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高考難度,河南、江蘇、山東、湖北等地的孩子往往會在第一時間站出來抱怨,他們所在的省的高考就是地獄模式。如果他們的高考是地獄模式,那廣東省的高考無疑是十八層地域模式。你可以參看近些年中國各省的一本率情況,廣東省連年總是倒數的那幾個。但你卻很少有聽到廣東人抱怨的。
(西藏新疆缺數據,29省市數據為個人錄入,以當地教育廳數據為準)
有人說廣東一本率低是不是因為廣東人相對比較笨,所以考不了高分上不了好大學,也就不好意思抱怨了。畢竟這四年來廣東跟同是全國I卷的其他省份相比,一本的分數也是要低不少分。
其實這個各省的分數不同是沒什麼比較性的。因為雖然多省同考一套卷,但各省的評分尺度各有不同,有松有緊,特別是語文主觀題目多的科目,可是能一下子拉開很大的差距。還有面對各省一本的招生人數不同,也造就了排位不同。要比較各省生源的質量,我們可以拿各大高校對生源情況的統計,比如下面就提供清華大學,以及浙江大學對各省生源的統計來做個比較,可以從中看到廣東學子的表現還是很優秀的。
實際上更可怕的是廣東的考生要先內部跟兩個一線城市廣州跟深圳精英的孩子虎口搶食,這在全國獨此一省。這要是放在其他省份,比如放在江蘇河南等省,估計會是更多的倒苦水。
廣東共有21個地市,實際能達到全省平均一本率城市,除了廣深這兩座巨無霸的一線城市佔大頭外,也就只剩下中山、佛山、珠海、東莞、汕頭這五個城市達標而已。剩餘的14個城市都沒能達到全省的平均一本率,即使珠三角的邊緣城市惠州江門肇慶,全國也是獨此一省。
且廣東的一本率跟本科率不斷增加的大背景,還是很多二本學校升為一本所促成的,比如深圳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理工學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東醫科大學原來是二本,現在升為一本。
還有像廣東理工學院更是神奇的由一所中專在短短20年間,火箭升為本科院校。可見廣東考生的不容易。如果說河南江蘇的高考是地獄模式,那廣東的高考對於非廣深考生非珠三角核心區的考生而言是十八層地獄。你無法想像一本率在汕尾只有5.77%左右。
(2016年以後廣東省教育廳禁止各地通報一本率本科率)
而隨著珠三角核心區的不斷發展,珠三角核心區跟非珠的差距越拉越大,近些年廣東一本,本科增加的蛋糕,實際上基本是被珠三角核心區所瓜分。有興趣的可以對比2009到2016廣東各市本科率的對比。珠三角跟非珠的差距越拉越大。像在2009年之前,佛山跟東莞的本科率還比汕頭低,現在這兩市已經大大反超過汕頭,讓汕頭望其項背。
而造成為什麼沒什麼人說廣東高考難或者哭慘的緣故,其實有多重的緣故。
一個是廣東話語權主要掌握在廣州、跟深圳身上。這兩個城市的考生肯定不會覺得廣東的高考會難到哪裡去的,一來這兩座一本率2018年都超過30%的巨無霸一線城市,在全國都是前列。二來,廣深的孩子,包括珠三角核心區的孩子,他們的機會多多,不單單僅僅只有高考一條路可以走。他們還可以出國留學,廣州深圳的國際班可以說滿街都是。還可以接棒家族企業,或者其他的就業機會。總之條條大路通羅馬。
一個是越是落後的地區,讀書無用論越是回頭。很多時候同樣一個高校畢業的,城市的孩子往往混得好的概率比農村出來的孩子要高不少,這裡面涉及家庭背景父母視野等因素。而有些農村的孩子,要麼就是過於不溫不火,要麼就是急於丟棄原有階級,有時做事顯得急躁,形成兩個極端反而混得可能遠不如同村一些初高中就出來混社會的。這也給一些鄉民讀書無用的錯覺。在落後地區讀書無用造成的錯覺也讓一些人更不在乎廣東一本率低了。
一個是廣東有種比較莫名其妙的洗腦輿論,特別是教育最落後的粵西粵北被洗腦麻醉。「廣東也就潮汕人才是不愛讀書不重視教育」,以致粵西粵北有些人在教育方面有些虛幻的優越感,不能認清現況。
如何擺脫這樣的一個困境,為了廣東更多的孩子能上更好的大學,其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