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績的好壞,往往是和學習習慣息息相關的。 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僅要學習成績好,而且在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也不能差。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時期。 這個時候的孩子正處於培養習慣和養成良好品格的關鍵期。
- 1.認真聽課
- 上課認真聽講是學生最重要的一項能力,也是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最重要一環。 很多時候,學生在課堂上會做小動作,但其實並不是他們不認真學習,而是他們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孩子看起來很聰明,但實際上他在上課的時候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一旦他養成了這種習慣以後,上課聽老師講課就成了一種習慣! 所以老師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這種學習的習慣。
- 2.按時完成作業
- 家長要讓孩子按時完成作業,不要讓孩子養成拖拉的習慣。 作業是為了讓孩子鞏固所學知識而進行的一種練習。 如果孩子沒有及時完成作業,那就會出現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如果一個問題還沒弄懂,那麼他就會有更多的問題來問; 第二、即使做完了所有的題目,但對知識沒有印象。
- 3.主動思考問題
- 不懂就問,不要害怕自己的問題。 遇到不會的一定要及時解決,千萬不要不懂裝懂,更不能拖延。
- 4.預習複習的習慣
- 預習可以幫助孩子熟悉課本,了解學習的重點、難點,發現疑難問題,以利於帶著問題聽課。 複習是指在複習的基礎上看一遍或兩遍。如果孩子經常做一些練習,他會更有興趣,複習的效果也會更好。 預習和複習是孩子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5.整理學慣用品和學習資料的習慣
- 學慣用品要分門別類,要放在固定的地方。 如果孩子發現自己的課本、作業本或其它學習資料丟失了,要及時補辦、更換。 學習資料可以找一個專門的本子寫,寫上名字後,放進抽屜里。 如果實在找不到,就去老師的辦公室問老師幫忙。 這樣就能保證學習資料不丟失,有一個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