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由於已經不再是劃片招生,所以很多家庭離學校都比較遠,這個時候多數家長都會選擇讓孩子住校,一個原因是為了學習方便,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鍛煉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住校生活,就會陸續有學生選擇退宿,家長在學校旁邊租房陪讀,這種現象到了高三會更加突出。
那麼,在學校旁邊租房陪讀,真的對提升成績有幫助嗎?
一位高二的媽媽表示自己陪讀要崩潰了!這位媽媽是上班族,為了孩子有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選擇在學校旁邊租房陪讀,自己上下班通勤。孩子每天早上6點30分到校,晚上9點50分放學,本來認為陪讀可以讓孩子休息好,白天聽課效率高,回家還可以再多學一個小時,家長也可以輔導一下。
但是,事與願違,孩子的成績並沒有因此提高,晚上回家從10點20分學到11點多,結果就看了兩道數學題,第二天早上一問還是不會,熬夜學了一個小時,學了個零,學了個寂寞。
上學期期末考試班級排名倒數,自己也不知道著急,也不知道要努力,還不能說,說她兩句還不願意。作為一個萬分焦慮的母親,眼睜睜看著她數學不會,看著她英語不背,看著她史地生知識點糊裡糊塗,真的崩潰!
這是很多陪讀家長的現狀!陪讀的家長真的很不容易,多數家長因為孩子成績差或者成績下滑選擇陪讀,陪讀生活不僅給自己的工作帶來很多不便,還會明顯增加家庭的開支,影響家庭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這種陪讀往往事與願違,孩子成績可能不會提升,還會因為孩子不願意學習鬧得雞飛狗跳,家庭關係緊張,父母崩潰,有的家長甚至被孩子氣得住院,得不償失。
那麼,陪讀真的不能提高成績嗎?上面這個例子中,顯然不是陪讀的問題,而是孩子自身的問題,有的家庭選擇陪讀孩子成績突飛猛進,也有的家庭選擇陪讀後家長直接崩潰,問題不是出在陪讀上,而是出在孩子身上。
那麼,什麼樣的孩子,陪讀也不會提升成績呢?
第一,不想學的孩子
不想學習的孩子,不管是住校還是陪讀,成績都不會太好。但是,孩子住校,起碼有老師的約束,有同學們的督促和影響,學習態度會好一些,即便是成績不是很好,起碼能夠休息好。
這類學生成績往往不好,家長如果有條件就可能會選擇陪讀,因為家長認為孩子在學校老師監督不到位,不如讓孩子走讀,家長親自督促,孩子還能多學會。
然而,這類孩子回家不會真正學習的,相反很可能會擺脫不了手機的誘惑,回家增加了玩手機的時間,或者因為學習態度不端正,整天在和家長的鬥爭中消耗精力,成績很難提升。
想學習的孩子,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會努力學習,不想學習的孩子,在家長學習往往會更加糟糕。
第二,不會學的孩子
回家學習,能比在學校有更長的學習時間,因為學校住校有統一的熄燈時間,而在家學習可以多開開夜車。
但是,延長學習時間,熬夜學習並不意味著一定能提高成績,關鍵是要提高學習的效率,合理安排學習的內容。
像上面例子中的這個學生,如果回家學一個小時,只看了兩道數學題,而且還沒有搞會,這樣的學習是無效的,而且會因為熬夜導致精力不足,影響第二天的學習。
放學回家後,不宜再安排高強度用腦的學習科目,按照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遺忘的速度先快後慢,高中學習內容多,速度快,需要一個」悟「的過程,這個」悟「主要是總結歸納白天學習的內容,也可以就某個知識點、某種題型進行感悟,並不是白天學的多成績就好,不是白天做題多成績就好,關鍵是悟知識、悟題目,能夠感悟,學會歸納,才能提升更快。
到了高中,學習不再是純體力活,而更多是腦力活,如果把腦力活變成了體力活,用身體的努力來掩蓋大腦的懶惰,那就是假努力,那就是偽勤奮,不要說陪讀無法提升成績,就是晚上不睡覺都拿來學習,那又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