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銀河品牌姍姍來遲的新車,命名一經公布,便很快受到網路質疑。
2025年即將過半,吉利銀河品牌年內5款新品規劃中的首款產品方才正式公開。
5月19日,吉利銀河正式公布旗下全尺寸旗艦suv吉利銀河m9。根據信息,新車將於5月22日在米蘭正式發布,將搭載千里浩瀚駕駛輔助,採用6座布局,預計年內上市。
在汽車市場,「m9」一詞並不令人感到陌生。
問界旗下問界m9憑藉華為賦能曾在50萬元以上的suv市場中銷量持續領先,吸引了眾多流量,m5、m7、m8、m9一系列產品矩陣,讓市場一度將「m系列」和問界畫上等號。
因此,銀河將新車命名為「m9」,被部分網友認為有「碰瓷」問界之嫌。有網友直言,一款是備受認可的暢銷車型,一款是沒有任何市場基礎的新車,二者存在顯著差異。
基於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銀河此次取名或是為了「借勢營銷」,而非直接競爭。
有消息稱,銀河m9車身長度超5.2米,軸距接近3.2米,打造出「2+2+2」的大六座布局,第三排腿部空間達0.9米,而問界m9的車身長5.23米,軸距為3.11米,兩者相近。
上述業內人士補充道,該車至少在車型大小方面或將成為問界m9的「平替」,但其售價定位並非對標m9,據了解該車售價預計在20萬元至30萬元間,若藉助問界m9的熱度,快速融入市場的可能性較大。
如其所言,問界m9是賽力斯與華為合作的高端車型,售價在46.98萬至56.98萬元,目標用戶是追求科技豪華的高預算群體,而銀河m9定位為「ai科技大六座旗艦suv」,預計售價在20萬至30萬元,搭載吉利自研的雷神插混系統,主打中高端主流市場,強調性價比和實用性。
由此可見,命名上或許存在營銷層面的蹭熱點「碰瓷」之嫌,但兩者的市場定位和價格區間完全錯位。銀河m9的直接競品更可能是深藍s09(23.99萬起)、理想l6(30萬級)等車型。
「m9」成為問界的專屬代號或與其品牌命名習慣以及知名度有關。
2024年,問界m9以15.6萬輛的銷量成為中大型suv銷量榜第三名,連續11個月蟬聯50萬級以上豪華車銷冠。
而問界的產品目前僅有m系列,如問界m5、m7、m9等,這些車型也是其去年銷量暴漲的關鍵。今年問界再次推出m8打入35萬元至45萬元的中大型suv市場,填補了在該市場的空白。
得益於問界車型的大賣,所屬公司賽力斯2024年營收為1451.8億元,同比增長305%;歸屬凈利潤59.5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由此可見,清晰的產品定位與一脈相承的系列命名,讓消費者對問界品牌形成深刻且直觀的認知。
反觀銀河,銀河m9是m系列的首款車型,在此之前,銀河已有多個系列,包括l系列(混動轎車,如銀河l6、l7),e系列(純電車型,如銀河e5、e8)和星艦系列(插混suv,如星艦7em-i)。
2024年,銀河l系列、e系列和星艦系列分別實現銷售10.82萬輛、13.13萬輛和2.1萬輛。
同時,隨著《台州宣言》的進一步落實,銀河在去年和今年分別吸納了幾何品牌、翼真品牌,其本就複雜的產品序列再次擴容。
隨著車市競爭逐步白熱化,銀河混亂的產品體系導致消費者認知模糊。
作為銀河系今年的首款產品,發力不算早的銀河m9是推動品牌年內衝擊百萬銷量目標的關鍵之一。
2024年,銀河整體銷量49.4萬輛,距離當初定下的50萬輛全年目標僅差0.6萬輛。
在此基礎上,銀河2025年目標直接翻倍,這一目標占吉利新能源總目標(150萬輛)的66.7%。
第一季度,銀河品牌銷量為25.97萬輛,實現目標的25.97%。這意味著未來三個季度,銀河的平均季度銷量達到24.67萬輛即可完成目標。
上周吉利汽車的一季度業績會上,公司重點強調了「一個吉利」戰略,新的組織架構下,銀河將成立事業部,與極氪事業部形成「主流新能源」與「高端純電」的雙軌布局。管理層強調通過整合研發、供應鏈和生產資源,減少重複投入,提升效率。
作為吉利旗下新能源銷量的主要貢獻品牌,銀河被賦予重望,未來其在年內還將推出4款全新車型。同時,在出海熱潮下,針對海外市場反應不足的問題,吉利要求銀河建立快速響應機制,配置專門的海外研發團隊,推出符合當地需求的產品。目前銀河e5已進入全球7個市場,後續星艦7、星願等車型將加速登陸20餘國,首款大型旗艦6座suv將於義大利米蘭開啟全球首秀。
記者 吳迪 實習生 滿新
文字編輯 王克
版面編輯 孫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