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在昆明市盤龍區人民法院水源保護區人民法庭,只見幾名青年學子在牆邊不停忙碌,他們並非是在乘涼,而是揮舞手中的畫筆緊張進行創作,一站一整天或長時間蹲著,有時還要藉助梯子等「高空作業」,天公不作美,這個月份是雲南的雨季,天空會時不時的下起雨來,雨下的大些,這些同學就收拾東西去帳篷下避雨,雨小些,這些學子就冒著雨進行創作。
原來,西南林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藝繪鄉村」實踐隊在這裡開展暑期實踐活動,雲南是一個多民族匯聚的省份,少數民族眾多,水源保護區人民法庭位於昆明市盤龍區白邑村,這裡住著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西林學子根據當地民族文化和民族團結為主題創作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將藍天、綠水、青山「搬」上文化牆,將院內原本光禿禿的牆體「大變身」,用特色文化牆繪扮靚美麗白邑,用大學生的專業特色助力民族團結和鄉村振興。
在近10天內,他們頂著酷暑,奔走在盤龍區白邑村,對接需求、設計畫稿、實地考察、起稿、上色……學子們圍繞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等主題,現已創作出200多平方米的牆繪,用「會說話的景觀牆」展現當地人文風情。
實踐隊隊長、西南林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環境設計專業2020級學生吳震說,「繪畫前都會跟法院的老師們商量畫什麼、怎麼畫,繪製過程中不斷交流,法院的老師們對作品提出的建議,更是激發他們創作的靈感,法院的一些老師和幹警在工作空閑時間來看我們畫畫,也忍不住拿起畫筆和我們一起創作」。
「今年,西南林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是與盤龍區水源保護區人民法庭的第一次合作,同時也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在這一次的合作基礎上,我們後期還會有更深更有力度的院校合作,組織更多的西林學子投身於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生態文明建設等事業中,發揮專業特長,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西南林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團委副書記王進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