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患病母親多年,因其他女人失手將母親致死,是巧合還是必然?

2022年06月29日07:43:07 情感 1714

父母老去,需要兒女的照顧,兒女都會面臨著照顧父母時的疲勞和精神壓力。

在父母年老的時候,兒女的陪伴和照顧是應該應分的。為了盡自己的孝心,大部分兒女都願意照顧自己的父母。

但陪伴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就會失去自己的生活。兒女們需忍受著寂寞無奈,重複著千篇一律的枯燥難忍的生活,時間一長,難免會產生厭倦心理,對父母的厭倦會使兒女產生罪惡感,糾結的心理,疲勞的身體,疲憊的精神,是照顧父母的兒女們的常態。

中年男人老張,正在經歷著這種生活。

為了照顧母親,夫妻分居。他每天蝸居在十平方米的舊房子里照顧幾乎是植物人的母親。他給母親做流食,插胃管,擦身體,一分鐘不能離開。

他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失去了與外界的交流。閑暇時看窗外成為他與外界唯一的溝通,但窗外沒有風景,窗外面對的是即將拆遷的老房子,遠處是一個弄堂。

母親住的是一處破舊的大雜院,面臨拆遷,大部分住戶都搬走了。弄堂靜悄悄,沒有人氣,孤獨和寂寞侵襲著他,內心的抑鬱和煩悶讓他煩躁不安。

照顧患病母親多年,因其他女人失手將母親致死,是巧合還是必然? - 天天要聞

有一天,對面的房子里住進來一個健碩豐滿的女人。他聽到了拉杆箱拖地的聲音,一個穿著打扮有些土氣的女人進入他的視線,租下來他對面的房子,生活在他的視線之下。

這個女人單獨居住,家裡經常來陌生男人。來人踏入這個女子的出租房,女人將窗帘拉上,過了不到半個小時男人就離開。老張清楚出租屋裡發生的事情,再看到這個女人的時候,他的心思變了。

枯燥無聊的生活,老張開始觀察對面的女租客。他發現女租客喜歡穿紅衣服,連內褲都是紅的。內褲就掛在窗戶搭著的鐵絲上,吸引著他的眼球。

每天觀察對面的女租客,看她的一舉一動,看她接待男人,看各種式樣的紅內褲,成為他生活中的樂趣。

有一天,他發現女租客和男人一起收拾屋子,準備搬家。正在給母親插胃管的他心裡一陣失落,手抖了一下,三年插胃管都不曾失誤的他,失手了。

母親去世了,他知道是自己害了母親。他痛苦而內疚,但當母親熟悉的氣味消失後,他只覺得胸口一松,彷彿有一把剪刀在他捆綁已久的心臟上挑了一下,繩子斷了,心臟鬆綁,血液剎那間流動起來。

老張深深吸了一口氣,想像中,他完全打開了自己胸腔里的肺葉,通透感頓時涌遍全身。

痛苦內疚與鬆綁和解放交織在一起,他既愧疚又有些輕鬆,這就是真實的人性。母親沒有生活質量,他精心照顧了幾年,這樣的結局對母子二人也許都是合適的。

照顧患病母親多年,因其他女人失手將母親致死,是巧合還是必然? - 天天要聞

當老張打開封閉了許久的窗戶時,冷風砰然刺人。彷彿是小時候做錯了事情被母親狠狠地扇了一耳光。他下意識地用手去捂臉,卻捂得一手濕漉漉,他沒發現,眼淚早已爬滿了他的臉頰。

照顧卧床不起的老人,自由受限與責任之間應該如何平衡?兒子失手將母親致死,是巧合還是必然?複雜的人性,帶給我們很多思考。

這個故事,來自於當代12位知名作家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出格》的其中一篇,篇名為《後弄》,作者是薛舒

12位知名作家包括梁曉聲蔣子龍喬葉等,整本小說集講了12個不完美卻值得擁抱的生活。故事溫暖又質樸、浪漫又世俗、魔幻又日常。

小說集還有一篇文章,內容也與父母有關,是女兒為年邁的母親洗澡,內容真實,感情樸素。

為年邁的母親洗澡,是一個女兒的職責,這個看似很普通很簡單的事情,卻有著不平凡的意義。

照顧患病母親多年,因其他女人失手將母親致死,是巧合還是必然? - 天天要聞

因為固有的思維,母親重男輕女

母親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是老二,上面一個哥哥,下面一個弟弟。

母親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具備所有母親都有的共性。受傳統思想的限制,她們比較重視兒子,住在兒子家覺得硬氣,即使生活需要女兒照顧,也絕不住到女兒家。需要女兒幫忙洗澡這樣的事情,肯定應該有女兒來完成,那也不到女兒家,讓女兒來自己的弟弟家為母親洗澡。

女兒雖然只有一個,但不會受到嬌寵。雖然沒用受到特殊待遇,甚至感受到了母親重男輕女,但女兒體貼母親,孝順母親。做母親喜歡的事情,儘可能地滿足母親的需求。

照顧患病母親多年,因其他女人失手將母親致死,是巧合還是必然? - 天天要聞

有些虛榮,喜歡被人誇獎,需要女兒來實現

母親有虛榮心,需要買東西的時候都說給女兒,因為只有女兒會毫不猶豫地買給她,心甘情願地。

母親雖然關心兒子多一些,但心裡是清楚女兒的體貼和溫暖的。她在自己女兒面前很放鬆,有喜歡的東西想要,雖然很委婉,但也很理直氣壯地接受,這些她絕不會讓兒子買。她心裡是知道女兒的孝順和體貼的,也說過有女兒的人是有福氣的。

她其實是矛盾的,大環境讓她重視男孩,但心裡對女兒還是有愛的。她知道自己為女兒感到幸福,也知道讓女兒滿足自己的心愿。這些她都很會做,這個母親是成功的。

她在養育孩子們的過程中,付出了很多的辛苦。

作品裡描寫了很多的生活細節,母親的生活娓娓道來,普通如每一位母親經歷過的生活,用細膩的描寫,還原母親的真實生活。

為了養育子女付出的艱辛,用堅強來抵擋生活的苦難,有很多的付出是做子女想像不到的,從這篇文章里可以讀出很多的內容,可以讓所有子女了解母親,理解母親的很多行為。

通過洗澡,將衣服都一一卸掉,露出最真實的母親形象。一個肉體上已然不再挺立的母親形象,因其有血有肉,在讀者心中的形象清晰可見,真實可信。

老了的母親,柔弱得讓人心疼

女兒在給母親洗澡的過程中,邊洗邊聊,透過氤氳的霧氣,回憶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即使當時感覺有些不盡如人意的生活,回憶起來仍然充滿著溫馨。

對母親表達養育之恩的最好方式,就是能理解母親的行為,對她所付出的辛苦予以尊重,重視她的感受,對她的需求給予及時的解決。

照顧患病母親多年,因其他女人失手將母親致死,是巧合還是必然? - 天天要聞

母親的心理,做女兒的最能夠了解。母親的堅強都給予了兒子們,而將脆弱留給了女兒。雖然母親有的重男輕女,但她不糊塗,需要滿足自己的事情都由女兒來完成。她知道,能夠真正從細節上了解自己,心疼自己的只有女兒。

所以,女兒給母親洗澡的時候,母親能夠發出:還是女兒好的感嘆。

但是也改變不了她們對兒子的重視,這是思想里固有的思維,與人品無關,與感情無關。但是女兒,卻可以和母親進行最無障礙的溝通,母親最柔弱的一面,都呈現給了女兒。

面對自己的女兒,母親是最放鬆的。

用洗澡這個過程,將一個女人一生的辛苦和付出,對孩子們的愛,偏心和儘可能地平衡,雖要強然而最終輸給了時間的生活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位母親很普通,就如我們的父母,她有自己的喜愛,有自己的虛榮,還有自己的牽掛。她明白心裡話只能說給女兒聽,但不會去女兒家住,最惦記的是自己的小孫子。

每一位母親,首先是一個普通的人,有著自己的優點與弱點。成為了母親,身上的責任感讓她們心甘情願付出勞動和辛苦,同時因為受環境和固有思維的影響,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在對待兒女方面難免有失公平。

一個普通的母親,一個細心的女兒,母女在氤氳的霧氣中,緩緩道來的生活細節,有溫馨有無奈,但是很真實,很生活。

照顧患病母親多年,因其他女人失手將母親致死,是巧合還是必然? - 天天要聞

十二個故事,每一篇故事都貼近生活,講述人與人之間的撕扯和溫情。讀後可知人間百態,人生百味。剝開日常生活的龐雜和幽微,釋放那些沉沒在煩瑣生活中的無以名狀之苦。

正可謂是:老靈魂的世情寫作,普通人的出格時刻。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關係再好,也盡量少在這幾個時間去別人家 - 天天要聞

關係再好,也盡量少在這幾個時間去別人家

人活在世上,身邊少不了一些親朋好友,也會遇到一些同道合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互陪伴、相互支持,度過人生許多美好的時光。有時候還會約著一起去旅行,一起聚餐,一起暢聊心事,甚至還會相互串串門......更進一步增進彼此的感情。然而上門做客,也是有講
女人對男人失望了,想放棄了,不是大吵大鬧,而是兩個字 - 天天要聞

女人對男人失望了,想放棄了,不是大吵大鬧,而是兩個字

樹葉不是一天變黃的,人心也不是一天變涼的。雪花把樹枝壓垮前,往往經歷了很長時間積雪的堆積,每一片雪都不無辜。我們總以為一段感情結束,是突然間的事,回過頭來去看,才發現原來,一切早有預兆。女人若是還願意對你吵,和你鬧,說明她心裡是有你的。
女人的心,有沒有給其他男人,看這一處地方就知道 - 天天要聞

女人的心,有沒有給其他男人,看這一處地方就知道

愛情裡面,背叛是最讓人心痛的,比不愛還痛苦。不愛了,直截了當說清楚,選擇分開就可以。而背叛,就像是一鍋香噴噴的熱湯,落進了蟲子一般噁心,讓人作嘔。一旦,一個人的心發生了偏移,那麼這段關係就已經從裡面腐爛了,沒必要再繼續了。那麼,如何判斷一個
女人還在等你複合的信號 - 天天要聞

女人還在等你複合的信號

圖片來自網路,圖文無關你如果事情找她,她還是會秒回。哪怕你真的遇到了什麼麻煩,她都會幫。光是女人做到這一點,就說明她的心裏面還是有你。而且你們分開以後,她一直沒有開始新的戀情。就連你送給她的東西,你們的聊天記錄,她都會保留。不願意開始新的生
離婚後,女人還需要尋找新的伴侶嗎?過來人告訴你真實情況! - 天天要聞

離婚後,女人還需要尋找新的伴侶嗎?過來人告訴你真實情況!

離婚後,女人還需要尋找新的伴侶嗎?過來人告訴你真實情況!離婚是一件令人痛苦和困惑的事情,特別是對於女人來說。離婚後,很多女人都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否需要再次尋找新的伴侶?有些人可能會選擇獨自生活,而另一些人則希望能夠重新建立一段美好的感情
中年以後,能達到這6條,才算是人生贏家 - 天天要聞

中年以後,能達到這6條,才算是人生贏家

在生命的旅途中,中年是一道分水嶺,是積累與沉澱的見證,也是收穫與感悟的開始。當我們步入中年,回望來時的路,也許會感慨萬千,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規劃。那麼,在眾多的期望與追求中,什麼樣的狀態可以稱得上是人生的贏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