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過年過節,
不乏老同學聚會,
大家回憶起自己的學生時光。
前段時間,
一個名為「致文一西路2228號」
在線文檔悄悄火了,
在很多餘杭師生的朋友圈流傳。


原來,
這個文檔是由學生創建的,
參與編輯的也是很多2023屆餘杭中學畢業生,
文一西路2228號則是學校地址。
在整篇文檔中,
有人聊起老師、同學、好友,
有人紀念運動會、畢業典禮等難忘的事,
有人分享校園的清晨、晚霞和雪景,
滿屏都是青春回憶。

記者注意到其中的教師篇里,
有位「碧雲姐姐」的呼聲相當高:
「美炸天」「愛一輩子」
「押題能力杠杠的」,
出眾的外表背後,
究竟是怎樣一位老師呢?

「我從朋友圈看到學生們
轉發的這個文檔了,
他們是我帶的第一屆學生,
看了心裡挺感動的。」
97年的王碧雲老師是閑林人,
畢業於杭師大歷史師範專業,
五年前,她入職餘杭中學,
成為了一名歷史老師,
有過4年的班主任經歷,
曾獲得杭州市「優秀青年崗位能手」、
「餘杭區優秀班主任」,
所帶班級被評為
「餘杭區先進班集體」。

王老師說,從小就嚮往教師職業,
高考時堅定地報考了杭師大,
很幸運的是,
畢業後有機會回到母校——
餘杭中學實習和工作。
年輕、高顏值、談吐優雅,
當這樣一位老師進校實習,
很多同學特地跑過來「一睹真容」,
王老師笑著說,
「隨著工作時間慢慢長了,
同學們也成熟起來,
這種情況就變少了。」
是「碧雲姐姐」也是「老王」
想辦法讓歷史課妙趣橫生
除了「碧雲姐姐」,
王老師還有一個外號叫「老王」,
也側面證明了學生們對她的喜愛。
作為年輕老師,
她會努力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
讓歷史課的枯燥變得妙趣橫生,
比如模仿文物的造型拍照、
扮演五四運動中的人物角色......

學生作業
不只課堂詼諧有趣,
關於提升歷史分數,
王老師也有一套清晰的方法論,
「首先,
先梳理歷史背後的邏輯,
再去整理知識框架,幫助大家記憶,
此外,我也會布置早讀任務、
批改每個同學的小論文,
針對每個學生進行單獨指導。」

提升分數固然重要,
但是在王碧雲老師看來
卻不僅於此,
「歷史不只是機械的知識,
而是對人生的體悟。
希望學生們能獲得一種
到了大學、工作
都能用到的學習能力。」
年紀輕輕成為高中班主任
家長從心存疑慮到專門發微信...
記得五年前剛剛上任,
有不少家長曾經產生疑慮,
這位年輕又溫柔的老師,
能不能管理好這群高中學生?
王碧雲用實際行動給予了回答。
除了嚴格執行的班級制度,
她還從各個方面激勵學生奮進。
比如,讓同學們制定學習目標,
實現可領取一張「獎品兌換券」,
得到一份小禮物;

高二時,
她號召大家給高三的自己寫一封信,
用訂書機小心地封存起來,
在首考前打開信箱,
回看當時立下的目標;
期末之前,
王老師動員每位家長給孩子寫信,
「有些同學讀著讀著就哭了,
其實這樣做的目的
不只是期待考出好成績,
更是表達一種愛和關心。」

還有一次,王老師注意到
首次月考拿下歷史第一的女生,
此後成績卻一直在退步,
原來是出現脊柱側彎問題,
給青春期的孩子帶來了心理壓力。
她和家長保持溝通,
鼓勵同學積极參与治療,
在恢復期間幫忙買午飯、
和同學一起扶著上下樓,
很快,女生身體恢復了起來,
成績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隨著一點一滴的了解,
家長們最初的疑慮,
也化作了對她的認可和感謝,
「高一期中考完,
家長會見過或者手機交流過之後,
他們就沒有過這種擔心了。」

一位學生家長發的微信消息
以前的學生成為了「學妹」
王碧雲告訴記者,
她相信這樣一句教育理念,
「一朵雲推動一朵雲,
一棵樹喚醒一棵樹」,
今年,她帶過的畢業班上,
就有一個女同學
也報考了杭師大歷史師範專業,
「我的高中班主任也是教歷史,
現在我的學生又變成了學妹,
就像一種傳承。」

過年給同學們發紅包
說著,
她給記者展示了一段珍藏的視頻,
是同學們集體錄製的新婚祝福,
收到之後讓她濕了眼眶,
「人們常說的神仙眷侶就是你們了,
祝王老師新婚快樂」
「作業越少、感情越好」
學生們細膩善良的舉動
總是讓王老師心頭一暖。
同學們為王老師錄製的視頻
閑暇時光里,
王碧雲喜歡觀看歷史紀錄片、
流連於展覽館裡,
「看到好的片段、圖片,
我都會拍下來課堂上,
豐富教學素材。」
轉眼間成為老師五年了,
王碧雲說自己收穫了
很大的成長和變化,
「一開始,
我只想當好一個老師、班主任,
慢慢地我發現和學生亦師亦友,
對他們的影響更大;
我也會不斷精進業務能力,
把每節課上得更精彩。」
轉自:餘杭區融媒體中心-天天看餘杭
來源: 杭州交通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