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歲才明白,人生求半不求滿~

2021年02月16日21:36:03 情感 1747

四十五歲才明白,人生求半不求滿~ - 天天要聞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這是《菜根譚》里的名言。

花看半開。半開之花,含苞待放,如少女含羞,半遮半掩,有一種青春的氣息,又有一種美好的期待。

酒飲微醉。微醉之人,雙頰泛紅,半掩半張,暢然欲懷,有一種坦然之美,又有一種羞澀之風。

當鮮花完全盛開之時,雖有成熟之韻,卻離凋謝之期亦近;酩酊大醉之時,或睡或顛,醜態百出,往往大煞風景,令人反感。

求半不求滿,是老祖宗的智慧。注意控制貪慾,凡事只求適度,不求盈滿。因為貪慾盈滿,就像節日放煙花,「砰——」地一聲過後,便無可挽回地走向凋零和頹敗,令人悵惘。

我怕醜態百出的飲酒者。一飲便至爛醉,然後痛哭流涕,或污言穢語,或喋喋不休,或上吐下瀉,或色膽包天。酒品如此低下,其人生境界也高不到哪裡去。

求半不求滿,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最近,我新結識文友李銘勛,得到了他的新書《沿著你的目光》。他在後記中寫道:「渴望能過一種這樣的生活:日子半忙半閑,生活半豐半儉,喝酒半醉半醒,心境半佛半仙。」他的人生態度,讓我羨慕讚賞。

從做人的角度而言,花半開猶如人追求新知,奮鬥求索,向著美好目標前進;又如人的心態,謙虛謹慎,充滿涵養。酒微醉猶如做事,恰到好處,及而不過,不偏不倚。

求半不求滿,重在控制自己的慾望,避免私慾膨脹,貪得無厭。懂得求半不求滿的人,會常常對自己說:夠了,有一半就夠多了。

清末民初,曾任天津《大公報》主筆後改行從政的劉孟揚,寫下名篇《戒貪銘》,文曰:「財富人所羨,但須問來源。來源果正當,雖多不為貪。來源不正當,清夜當自慚。人皆笑我痴,雖痴亦自適。不痴何所及,痴又何所失。居官本為民,貪求非吾志。錢多終非福,人格足矜持。富貴等浮雲,虛榮能幾日?人生數十年,所爭在沒世。」

世風浮躁,慾望熾烈,《戒貪銘》無疑是一帖鎮靜劑和清醒葯。當今,有些貪官被查處後,總是悔恨自己被錢害了,其實,錢財這東西本身並無罪惡可言,一個人之所以犯罪,全是由於自己的私慾膨脹所致。

「飲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離披」。花卉以含苞待放為最美,喝酒以喝到略帶醉意為適宜,這種花半開、酒半醉,含有高妙境界。

天道忌盈,人事懼滿。人順境得勢時,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知進知退,居安思危,處進思退,留有迴旋餘地。

求半不求滿。花看半開不為痴。我就是這麼想的。

編輯:王海東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田朴珺曾問蔡瀾:你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答:我不吃醋的 - 天天要聞

田朴珺曾問蔡瀾:你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答:我不吃醋的

田朴珺跟蔡瀾一起吃飯,問他:「你會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答非所問:「我很多東西都很喜歡吃,但我不吃醋,不吃酸的東西!」看樣子蔡瀾跟太太的婚姻是開放型的,太太方瓊文職業是電影監製,也是個獨立大女主的樣子,所以兩
結婚35年丈夫出軌50歲閨蜜轉賬18.6萬,她僅追回4.3萬,律師:法院不告不理 - 天天要聞

結婚35年丈夫出軌50歲閨蜜轉賬18.6萬,她僅追回4.3萬,律師:法院不告不理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海浦東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胥女士和沈先生1989年登記結婚,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後,不料丈夫竟然和自己的閨蜜陳女士有了婚外情,並多次大額轉賬給陳女士。該事件引髮網友廣泛關注和討論,登上微博熱搜榜。△相關事件登上熱搜2024年7月,62歲的胥女士和67歲的沈先生離婚,結束了35年婚姻。離婚後,胥...
回顧:公公扒灰,兒媳嫁給公公,結果,一人被殺,一人喝葯而死 - 天天要聞

回顧:公公扒灰,兒媳嫁給公公,結果,一人被殺,一人喝葯而死

有些事兒擱在老黃曆里早該翻篇了,可有些事卻好像在生活的旮旯里長了根,不會翻篇。就說江蘇鹽城一個小村子裡的舊事,擱到現在聽著都覺得刺得慌——公公跟兒媳婦攪和到一起,最後鬧出人命,這事放到八十年末的農村,跟拿鈍刀子割肉似的,疼得人直抽氣。女子吳
以自由之姿,共赴愛的山間茅屋,潺潺小溪 - 天天要聞

以自由之姿,共赴愛的山間茅屋,潺潺小溪

村上春樹曾言:「你不是我權衡利弊後的選擇,而是我怦然心動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堅定。愛情中最好的心態,大概就是深情而不糾纏。我做好了跟你一輩子的打算,也做好了隨時要走的準備。我是愛你的,但,你是自由的。」這番話語,恰似一縷清風,拂過愛情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