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柔情,永遠只給這三個女人

2022年07月04日11:49:26 情感 1856

常說男人薄情,心思沒有女人細膩,有時候明明需要他表達關懷、溫暖,卻像撞上銅牆鐵壁,感受不到一絲情意。

其實不然。

每個男人的心窩裡,總有一塊地方為生命中最為特殊的女人而留。

在這些女人面前,他卸下偽裝的面具,露出最溫柔的笑意,甚至,要他赴湯蹈火都在所不惜。

這些女人,一旦出現在他的生命中,必定牽動他的一生,讓他無怨無悔放下自己,只把最柔的情傳遞出去。

她們,分別是——

男人的柔情,永遠只給這三個女人 - 天天要聞

01

母親:養育他的,他反哺善待

西安一位陸先生,被不少當地人稱讚「孝順」。

早已成家立業的他,如今和母親已經共同生活40多年,一家三口擠在不到六十平的舊房屋,日子過得有模有樣。

母親幼年發高燒聾啞,交流只能用手語,陸先生小小年紀就學會用手部動作和母親比劃表達。

長大後,看到母親一人無人照顧,他毫不猶豫選擇繼續贍養母親。

每天,他把屋內收拾得井井有條,特地把母親安排在採光條件最好的卧室里。

從不讓母親干任何重活,就連做飯也是陸先生一手包辦。

5年前為了給母親更舒適的環境,經濟條件一般的他,直接拿出2萬多重新裝修房屋。

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腿腳不便的母親越活越年輕,精神奕奕,狀態和20年前差不多。

如陸先生所說:照顧母親天經地義,不存在什麼辛不辛苦,也不應該說辛苦。

他對母親的柔情和孝順,感動了妻子,更感動了身邊無數人。

作家李紹雪說過:「母親是給予男人生命和信心的第一位,也是最親密的女性。」

正因為母親的存在,對男人而言實在特別。

母親的乳汁,延續了男人的生命;母親的愛和溫暖,奠定了他一生的底色。

從情感上來說,男人根本離不開母親,無法切斷和母親的親密鏈接。

有多少男人,遇到最大的難處困境時,想到的就是母親,盼望再享受母親的保護和親昵。

這在心理學上也有印證:男人永遠是長不大的男孩,他們都有「戀母情結」。

雖然很多男人已經成年,看上去高大威猛也很成熟,但在精神上一直沒完全長大,對母親始終心存依戀。

當母親有需要時,他出於愛、尊重、關懷,會不由得主動伸出雙手,給母親最大的支持和力量。

就像昔日母親對待他那樣,毫不計較得失,不在乎是否會增加自己的負擔。

想起鄰居家的男主人,四十多歲,平時看上去總是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嚴肅樣。

上個月,一聽說住在鄉下的老母親摔傷了腳,二話不說放下手頭的工作,把母親接了過來,還請了整整幾個月的假,就是想好好帶母親治病,陪陪母親。

看到他推著輪椅和母親說話的樣子,完全聯想不到是平日里那個不苟言笑的阿叔,眉目溫和,像極了孩子在討母親歡心。

所以說,養育過他的這份恩情,他銘記於心。

母親的容顏日漸衰敗,可他內心的柔軟始終為母親而留,不忍心和母親大聲說話,事事考慮母親的感受。

就算生活有諸多難處,也不輕易在母親面前流露半分。

在他心裡,總有個信念:年少時你待我親如至寶,年老了我待你是一生至親。

男人的柔情,永遠只給這三個女人 - 天天要聞

02

妻子:視他始終如一,他真情愛之

究竟有多愛,才能讓一個男人願意放下自由,攜手女人走進婚姻殿堂,從此過上普通平凡人的生活?

答案各有說辭,但對男人而言,的確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一次大膽的決定。

這位女人,和他毫無血緣關係,卻在遇見後,產生強烈化學反應,讓他認定:終身非她莫娶,要和她白頭偕老,不離不棄。

熱播劇《人世間》中,周秉昆面對青梅竹馬喬海燕的追求,沒有任何波瀾,也不應承。

卻在幫別人跑腿時,遇上了已經懷有身孕,還帶著眼瞎弟弟的鄭娟,怦然心動,下定決心要娶她為妻。

每次繞遠路去鄭娟家,就為了多看幾眼,即便沒人囑咐他要這麼做,他也自個兒掏腰包幫補鄭娟。

因為不知道鄭娟是否對他也有意,他不敢輕易冒犯,只敢試探性靠近一下,遇到阻攔,也識趣地保持應有的距離。

心裡早已認定鄭娟為自己的妻,真心將她視為解語花,受了委屈,會第一時間找鄭娟傾訴尋求安慰。

終於慢慢地,鄭娟被他的心意打動,願意放下顧慮和擔心,牽上他的手嫁給他。

就這樣,兩個相愛的真心人經過萬般艱難,終於扛住了所有的白眼和質疑,走到一起。

婚後,周秉昆沒有一絲怠慢,不僅把鄭娟和別人生的孩子視為己出,還處處包容鄭娟,把一切最好的東西都給出去。

倆人遭遇困難時,他不為自己心痛,只覺得自責,認為是自己連累了妻子,害妻子受苦。

鄭娟受委屈,被質疑,他敢和別人抬杠:得罪他可以,得罪他的女人,他就和誰拚命。

整部《人世間》里,周秉昆對鄭娟的愛,溫柔,足以讓天下所有夫妻動容。

其實男人遠比大家認知里的深情,只要他篤信眼前這位和他承諾會一生一世不分離的另一半就是今生唯一。

那他內心就不會再輕易對別的女子起波瀾,甚至會嚴格要求自己,遠離誘惑。

對自己真心愛護的伴侶,男人從不捨得發火、遷怒,而是主動為妻子分憂解愁、分擔重負。

他心疼妻子勞累了一天,絕不心安理得享受一切,而是陪伴妻子,做好男人的職責。

如此溫柔的男人,能給妻子極大的安全感,夫妻相敬如賓,相濡以沫,日子也過得一天勝一天,恩愛延綿。

男人的柔情,永遠只給這三個女人 - 天天要聞

03

女兒:從他而來的,前世情人

不知道這樣的場景熟不熟悉:

男人的兒子娶媳婦,和女兒出嫁,表現和態度完全不同。

前一種場景歡天喜地,想著「混小子終於成家了,可以少讓人煩心」。

可後一種呢,男人心情百感交集,多少的不舍全停留在自己微微顫抖、差一點落淚的表情里。

見過太多女兒出嫁,爸爸哭成淚人的場景,那種感覺,就像是自己多年悉心栽培愛護的寶貝,不再屬於自己,要給一個自己未必完全信任的男孩子拿走了。

前幾年有個刷爆朋友圈的結婚視頻,婚禮上,男人對女婿說: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跟她說,跟我說,我帶她回家。

寥寥數語,道盡了男人對女兒的無比深情。

女兒的一切,他都願意扛起守護,只為女兒不受任何一點傷害,能夠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

為什麼男人會更偏愛女兒呢?

心理學表示,這是一種男女相吸的天性,男人會更偏愛女兒。

所以才有「女兒是男人上輩子的情人」這句話,男人在女兒身上能找到一種「我被需要」、「我始終心甘情願為女兒付出」的心理資本。

看看多少男人有女兒後,完全沒了硬漢的形象,女兒想幹嘛,就讓她幹嘛。

這不,鄧超被女兒扎滿頭辮子,沒有任何反抗之力;

田亮在家被女兒強行戴上粉嫩發箍,雙耳戴上耳環,毫無怨言;

陸毅被女兒要求穿女裝,只能乖乖聽從。

不止明星爸爸們對女兒沒有任何招架之力,素人爸爸也一樣。

河南一位老爸午睡時被女兒貼滿一身貼紙,中途醒了連動都不敢動,任由女兒「惡搞」。

難怪許多媽媽們都醋味大發,忍不住吐槽:在家裡,女兒的地位最高,看爸爸多寵愛她就知道。

身為男人的貼心小棉襖,掌上明珠,男人見證她從一個小小生命到她亭亭玉立,猶如陪著女兒成長一遍,更懂得女人的柔情和不易。

越是和女兒在一起,他越不像原來的自己,會變得細心、耐心和溫柔。

他對女兒的柔情,不摻雜任何東西,就是單純地想對女兒好,捧在手心裡好好呵護她。

即便女兒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可在他心中,女兒永遠是當初那個天真爛漫、喜歡賴在他身邊的小可愛,一輩子的小情人。

男人的柔情,和女人不同。

他要麼不給,要麼會傾盡所有為生命中這三位最重要的女人。

遇到了,請珍惜,或許他很普通平凡,但只要他願意真心以待,有責任感和擔當,他就是最值得依賴一生的好男人。

作者 | 哎呀媽 高校心理學教師,三級心理諮詢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擅長家庭動力分析,有多年一線的家庭問題諮詢輔導經驗。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兩性關係中,夫妻到了70歲,還能做到這2樣,此生無憾! - 天天要聞

兩性關係中,夫妻到了70歲,還能做到這2樣,此生無憾!

在兩性關係當中,如果夫妻雙方都到了70歲,但還能做到這兩樣,那麼就算很好了,而且此生無憾,這樣的夫妻關係值得膜拜。很多小年輕在剛結婚的時候,都會甜甜蜜蜜,恩恩愛愛,就算女方發點小脾氣,男方也會予以包容。總之對男人來說,剛娶到手的媳婦兒自己會
太衝動!四川一對夫妻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了敵敵畏…… - 天天要聞

太衝動!四川一對夫妻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了敵敵畏……

封面新聞記者 伍勇7月3日下午,四川德陽一對夫妻因發生矛盾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下半瓶農藥敵敵畏,妻子在馬路邊大哭攔車求助,最終在陌生人歐女士幫助下送醫。7月4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德陽市人民醫院獲悉,目前男子已經脫離危險,病情穩定,不過還需住院觀察一周。現場目擊者歐女士發布的視頻顯示,7月3日下午,位於德陽旌...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種氣質,越老越吃香,第一種就很關鍵! - 天天要聞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種氣質,越老越吃香,第一種就很關鍵!

都說老男人在情場上不吃香了?這話誰信誰傻。歲月能帶走青春,卻帶不走真正的吸引力——有些氣質,像陳年老酒,越沉澱越有味兒。01 嘴巴甜不如耳朵靈,會說話更要會聽老男人最容易犯的錯,就是當「人生導師」,張嘴就是道理教訓。她抱怨一句「今天好累」,
推薦《豪門小說里的美艷婆婆》作者:時鵲 - 天天要聞

推薦《豪門小說里的美艷婆婆》作者:時鵲

文案:庄芙瑤穿到十六年後的自己身上,還知道自己居然是小說里那種羞辱出身普通女主,讓她離開自己兒子的惡毒婆婆。  因為各種作妖,最後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  了解到自己的結局後的庄芙瑤:這個惡毒婆婆她不當了!
社區食堂,想說「愛你」不容易 - 天天要聞

社區食堂,想說「愛你」不容易

社區食堂關乎民生福祉。近年來,各地探索建設社區食堂,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便捷實惠的餐飲服務,獲得好評。然而,一些社區食堂在運營過程中也面臨客源單一、盈利困難等諸多挑戰。如何增強社區食堂的生命力,使其長久經營下去?本期基層圓桌會,我們一起探討。社區食堂,好想說「愛你」當前,一些地方探索社區食堂多樣化運營...
老人好心資助兒媳上大學,畢業後兒媳做法令人心寒,孫子成了受害者 - 天天要聞

老人好心資助兒媳上大學,畢業後兒媳做法令人心寒,孫子成了受害者

如果早知道事情會走到今天這步田地,劉永順打死也不會做出當年的決定。他時常懊悔,正是自己那份 「好心」,間接讓孫子沒了媽媽。當初兒媳想繼續讀書時,他想著「女孩有文化是好事」,便咬牙供她念完大學。哪曾想她畢業後眼界變了,開始嫌棄這個家。假如當初沒供她上學,她或許就能和兒子在家踏實種地,守著幾畝地生兒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