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暴跌84%,月銷37輛的極星還能搶救嗎?
車友們,這期車評內容,念寒要跟大家聊一個比西伯利亞冬天還要冷的消息,那就是極星汽車今年2月只賣了37輛車,同比暴跌84%!前兩個月累計銷量119輛,同比下滑73%。
講真,這數據看得我後背發涼啊,說句難聽點的,賣老頭樂的都比它強吧?
更魔幻的是,這品牌背靠吉利和沃爾沃兩大巨頭,結果混得連新勢力都不如,這你受得了嗎?
要說極星的慘,得從它的「兄弟品牌」極越說起。去年年底極越團隊原地解散,供應商討債、員工維權鬧得沸沸揚揚。
現在極星這銷量曲線,感覺有一種照著極越的劇本在演...
同樣是吉利系、同樣定位中高端、同樣售價20萬+,連名字都帶「極」字,吉利這是要湊齊「極字輩退市全家桶」嗎?
高管七年換七人,極星中國區成「CEO跑馬場」?
我翻看了一下極星高管的履歷表,好傢夥,2017年成立以來中國區換了七任一把手!
從沈峰到吳震皓,再到星紀魅族CEO蘇靜上任,平均一年換一個領導。這頻率比某些網紅帶貨換產品的節奏還要快啊!
管理層動蕩直接導致戰略反覆橫跳,今天說要搞本土化研發,明天又宣布停產轉移韓國工廠。消費者還沒記住產品,先記住了他們的離職公告,這你又受得了嗎?
更離譜的是,極星一邊喊著「重視中國市場」,一邊把主力車型極星4的生產線搬到韓國,說是為了避關稅。
但中國消費者又不是傻子,你售價定得比海外貴20萬(極星3國內起售價88萬,海外僅約60萬),還搞區別對待,這不是勸退是什麼?
從145萬的「沃爾沃換殼」到續航拉胯的Model 3殺手
咱們再扒扒極星的產品線,簡直是教科書級的反面案例。
首款車型Polestar 1定價145萬,號稱對標保時捷,結果被吐槽是「沃爾沃換殼車」,最終草草退場。
後來推出的Polestar 2售價30萬級,結果續航450公里、智能化水平停留在L2,直接被特斯拉Model 3按在地上摩擦。
最新推出的極星4售價29.99萬起,號稱聯手魅族搞本土化車機,結果用戶反饋系統邏輯還是歐洲思維,用起來像在用諾基亞塞班系統。
現在這車在中國已經停產,轉去韓國生產,車主修個車怕是要等跨國海運配件?
每賣一輛虧27萬!吉利還會當「冤大頭」嗎?
念寒算了個賬:極星去年全球銷量4.49萬輛,虧損8.6億美元,相當於每賣一輛車虧27萬人民幣。
這哪是賣車?簡直是燒錢放煙花!吉利去年開始搞品牌整合,重點扶持親兒子極氪,對極星的態度就一句話——「地主家也沒餘糧了」。
對比之下,同樣是高端電動車,蔚來有換電體系護體,理想靠精準定位悶聲發財,極星卻還在玩「北歐高冷人設」。
要我說啊,車企光會講故事不行,得把冰箱彩電大沙發配齊,把續航堆到700公里,再把價格打下來,這才是目前針對中國市場的最優解,沒有之一。
儘管如此,我個人還是很希望極星能夠好起來,不要重蹈極越的覆轍,這是所有消費者不願意看到的,尤其是車主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