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具有15年黨齡的年輕老黨員,用堅強與堅守發揮著一名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用愛心與執著詮釋著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的美好形象。
心中有追求,千錘百鍊成骨幹。2018年,王茸老師為了心中的教師夢,毅然辭去世界500強企業的工作,踏上了三尺講台。 「長大後我要當老師」,這顆從幼兒園時就種下的夢想種子,讓她一步步破繭成蝶,成長為一位堪當大任的骨幹教師、一位孩子們無比喜愛的優秀教師。「我愛我的工作,我要讓學生們喜歡我。」就是這樣一種樸素的執念,給了她克服困難執著前行的澎湃動力。第一天上班,她就把「認真負責」四個大字刻在腦海里,鼓勵自己努力工作:教材不熟,就反覆讀;備課不足,就向老教師虛心請教;課堂沒有經驗,就堅持先聽課再上課。為了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她堅持每一節課備詳案,每一篇課文寫教學反思。有時,為了讓課堂上得精彩一些、再精彩一些,她多次把課堂搬到家裡,利用下班時間,模擬講課訓練,錄成視頻、反覆改進。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認真磨鍊,她終於一次次踏上評課賽教的講台,成為一名優秀的骨幹教師。
王茸老師不斷告誡自己,一名合格的教師既要有淵博的知識,還必須是教學的內行。因此,她一直在學習、在提升、在修鍊。她給自己制定了每月學習計劃:研讀一本好書,做好讀書筆記,撰寫一篇讀書心得,思考一個教學問題。參與了多個課題研究,在全區班主任教育論壇中,以「做一名有智慧、有溫度的班主任」為主題作了主旨演講,受到領導和觀眾的高度評價。
心中有大愛,撐起晴空育桃李。「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的心靈。」蘇霍姆林斯基的箴言,讓王茸老師明白了為師之道:要像大樹那樣為孩子們遮擋烈日狂風,像港灣那樣讓孩子們躲避風雨。當班主任,王茸辦公桌里常備三樣寶貝:糖、點心和創可貼。遇上突發低血糖或沒吃早餐的學生,糖和點心成了「及時雨」;班裡的學生不小心摔倒刮破,創可貼就派上了用場。一次次的關愛,讓學生感受到家的溫暖。
在王茸老師眼裡,每一個孩子都是棟樑之材,每一塊「頑石」都能雕琢成玲瓏剔透的美玉。從事教育工作以來,擁有一顆善良心和善於發現眼睛的王茸老師,不知撫慰了多少個孩子脆弱的心靈。她的班級有一名肆級智力殘障的特殊孩子,平時惹出的大大小小麻煩不斷。面對這個原本「折翼」的天使,王茸老師把他安排在講桌旁邊,方便及時管理,專門開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的主題班會,教育孩子們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帶他去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後來發現這個學生無論是在學習成績、還是與其他同學的關係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一切,都源於王茸老師對學生深切的愛和無私的情懷。
心中有艷陽,疫情面前踐初心。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王茸老師用柔弱的身軀撐起了人民教師的責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被《渭南日報》所報道。她是疫情防控的「宣傳員」,通過電話、網路溝通向學生和家長普及健康教育,講解黨和政府的防控措施,發起「武漢,加油!白衣天使,辛苦了!」主題手抄報活動,增強學生和家長的防控意識。她是疫情防控的「信息員」,對學生和家長進行全面排查,堅持做好學生體溫檢測、信息統計,及時將有關情況上報學校。她是疫情防控的「守門員」,為了讓學生「不出門」「不串門」,豐富學生假期生活,以網路在線方式無償為學生提供輔導和諮詢,向學生推薦優秀讀物、電影,通過班級微信群舉辦學生簡筆畫、手工作品展,很大限度避免了人員流動。她是疫情防控的「戰鬥員」,積极參与到社區志願者隊伍,積極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宣傳、人員登記排查等工作,全力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她是疫情防控的「保障員」,積極響應武漢慈善總會捐款號召,她還輾轉多種渠道、自掏腰包,為戰鬥在一線的「逆行者」送去口罩等防護用品,受到廣泛讚揚。同時,她還不忘本職工作,利用假期提升自身業務水平、提前精心備課,主動與學生家長溝通,積極探索網路授課模式,確保了「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
叩問初心,知所從來;築牢使命,明所將往。王茸老師的教育初心和使命已然在內心深處鑄魂紮根,今後的教育征程上,她將繼續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繼續向前,努力做好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王茸,女,漢族,1988年5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現任渭南市高新區第三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班主任,2019年11月榮獲渭南高新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演講比賽一等獎。
來源:渭南高新區教育文體局
編輯:李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