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實習生 張傲雪 通訊員 鄭帆
圖/學校提供
3月26日上午,暨南大學校友工作高質量發展論壇暨第六屆校友骨幹培訓班在暨大舉行。本次論壇同時舉辦暨大第六屆校友骨幹培訓班,該培訓班於2018年創辦,以名師講座、企業參訪、研學之旅等多種形式開展,迄今已吸引全球70餘個校友組織,近600人參與,是凝聚廣大校友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台。
匯聚多方智慧,助力校友工作高質量發展
暨大副校長洪岸洪岸介紹,暨大因僑而建、因僑而興,歷經百年積澱,僑校文化底蘊深厚,辦學特色鮮明,被譽為「華僑最高學府」。她希望通過深入的交流探討,著力打造校友工作的社會共治、協同共建和成果共享的新局面,真正實現高校與校友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為構建「校友與母校」命運共同體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校友工作研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北京大學校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文勝以「新時代校友工作思考」為主題,結合北大校友會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標、工作態度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他認為教學科研、校友工作都是學校工作的重心,校友活動既要活躍也要規範,校友工作不僅要以熱情和激情溫暖校友,還要以專心和專業服務校友。
清華大學校友工作辦公室主任、清華校友總會秘書長唐傑從服務、規範、創新、奉獻、文化傳承五個維度展開介紹,闡明了清華對於校友工作的思考。清華校友總會通過「興趣、專業委員會、院系、地區、年級」5個維度廣泛聯絡服務校友,突出「規範、創新、奉獻」對於校友工作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暨大對外聯絡處處長、校友總會秘書長梁燕介紹,暨大始終以「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維護港澳繁榮穩定」為使命,以「鏈接全球資源,創造社會價值」為願景,形成「學校助力校友發展-校友反哺母校建設」的良性循環機制。
國際民間藝術組織全球副主席、暨大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陳平從中國故事的道與術出發,指出中華文化海外推廣要加強傳播渠道的國際性、挖掘文化遺產內涵實現發展和轉換的創新性、傳播文化並輸出創意產品來傳遞中國人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理念。
上海藍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東南大學校友工作信息化建設顧問薛軍重點闡述了藍矩數據在校友工作的重點工作方向構建和校友工作質量評價方面的應用,結合chatgpt等展望了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校友基金工作的影響。
發揮校友力量,賦能科技成果轉化
如何充分發揮校友力量賦能科技成果轉化,以服務於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等話題,近年來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暨大也對此進行了實踐探索。圓桌論壇環節圍繞「校友賦能科技成果轉化」主題展開探討。
廣州校友會秘書長張技輝表示,技術進步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高校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之一,在推進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和學校高質量發展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暨大科學技術研究處處長高昊指出,「校友賦能,需求驅動,科研對產業的促進作用」三個維度對暨大實現科技成果轉換具有重要意義。
暨大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院長麥耀華從學校頂層設計出發,肯定了學校對於教師創業的支持,提出優化流程以實現年輕教師更好創業等建議。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民營經濟處處長、一級調研員曾德峰從道和術出發,說明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推動作用,並從政府支持的角度介紹了我國各級政府對於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支持。
深圳市新浩投資發展集團總裁歐陽奕平表示,未來會持續跟進學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活動,為學校及學生提供諮詢、介紹社會資源、實現資源對接等,促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佳都科技黨委書記、董事兼高級副總裁cfo劉佳表示,科研成果從攻關到落地需要較長時間,未來會持續將重心放於「技術點結合應用場景進行轉換」以促進科研成果最終落地。
如今,校友工作已成為高校的一張獨具特色的名片,論壇從校友工作研究、校友工作信息化、校友文化傳承、校友服務國家戰略發展大局等維度出發,探討創新工作機制,探索技術路徑,提高服務質量等,為校友工作高質量發展實現專家引領、學術賦能提供動力。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劉欣宇
校對 | 謝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