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教育部公示擬同意設置32所本科高等學校,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大學位列其中。202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擬以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簡稱「成都航院」)為建校基礎,申請設立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大學,辦學體製為公辦。

公示名單截圖
該校創建於1965年「三線建設」時期,是原第三機械工業部(航空工業部)直屬的10所航空院校中唯一布局西南的學校,曾為我國航空裝備研製和國防工業培養大批人才,包括殲-20、翼龍無人機等項目的技術骨幹。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三線基因鑄就航空搖籃
曾培養院士領銜的航空人才
生於「三線」、源自航空,是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身上最鮮明的烙印。
1964年10月,原第三機械工業部(即航空工業部)決定在成都建立一所學校,就近為成都的132廠(現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420廠(中國航發成都發動機有限公司)等大型航空企業培養技術人才。
1980年學校更名為成都航空工業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重點中等專業學校。1998年,學校經教育部批准升格並更名為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成為國家首批設立的14所高職院校之一,也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高等職業院校。
近年來,學校建成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2個、國家精品資源在線課程13門、國家課程思政示範課程2門、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2項;學生獲得國家級獎項一等獎14項、二等獎27項,國家級賽項獎項64項,學生連續5年代表中國赴美國參加國際超輕複合材料競賽(SAMPE),奪得全球總冠軍4次、亞軍1次;長期承擔成飛集團、成發集團的技術外包業務,獲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近5年,累計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28項,獲授權發明專利285項、實用新型專利1368項,制定行業技術標準5項。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還為殲-20、翼龍無人機等航空裝備的研製生產和全生命周期保障服務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小剛、中航工業特級專家湯立民、中航工業首席技能專家李玲鈺、「探月工程優秀個人」孟慶微、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全國技術能手白強等傑出校友。
2010年7月,學校整體搬遷至龍泉驛校區,2020年,與新都區簽署協議合作共建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新都航空產教園。現有龍泉驛、新都(在建)兩個校區,佔地約1600畝,校舍總建築面積33.74萬平方米,在校生9600餘人。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目前,學校下設9個二級學院,開辦30餘個專業。其中,飛行器製造技術、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群分別入選國、省「雙高計劃」A檔專業群;汽車製造與試驗技術專業群入選省級「雙高計劃」A檔專業群。
學校與新都區共建的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新都航空產教園目前正在建設中,預計將於今年8月完工交付、9月滿足學生入住條件。新都校區佔地面積約800畝,規劃建設包括航空裝備製造產業學院、航空維修工程學院、無人機產業學院等教學、科研、生產、生活條件及配套設施,重點聚焦航空裝備製造、無人機應用和航空維修等領域人才培養,可容納在校生1萬餘名。

新都校區效果圖
就業率達96%以上
2025年招生人數再創新高
從就業上看,據學校官方統計,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是為中航工業集團和中國航發集團輸送技術技能人才最多的高職院校。近年來,畢業去向落實率(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航空、軍工單位和部隊就業佔比高達50%以上。
招生方面,學校2025年招生總計劃7600人,為歷史最多。
在招生方式上,學校通過高考統招、單獨招生的方式進行,其中高考統招面向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高考專科提前批、專科批招生(四川省面向普高、中職畢業生,外省只面向普高畢業生);單獨招生面向四川省普高和中職畢業生招生,報名時間2025年1月,考試、錄取時間為2025年3~4月,當前已經結束。
學校招生類型為普通專科(面向全國各省普高生)、對口招生(面向四川省中職考生)以及定向軍士生(面向全國20餘個省份普高考生,在專科提前批錄取)。
其中普通專科報考條件為已取得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資格的考生(四川為普高或中職畢業生,外省需為普高畢業生)。
定向軍士生報考條件為參加2025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的普通高中畢業生,年齡不超過20周歲,男性,未婚,政治和身體條件按照兵役機關有關規定執行。在高考統招專科提前批錄取(即四川省單獨招生不能報考定向軍士)。
專家解讀:
深化航空航天專業人才培養
助力成都航空航天產業全面發展
四川是全國重要的航空產業基地之一,成都則是國內同時具備飛機整機、航空發動機研製能力的三大城市之一。2023年,成都航空製造產業集群的總規模已超過1500億元,形成了從整機到發動機、大部件、航空電子、地面設備的完整產業鏈。截至2024年,成都航空航天產業總規模突破1500億元,綜合競爭力穩居全國第一梯隊;成都低空經濟相關企業超過1500家,在無人機領域,成都已成為全國領先的研發與出口基地。
目前,成都已吸引中國航發航空、海特高新、中航無人機、中電科29所、國星宇航等產業鏈核心企業紮根發展,並成功引進多個產業鏈關鍵項目。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規劃研究所所長王國文表示,隨著中國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航空產業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急劇增加,「所以航空人才就要提前儲備。」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此次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專升本」後,可以與民航學院的學科優勢互補,讓學校的學科設置跨度更廣,再依託天府機場,把天府新區變成一個航空大學城、一個臨空經濟聚集區,同時在學校周邊布局相關領域的產業集群,更有利於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他提到,未來要通過政策支持,促進教育、產業協同發展,包括人才培養、生態環境建設及為高端人才提供優越的生活學習條件,拉動整個航空人才的培養生態,實現航空產業的全面繁榮。特別是依託「雙機場」樞紐優勢、完備的產業鏈配套能力,他相信未來將有更多企業加入成都航空航天的「朋友圈」。
文 呂文豪 章玲 綜合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航院招生就業處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