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教育改革幅度最大的恐怕就是語文了,特別是部編教材實施以後,很多老師都感慨,越來越不會上語文課了,不知道該怎麼教了。這幾年語文教改轟轟烈烈,到底成效如何呢?
近日一位資深老師在網上發文:我教書二十多年了,學生的寫作水平每況愈下。以前的孩子是真會寫文章,現在的學生幾乎不會寫,連基本的詳略得當都不會。
問了身邊的語文老師,大家幾乎都有同樣的疑問,感覺現在的孩子寫作水平是真差,很多六年級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錯別字還很多,更別說語句通順和突出中心了。那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寫作水平越來越差呢?老師們也總結出了一些原因。
第一:學生讀書量太少,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時間好好讀書。
寫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長期的積累,尤其是大量的閱讀,但是現在的學生幾乎沒什麼時間去讀書。
雖然現在各學校都在儘力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但是目前的學生課業負擔太重了,每天都有寫不完的作業,哪有時間去看閑書呢?就算有點時間孩子們還想休息休息放鬆一會。另外現在還屬於應試教育,所有學校追求的都是分數,為了提高語文成績,短期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做題,所以老師們也不會專門給孩子們留看書的時間,反而是布置大量的試卷。
目前的孩子考試科目多內容還難,孩子們要應付那麼多課程和作業已經很累了,真的沒有什麼時間讀書。書多的少,見識也少,對社會和生活也沒什麼深刻的體會,怎麼可能寫出優美的文章呢?所以大家寫作水平下降也就是順利成長的事了。
第二:現在的語文教學不注重雙基,拔得太高了,很多孩子連基礎的知識都沒掌握。
教過小學生的老師都發現,現在的孩子別說把文章寫得優美了,很多孩子連基本的語句通順詳略得當都做不到。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語文基礎這麼差呢?與這幾年的語文教改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的教改1999年就拋棄了「雙基」,轉向了「三維目標」,2022年,又開始發展核心素養了。目標越來越高端,但距離基礎也越來越遙遠。看看我們的語文試卷就明白了,基礎知識占的分值越來越少,書本知識佔得分值越來越少,都是一些課外知識和閱讀理解。考試不注重基礎知識,老師們自然也不會重視了,所以孩子們的基礎知識也是越來越差,很多孩子小學畢業很多字都不會寫,錯別字連篇,這種水平怎麼可能寫出優美的文章呢?
不注重雙基是當前語文教學最大的問題,也是導致學生寫作水平越來越差的主要原因。
第三:各種教改太多,老師們一直處於被折騰的狀態,不知道該怎麼去上課。
這些年最難的可能就是語文老師了,幾乎每年都要培訓學習,學習新課標學習新理念。語文教改也是越來越高端,讓很多老師無所適從,看看這些年誕生的教改新名詞:大語文、核心素養、人文素養、翻轉課堂、學科融合等等,很多名詞老師們也搞不懂什麼意思,一直都是懵懵懂懂的。最關鍵的是每次改革最先改變的就是課堂,導致很多老師都說,現在真不知道語文課該怎麼上了?
由於試卷中語文閱讀理解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導致很多老師把解讀教材放在了第一位,看看學生記的書批就明白了了,幾乎每篇文章都是密密麻麻的。這樣的語文教學學生累老師更累,很多學生都表示,現在最討厭的就是語文課了,上課沒意思作業還多,還考不出好成績。
累死人的語文教學,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什麼還這麼差呢?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語文教改越來越高端,學生的語文能力並沒有提高多少,原因值得反思。
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能感受到這幾年語文的變化,那就是語文題目越來越難了,現在的小學生語文考試想考90分都是很難的,更別說高年級了。
一方面語文教改越來越高端,另一方面學生的語文能力並沒提高多少;一方面學生學語文學得越來越累,另一方面還考不出好的成績。那麼我們的語文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呢?在孩子們連基本的字詞句都還沒掌握的情況下讓他們去分析複雜的文章真的很科學嗎?
這一切確實值得我們反思。
寫在最後:
個人認為,寫作能力是語文能力的最高表現,過去的人考試就是寫一篇文章。只要作文能力強語文能力就不會差,所以如何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能力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但是現在過分重視了閱讀理解,考試占的篇幅太多太長,關鍵是還有標準答案,這一切都很限制學生的思維,也不利於語文能力的提高。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