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 何寧 崔文燦 秦小傑 郭子揚 劉穎穎 實習生 朱穗晴
7月1日,廣州中考第二天,進行了數學、歷史、道法三個科目的考試。下午歷史和道法考試結束後,大部分考生笑著走出考場,與上午數學考完後的五味雜陳形成鮮明對比。不少考生反映,數學計算量大、第23題難度較大、第24題創新結合實際。
數學:
計算量大、第23題難度大
記者在廣州市鐵一中學考點採訪了解到,大部分考生覺得此次數學並不簡單,「我覺得跟越秀區一模的難度差不多。」彭同學表示,他印象深刻的是第24題,「這次數學的第24題挺有意思的,是應用題,文字量很大,需要仔細理解題目材料來解答。」不過,彭同學表示,此次數學雖然壓軸題不是太難,但前面的基礎題和中等題計算量很大,花費了很多時間。
潘同學也表示,數學計算量很大,「前面的題花費了太多時間在計算上,導致後面做題的時候時間就很緊張了。剛剛好寫完,根本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檢查。所以心裡還是不踏實,擔心會有一些小錯誤沒發現。」
儘管對於自己能考多少分沒有太大把握,但潘同學還是覺得這次考試很多題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題型都是我之前沒有做過的。比如尺規作圖,原本應該是單獨出一道題來考的,但這次卻融入到了最後一道大題裡面的第一小問。最後一題的題型融合性很強,考查考生知識運用的綜合能力。」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考點考生反饋,今年數學試題整體偏代數方向,計算量大且難度較高,對考生的運算能力與思維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廣州市第七中學幾名考生的反饋也是計算量大、題目創新程度高,部分考生直呼「做不完」。採訪中,幾名考生不約而同提到了數學試卷的第23題——題目創新,考查了很小的知識點:黃金比例分割矩形,「平時做題很少遇到,這次跟實踐應用相結合,而且有點難算。」
歷史:
需要對課本非常熟悉
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東方校區)考點外,考生們神情輕鬆,紛紛表示「道法、歷史出題組我愛你們」。
廣州市第七中學幾名考生說,歷史選擇題「特別簡單」,但大題難度較高,尤其材料分析題「不按常理出牌」。
一名男生提到,試卷有科舉制相關題目,要求「選一個朝代分析其對現代的意義」,另有冷門考點如「誰打開了中世紀」,被考生稱「少有人能答對」。
面對創新題型,七中一考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難題限時3-5分鐘思考,做不出立刻跳過,保住基礎分更重要。」
廣州市鐵一中學的陳同學表示,歷史考得挺細的,歷史大題第一題考的是宋朝科舉制的發展與影響,第二題是論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小論文,第三題考的是世界史,主要是工業革命與一戰。「真的還是要對課本非常熟悉,答起來才會遊刃有餘。」
道法:
難度降低題型創新
多名考生反饋,道法難度整體低於去年,但部分創新題型和冷門考點引發廣泛討論。
廣州市鐵一中學考點一名考生說:「道德與法治真的很簡單。」陳同學表示,做完道法的試題還有10分鐘,「比平時考試答得還順,這次真的挺簡單的。」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考點考生普遍反映,道法試卷整體不是很難。其中,一道道法小作文的創新題引發熱議——以「致未來的自己」為題寫一封給自己的信,被認為是「形式新穎、內容親切」。雖然是創新題型,但內容還是平時老師所講,學生寫起來十分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