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知道,孝順父母時,最好別做這幾件事

2022年10月14日16:51:17 情感 1508

01

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人這一生,虧欠最多的人,就是父母。因此,孝順父母要趁早,別磨嘰,別留太多的遺憾。

可是,要如何孝順父母呢?年輕的時候,也許你不要思考這個問題,因為父母還很健康,還能供養你。當你到了中年,父母六七十歲了,頭髮白了,問題就擺在眼前了。

《論語》有言:「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如果僅僅是供養父母飯菜,那就和養馬沒有區別了,我們要注重一個「順」字。讓父母順心,精神飽滿,生活豐富,自然變老,就是真孝了。

從現實社會來看,人到中年,要知道,孝順父母時,最好別做以下幾件事。

人到中年才知道,孝順父母時,最好別做這幾件事 - 天天要聞

02

第一,關於隨遷:把父母帶到異鄉,和兒女同住,會打亂父母的生活圈。

把父母帶到城裡去,到異國他鄉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又能和兒女在一起住,何樂而不為呢?很多人會這樣想。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隨遷」的父母多了。也就是說,兒女在的地方,就是父母的「歸宿」。

作為70後的我,出生在農村,做了很多農活,因此對農村有一種「厭惡感」,覺得太累了。並且,這些年,在城裡住習慣了,回到農村,顯得格格不入,連怎麼用鋤頭,都不順手了。

而父母的人生,恰好相反。大半輩子在農村,忽然住進城裡,到處都很陌生。當新鮮感過去了,就不知道要做什麼了,顯得無所事事。

父母,總是閑不住,跳廣場舞、遛狗,他們不喜歡;於是,到小區里尋找一片土,種一點菜,本來是好意,卻引起了物業和鄰居的不滿;上街撿垃圾,放在家裡,總是感覺不衛生,兒女會嫌棄。

看著茫茫人海,父母卻找不到一張熟悉的臉,非常無趣。畢竟,他們希望,有七大姑八大姨在一起拉家常,吵幾句也行。那塊土地,那棟老房子,他們一萬個放不下。

父母和兒女天天大眼瞪小眼,矛盾也不少,誰都不愉快。

如果父母可以走動,有自己的生活圈,那就隨他們的意願,不一定隨遷。

03

第二,關於健康:過分醫養父母的身體,會讓父母活得很痛苦。

作家愛瑪胡寫了這樣一個故事:祝醫生是一個很要強的女人,凡事都很認真,工作非常負責。

有一天,祝醫生的母親生病住院,心臟不太好,有血管堵塞,需要放入支架。

得知情況後,祝醫生哭了。因為之前,母親一個人獨居,沒有得到兒女的照顧。病了,也是一拖再拖,隨意吃點葯。

可是,母親說什麼都不願意放入支架,她很固執,也不願意折磨自己的身體。祝醫生只能尊重母親的決定。

肌膚上的傷口,很容易縫合,但是心靈上的傷口,很難找到,也無法縫合。但是兩種傷口,往往是相輔相成的。

作為兒女,要努力去縫合父母心靈上的傷口,然後再去管他們的身體健康。否則,父母會很固執,也會畏懼、抗拒。

父母老了,也許看透了「生死有命」的道理,可是我們卻以為,「螻蟻尚且貪生」,父母需要努力活著。或者,我們沒有打消父母內心的顧慮——一輩子節儉,日子緊巴巴的,治病的錢,從哪裡來。

養著父母,很多時候,不是缺少那幾個錢,而是缺少「肺腑之言」,沒有提起父母的精神,對身體的認知。

人到中年才知道,孝順父母時,最好別做這幾件事 - 天天要聞

04

第三,關於愛情:強行阻擋父母的黃昏戀,父母會活得很孤單。

父母之中,有一個人過世了,剩下那個人,要不要戀愛?大部分的兒女,都會討厭「後媽後爹」。畢竟,平白無故冒出一個人,讓你稱呼「叔叔阿姨」,顯得尷尬。

逢年過節的時候,一個「外人」在餐桌上,大家都有些無所適從。

事實上,父母是否需要一個老伴,應該讓他們自己去決定。作為兒女,只要在對方的人品如何,家庭條件如何,有沒有騙局的方面把關,就足夠了。

遇到合適的老伴,是父母的福氣,兒女要表示支持。不要認為,這是丟臉的事情;父母有了兒女的陪伴,就足夠了。

任何年紀,愛情都是神聖而美好的。關鍵是,互相理解,家人接納。

05

第四,關於習慣:反覆糾正父母的習慣,兒女和父母都會很難受,不順眼。

我的父母大半輩子生活在鄉下,靠一畝三分地養活自己。住在老房子里,父母顯得很不講究,衣服亂丟,垃圾桶隨意擺放,幾天的飯菜,也放在桌子上。

父親過世之後,母親從鄉下搬過來,住在我家。

我忽然發現,母親把鄉下的生活習慣,原原本本搬到了城裡。窗台上種上了蔥,好端端的玫瑰花不見了;不換鞋子,在屋裡屋外走動;隔夜的飯菜不會倒掉,有一點點餿味了,仍舊要熱一熱。

當我忍不住時,說了一句:「媽,以後在家,你注意形象。」

沒想到,母親因為這句話,委屈地哭了。俗話說:「老小、老小。」原來,父母的言行,在中年兒女的眼裡,顯得很幼稚,令人不理解。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對於父母的習慣,我們可以提醒,但是不要指望可以改正。生活,一點一點把人磨成了某種樣子,以後要繼續打磨,也沒有辦法改變了,只能改變自己的態度,盡量去「感同身受」。

人到中年才知道,孝順父母時,最好別做這幾件事 - 天天要聞

06

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父母的歲數,不能不知道。因為他們長壽,兒女很高興,又因此而擔憂。畢竟,歲數大了,就意味著「老去、病痛、麻煩」。

「養兒方知父母恩」,人到中年,你也是爸爸媽媽了,再去理解父母,會容易一些,但是你要付諸行動,不要一直等。

孝順父母,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在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更加註重精神上的富養。

最好的孝順,大概是:各自安好,彼此遷就。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想你,不分白天黑夜 - 天天要聞

想你,不分白天黑夜

​我不想否認我愛你,因為愛你,所以想念你。自從與你相遇,這世間便再無一人像你一樣讓我心動。動了心的情只為你,入了心的人只有你。為你淪陷深深,為你痴痴迷迷,見不到你的分分秒秒,思念一直纏繞在心裡。好想你,好想你,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
時代喧囂里,純粹之愛的隱秘桃源 - 天天要聞

時代喧囂里,純粹之愛的隱秘桃源

在這個時代的滾滾洪流中,我們彷彿置身於一場永不停歇的狂歡。信息如潮水般湧來,快節奏的生活像無形的鞭子,驅趕著我們在功名利祿的賽道上一路狂奔。愛情,這個本應是心靈深處最柔軟、最美好的角落,也漸漸被時代的喧囂所淹沒,變得面目全非。大眾眼中的愛情
朋友圈那些讓人心碎的瞬間 - 天天要聞

朋友圈那些讓人心碎的瞬間

一、往事歷歷在目,卻已遙不可及。那些屬於我們的美好時光,終究成了回不去的曾經。或許幸福離我們只有一步之遙,但正是這一步,讓我輸得一敗塗地。二、不再打擾你,改掉備註,取消特別關心。是時候放過自己了,畢竟人生不只有愛情這一種可能。
第12篇 老曹的再婚生活:伴侶和愛人的區別 - 天天要聞

第12篇 老曹的再婚生活:伴侶和愛人的區別

因老婆出軌離婚又再婚的老曹,帶著現任老婆小林參加聚會。小林比老曹小了整整12歲,小林和老曹結婚是頭婚。結婚那年,老曹48歲,小林36歲。老曹離婚後一兒一女都跟隨老曹。小林36歲一直未婚。老曹離婚是因為老曹的工作性質常年在外,老曹的老婆難耐長
我和男友意外被困山裡,半夜聽到敲門聲,護林員:千萬別開門! - 天天要聞

我和男友意外被困山裡,半夜聽到敲門聲,護林員:千萬別開門!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本文所用素材源於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於敘事呈現,請知悉。李大叔嚴肅地看著我們,「無論晚上聽到什麼聲音,都別開門。」我和小林相視一笑,誰會半夜開門啊?那時的我們還不知道,這句話會在幾小時後成
那年同桌送我一支筆,我珍藏了20年,後來摔斷了才知她的心意 - 天天要聞

那年同桌送我一支筆,我珍藏了20年,後來摔斷了才知她的心意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本文所用素材源於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於敘事呈現,請知悉。「還記得我嗎?」書店裡,她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我轉過身,看到了二十年未見的陳靜。她依然像高中那樣,眉眼溫柔。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只是摸
被誤解的中年男人:他們要的從來不是「床上滿足」,而是這三樣 - 天天要聞

被誤解的中年男人:他們要的從來不是「床上滿足」,而是這三樣

人到中年,男人常被貼上「沉穩」「堅強」的標籤,彷彿他們不需要呵護、不懂脆弱。可掀開這層硬殼,你會發現,那些在職場廝殺、為家庭奔波的中年男人,內心深處藏著比年輕時更熾熱的渴望——他們真正需要的,從不是單純的身體滿足,而是這三樣最珍貴的「情感滋
她果然在撒謊!牛頭不對馬嘴的,看來錢就是她偷的無疑了。 - 天天要聞

她果然在撒謊!牛頭不對馬嘴的,看來錢就是她偷的無疑了。

李嬸最近心裡可堵得慌,總覺得家裡有些不對勁。她今年 55 歲,和老伴趙叔辛苦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攢下點積蓄,想著能安安穩穩過個好日子。兒子趙強在外地工作,平時很少回家,家裡就他們老兩口。前幾天,李嬸像往常一樣準備去銀行取點錢,補貼家用。她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