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2021年10月07日22:52:24 情感 1379


人生在世,需要追尋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之所以如此,說到底是因為人生有限、終有一死。

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 天天要聞

假設人永生不死,可以無限地嘗試各種生活方式,每次都能夠重來,哪裡還需要追求什麼意義和價值?這樣的問題根本就不會產生。

然而,

現實是,人生只此一次,不可重來。

你選擇了一種過完此生的方式,同時也就意味著放棄了除此之外的所有方式,正因為此,你必須考慮如何讓它過得有意義這一問題。

於是,

我們可以說,人需要意義作為「生」的根基,恰恰源於對「死」的恐懼。

與之相應,一個人在多大程度上逃避對「死」的思考,也就意味著他在多大程度上逃避對「生」的思考。

總之,一句話,人生的意義恰恰在於人生的有限性。

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 天天要聞

人一旦成其為人,有了智慧,就會意識到自己的有限性,也就有了對死亡的恐懼。

但人作為有理性的存在,他並不甘心於此,總想超越有限尋求無限、超越短暫追求永恆、超越必然達到自由……

於是,「終極關懷」的問題隨之產生。

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 天天要聞

說到底,哲學起源於終極關懷,形而上學的問題也就無法迴避。

人類理性不滿足於自身的有限性,試圖超越這種有限性,追求無限和永恆,以通達至高無上的自由境界和理想,這就是形而上學的任務和使命。

那這個理想實現了嗎?

自古希臘始,哲學家們就為自己樹立了要讓形而上學成為科學的宏大理想。

到了近代,大多啟蒙思想家更是以知識分子精英自居,認為知識、理性是人之為人的標誌,自己承擔著推進知識、提倡科學、教化大眾的使命。

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 天天要聞

但是,隨著科學的高歌猛進,這個世界成了嚴格按照因果律運行的必然世界,哪裡還有自由的存身之地?人完全按照自然法則生存,自由何在?

另類的偉大啟蒙思想家盧梭寫於1749年的《科學與藝術的復興是否有助於使風俗日趨純樸》一文堪稱振聾發聵。他意識到啟蒙主義有問題——科學的進步帶來的正是道德的衰退。

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 天天要聞

受盧梭的啟發,康德意識到體現人的地位、價值和尊嚴的不是你擁有多少科學知識,它的衡量標準在於道德是否高尚。

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 天天要聞

他說:「我過去認為唯有知識能夠造福於人類,所以我以有知識為榮,鄙視那些無知的人們,但是盧梭糾正了我的偏見,教會了我尊重人。」

基於此,康德批判了形而上學。

但他不是不要形而上學,只是認為如果按照傳統的思路——讓形而上學成為科學,只能是死路一條。

因為科學理性的精神與形而上學所追求的自由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把科學理性貫徹到形而上學的領域,一定會使自由失去存身之地。

總之,一句話,科學理性作為一種工具理性,替代不了價值理性的作用。

科學技術的發展一路高歌,並不能解決精神的問題。

針對於此,

康德提出的主要問題是:在一個嚴格受自然法則限制的世界中,人有沒有自由?

如果沒有,那麼人也就不具有不同於其他存在物的價值和尊嚴?

如果有,在哪裡?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康德首先通過發動「哥白尼式的革命」(不是知識必須符合對象,而是對象必須符合認識主體的先天認識形式)解決了科學知識的普遍必然性問題。

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 天天要聞

對象既然要通過我的認識形式才能為我所知,這就意味著處在這個形式背後的東西不能為我所知。也就是說,我們的認識範圍就局限在前者之內,而不能超越它。

康德的這個結論叫做不可知論

這樣的結論看似消極,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康德發現正是因為在我們的認識領域之外存在著一個不受認識形式限制的不可知的領域,無限自由在邏輯上才是可能的。反過來說,如果一切都是可知的,根本就沒有自由。

如此一來,以自由為前提的道德也就有了可能性。

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康德的視角 - 天天要聞

這也就是康德所說的:「我要為理性劃界限,以便為信仰留地盤。」

康德這句話要表達的真實意思是:

科學的領域、認識的領域只能達到必然性,沒有自由可言。我必須限制知識、限制理性認識能力,以便為道德、為形而上學留有餘地。總而言之,為自由留下出路。


(圖片來自網路)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人啊,永遠不要透支自己!(寫得真好) - 天天要聞

人啊,永遠不要透支自己!(寫得真好)

大家好!我是楠芝。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承蒙抬愛,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楠芝,點贊共勉。導語:不拿自己的身體當回事,總是把自己的身體當做牛一樣,不斷的耕田,不斷的犁田,最後犁斷了,也倒下了。應該善待自己,有餘的人生,才配談一切。
背叛,有開始沒結束!真相,道盡了人性 - 天天要聞

背叛,有開始沒結束!真相,道盡了人性

文 | 風停夜泊原創 · 抄襲必究(本文是風停夜泊原創手稿,如有搬運、洗稿、未經授權轉載者,一律會追究法律侵權責任)背叛,有開始沒結束!真相,道盡了人性!提及人性二字,不免為太多「執迷不悟」的原配悲哀。
男方先登門就是封建?三組真實案例告訴你婚嫁順序有多重要 - 天天要聞

男方先登門就是封建?三組真實案例告訴你婚嫁順序有多重要

最近閨蜜小敏的婚事鬧得雞飛狗跳,就因為在見家長的順序上出了岔子。她和男友圖省事,直接讓雙方父母在酒店見面,結果飯桌上男方父親一句"反正孩子們都住一起了",讓准岳母當場黑臉。這事兒讓我想起老家堂哥的婚禮,當初就因為嚴格按照"三書六禮"的流程走
給已婚男友轉2萬買車,分手後能要回嗎?法院:這種錢不受法律保護 - 天天要聞

給已婚男友轉2萬買車,分手後能要回嗎?法院:這種錢不受法律保護

雖然情侶之間,相互贈與錢財、禮物是常有的事,但有些情況卻是法律所不允許的,比如宿遷市泗洪縣人民法院剛剛判決的這起案件。2021年5月,原告張女士與被告陳先生建立戀愛關係並同居在一起,不久後,張女士發現陳先生還是已婚狀態,但她對此並不介意,仍轉賬2萬元給陳先生,用於購買摩托車,以便日後共同生活使用。庭審中,...
母愛背後的殘酷真相:為什麼我們越讚美母親,她們越痛苦? - 天天要聞

母愛背後的殘酷真相:為什麼我們越讚美母親,她們越痛苦?

「母愛偉大」這四個字,幾乎刻進了每個文化的基因里。1從「孟母三遷」到「暴走媽媽割肝救子」,從朋友圈的「媽媽是超人」到商家的「完美母親節禮物」,我們似乎習慣了用最極致的辭彙去讚美母親。但當讚美變成一種集體無意識的重複,它是否正在悄悄變質?「偉大」的潛台詞,是「你必須完美」。當社會高喊「母愛偉大」時,往...
為什麼說女人在事業上難以獲得很大的成就? - 天天要聞

為什麼說女人在事業上難以獲得很大的成就?

⭐每個人都有活得明白的權利,成為浮游千里的資深讀者:點擊上方⌈浮游千里⌋→右上角菜單欄→設為星標,其他平台讀者請關注「浮游千里」最近因為生意上的事情,不得不跟一位合作夥伴的合作夥伴進行一次合作,朋友的這位夥伴就是位女性,四十多歲了,做事情算
別再自欺欺人!他有這些表現,就是打心底里嫌棄你 - 天天要聞

別再自欺欺人!他有這些表現,就是打心底里嫌棄你

情感疏遠的10個「警告信號」:你是否忽略了這些細節?在親密關係中,情感疏遠常常悄無聲息地發生。它並不總是顯而易見的,而是通過一些微妙的變化逐漸加劇。當你意識到時,可能已經錯失了修復的最佳時機。心理學家曾提到:「冷漠是最無聲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