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度重磅車型小米YU7的到來,2025年的車市也即將進入下半年。今天老圖,繼續給大家盤點下接下來三個月要上市的五款SUV車型。
小米YU7
上市時間:7月
您好,您的好友雷軍緊急撤回一輛小米YU7。
要說玩套路和文字遊戲這塊,小米敢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吧。原定6-7月上市,多次官方賬號在各個社交媒體都強調過這個數字。日前突然官宣,5月22日召開發布會。
老圖當時就寫過一篇文章,提醒網友們需要注意,5月22日是真的上市還是只是技術發布會?畢竟小米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了,小米SU7也是提前兩個月開了技術發布會,然後才正式上市公布了價格。利用兩個月的時間,熱度、關注、話題度發酵,期待值拉滿,給小米增加了曝光,也給對手帶來了壓力。
這次YU7也是一樣的套路,只是最難過的是認為新車直接上市的朋友們,看了幾個小時,發現除了知道幾款配色,一些關鍵配置之外,關心的價格是一點沒提。
哦也不是一點沒提,雷總公開表示了,19.9萬想都不要想!但這不稀奇啊,都2025年了,還有人以為小米是做慈善的,會把擺明了的爆款王炸車型,賣19.9萬嗎?那智己LS6都還沒放下身段呢,不愁賣的小米YU7為什麼來上趕著「做慈善家」。
有人憤懣,價格遲遲不公布,營銷過度。其實小米YU7現如今也是迫於形勢,不能盲目定價和上市。一方面層出不窮的競品,給到小米YU7定價壓力,而且還有SU7的輿論風波影響,小米YU7如果此時早早的亮出底牌,賣高了,就是把破天流量送給友商,而且友商有了更多時間和手段來應對,簡單一點降價就完事了。小米YU7守著高門檻+長訂車周期,忠實的潛在用戶買之前都要再三考慮。
如果賣低了,本來就吃緊的產能會再度受到挑戰,是否會影響潛在受眾的影響?不如像現在這樣,軟刀子割友商的肉。這場發布會,讓目前的車市暫時的處於一個微妙的平衡之中,都在等小米YU7出招,以及YU7出招後友商競品調整應對。
小鵬G7
上市時間:8月
小鵬G7大概率是第三季度正式上市,當時何小鵬也公開表示過,新車將於6月正式亮相。鑒於6月的車市目前來看有些安靜,而小鵬G7又備受期待,我們就把它放進來了。
小鵬G7是一款全新的SUV,定位中型SUV,對標特斯拉Model Y和小米YU7,考慮到小米YU7上市但沒公布售價,那麼小鵬G7估計也會相似的套路,6月亮相,比小米YU7晚一點上市,到時候就可以根據競品來調整售價,不至於處於被動,實在不行就用低價打動消費者。
當然小鵬G7不是拿不出手,只能靠低價來刷存在感的產品。全新的家族設計語言,從P7+延續而來,在SUV車型上也不顯為何,貫穿尾燈,很有辨識度。不似小鵬以往的風格,強調科技感和未來感。長寬高依次為4892*1925*1655mm,軸距2890mm。
尾部造型還是偏向於傳統家用SUV,看得出來車型定位也側重家用主流市場,隱藏式門把手、熏黑外後視鏡以及天幕和隱私玻璃等元素也沒有缺席。內飾取消了傳統儀錶盤,應該會用HUD顯示代替。搭載小鵬自研的圖靈AI晶元,這是重中之重,小鵬G7是首個搭載的產品。價格應該也會延續P7+的風格,我們可以期待一下能不能打到19萬。
奇瑞iCar V23 復古版
上市時間:6月
6月奇瑞將帶來V23 這款車的復古版本,基於標準版車型打造而來,區別在於復古的外觀設計和差異化的配置,瞄準了小眾細分賽道,6月正式上市,在售車型售價10.98萬起。
早在4月,奇瑞還推出過復古的套件選裝,有啞光綠車衣和復古前格柵還有防擦條以及機蓋射燈等等,價值從4K到1.05K不等。
復古版車型自帶方正硬朗外觀造型,經典越野風格,隱藏式門把手和鋁合金側踏板以及側開門尾門等等,兼顧復古和科技以及質感,視覺效果還算出色。
動力部分預計提供單雙電機版本,滿足多樣化需求,搭載100kW+磷酸鐵鋰電池的單電機版本,和100kW主電機和55kW輔助電機的雙電機版本,配三元鋰電池。
風雲T11
上市時間:8月
曝光許久,奇瑞這款風雲T11也該來了。
第一次看見風雲T11的諜照,還以為是路虎出新車了,定位大型SUV,這氣場就是百萬豪車該有的樣子。定位應該是奇瑞的旗艦產品,但售價肯定要低於同級別產品。
此前網友們擔憂的,就是實車造型能否延續概念車風格,上海車展實車亮相,讓不少人鬆了一口氣。六座增程身份,5150mm車長,超3.1米軸距,2+2+2座椅布局。純電續航超200km,綜合續航1400km,帶30英寸一體式聯屏+17.3英寸後排娛樂屏,帶AI助手,語音控制和導航無縫切換。
而且上海車展還帶來了奇瑞的移動第三空間Chery Life概念,支持智能充電生態,還有車頂帳篷等模塊化改裝方案,還帶AI夥伴互動,整體用車體驗更有保證。期待實車上市,能否有價格和配置上的驚喜,畢竟奇瑞的產品往往都有終身質保。
馬自達EZ-60
上市時間:8月
大概率會是8月亮相或者正式上市,馬自達這款轉型代表之作,能否助力品牌在新能源領域刷足存在感?
看點之一,在於涉及,魂動設計語言和新能源身份的結合,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精緻大氣耐看,強調運動和科技感。
增程動力也是看點之一,增程+純電雙版本布局,1.5L/72kW增程器配31.73kWh電池組,純電續航有160km,綜合續航能到1000km。純電車型綜合續航能達到600km左右,表現還算可以。
中控台造型簡潔大方,環抱式布局,取消了傳統擋桿涉及,整體層次感強,和外觀呼應,曲線大量應用,營造優雅大氣的視覺效果。並且還有可能上車電子外後視鏡和零重力座椅,帶無框車門和全景天幕,流行元素都沒有缺席,還有可能帶來4nm的晶元,對比傳統7nm,算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