳奇,也足夠悲催。
普通人變強的第一步:丟掉羞恥心 - 天天要聞

普通人變強的第一步:丟掉羞恥心

心理學中有個詞叫「焦點效益」。 是說人很容易太看重自己,從而高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 因為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怕尷尬、怕丟臉,以至於不敢嘗試新事物,從而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 ....
玄學!他27歲宣布跟她戀愛了,她28歲時,卻傳來了倆人分手 - 天天要聞

玄學!他27歲宣布跟她戀愛了,她28歲時,卻傳來了倆人分手

玄學!他27歲時宣布跟她戀愛了,她28歲時,卻傳來了倆人分手剛好差7歲,剛好出處了8年,到底是他等不到她,還是她耗不起他呢?當年他27歲,他的事業還是巔峰期,她才20歲,她的事業還在上升期!他不管不顧的宣告了倆人的關係,他作為頂流,事業一度
在這複雜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像這樣的情人關係會真的有嗎? - 天天要聞

在這複雜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像這樣的情人關係會真的有嗎?

有一種特殊關係能夠長久維持。好多人都覺得這種關係不道德,會破壞別人的生活。其實在生活中每當出現這種關係的人,其實他們是真正有著真感情的人,其中互相之間沒有任何利益關係與算計對方的想法。這樣的感情是很難遇到的,也是很珍貴的。
女人這一生,什麼樣的活法最高級? - 天天要聞

女人這一生,什麼樣的活法最高級?

香奈兒曾說:我的生活不曾取悅我,所以我創造了自己的生活。在這個喜歡定義女性「應該這樣、應該那樣」的時代,有太多的標籤綁架。有人把婚姻當終點站,有人將年齡作倒計時,更多人困在「既要又要」的完美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