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里,有車企靠賣油車,在中國市場賺了超過20億元。
這種結論,其實突破了很多人的認知,能讓人引發重新思考。
春節法定假期一過,很多車企的中層是焦慮的,擔憂這麼內卷的車市裡,自己會不會突然失業。而普通人則是迷茫的,看著春節期間的大堵車、找充電樁、很多老車技術被快速的淘汰等等,實際上,引發的內心鬥爭並不算少。
新能源車明顯崛起,燃油車不流行了,這是多數人的普遍認知。所以,對消費者來說,2025年里,買燃油車會不會變成智商稅,哪些帶發動機的車可以買,這都是避不開的第一性問題。而對於車企的工作人員來說,只有拿準了大家的心思,才能更好的把車賣出去,最起碼保證自己有口飯吃。
當然,想的太多也沒有用。要看頭部車企怎麼卷,比亞迪的最新計劃已經被披露,1000kw的超快充速度,新的純電動技術、新電機等等預計會魚貫而出。那麼,燃油車會在2025年里被衝到崩塌式垮塌么?這顯然是一個應該被回答的問題。
有人會在2025年,繼續靠賣油車活的不錯
揭開文章開頭的答案,是長安福特。如果揭開它的生意經,那就是不做大眾市場,只做自己擅長的偏小眾市場,而帶來利潤源泉的是福特探險者,甚至於超脫於絕大多數人認知的是,為4s店帶來最大利潤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是頂配的崑崙巔峰版。
新能源車型能夠侵佔家用車的市場,網約車的市場,這自然是因為用戶群體的共同特徵是,省錢、追求相對低價、空調自由、智能化,以及群體現象里的隨大流。而一旦,用戶群體的消費特徵里沒有了省錢、相對低價這種特徵之後,也就有了燃油車的機會。
當然,有福特這種底蘊的車企並不多,它有超過100年的歷史,它在越野、皮卡方面是相對的專家。而且雖然如今的新能源很火爆,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比如25萬元以上的純電動市場越來越小,小鵬和極氪都開始擁抱帶油箱的新能源。
以及,新能源越野車,目前還沒有誰能把車在35萬元以上做到比較高的數字。至於2025年這個趨勢會不會有所改變,上市20天銷量超過3600台的坦克500 hi-z算是個變數。
而對於長安福特來說,2025年,局面會變。因為按照它的節奏,馬上要進入新能源市場里進行廝殺,當全年結束時,再做到2024年的表現,其實壓力不小。
也就是說,對於現在的車企而言,只要是捲入了新能源的殘酷內卷,利潤的下滑,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因為沒辦法,即便是馬斯克的特斯拉,也一樣在2024年前三季度里,遭遇了營收720億美元,同比增長0.5%,凈利潤48.2億美元,同比下降31.4%,交付量129.4萬輛,同比下降2.3%的局面。
當然,車市裡不乏福特的同路人,比如長城汽車。如果從銷量數字上看,123.3萬輛只同比微增0.21%,這顯然不如比亞迪超400萬輛震撼。但利潤角度上,124億元的數字讓很多車企眼紅,單車利潤超1萬元,以及深耕越野和皮卡市場等。
不過,長城的案例,還不足以說明,燃油車在2025年仍有活路。而值得一說的,其實是吉利。同樣從第三季度財報角度來看,營收603.78億元,同比增長20%,前三季度營收1677億元,同比增長36%。利潤上,第三季度,扣非後股東應占溢利為27.6億元,同比增幅116%。前三個季度130.5億元,增幅358%。
不同的媒體對其的結論不同,比如台州宣言發布之後,企業整體進行收縮,把很多花錢的低效板塊砍掉,結構更精簡之後明顯的降低了成本。或者是,技術很先進開始突圍。
但實際上,燃油車在其中的貢獻,不能小視。中國星+帝豪+領克03的累計銷量超過60萬輛,而且在4s店銷售端能夠發現,它們已經轉變成了「接近直營」的模式。即,不再按之前工廠生產出來就把車壓給終端渠道的模式,而是盡量的讓4s店接近0庫存狀態。4s店沒有了太多資金壓力,賣油車能夠明顯賺錢,再加上吉利的油車技術和價格相對到位,這就形成了一種護城河明顯的生態。
燃油車,或者說發動機,沒你想的那麼慘
所以,對於2025年的燃油車唱衰,其實大可不必。截止目前,2024年里,燃油車和新能源的銷量基本上達成了55開的局面,燃油車整體銷量被超過是時間問題。但,短期內仍然有超過1000萬輛的視察國際盤。
而當前的現狀,更多是因為跟不上市場變化的油車,被淘汰和蠶食,其實就是合資模式遇到了問題。從數據上看,2024年相比2023年銷量下滑在10萬輛之內的為上汽大眾,下滑在10萬-20萬輛之間的為廣汽本田、東風本田、東風日產,超過20萬輛的為一汽-大眾、廣汽豐田、上汽通用。
聚焦燃油車技術,智能化進度相對較慢,生產車輛並將庫存壓到渠道里進行銷售,不能過度定製低價以保證股東雙方的利益,上述的種種才是之中的痛點。好在,越來越多的頭部合資車企,已經開始跟上中國式內卷的新模式,比如學習吉利的低庫存,比如學習奇瑞的低定價,再比如以長城的思維進行細分市場的深耕。
總之,對部分企業來說,燃油車還有活路,甚至能有活的不錯機會。比如,大眾、長城。
長城現在的計劃已經明確,預計在2025年4-5月之間,它自研的4.0t v8發動機會落地並發布。儘管還沒有相關的專利圖,或者是核心亮點的曝光。但從一些關鍵的細節描述來看,這預計是一台不偏重新能源的內燃機。
關鍵細節包括,長城超豪華bg引入了多名歐洲品牌發動機設計、調校人員。這段描述的背後是,長城還在進行內燃機研發,而如果是偏重新能源的相關輔助發動機版本,這種舉動雖然不至於說是大可不必,至少是性價比不高。
可以預期的一點是,儘管魏建軍要做對標勞斯萊斯的超豪華品牌,前路漫漫。因為,不論是豪華還是超豪華,都需要長時間的市場認可和相關儲備。以堆料、堆配置等等,其實很難拿下豪華的定義。
但,至少,4.0t v8自研的落地,有機會讓長城的phev插電混動,尤其是hev油電混動支棱起來。
另外,中國燃油車市場里認可度最高的品牌大眾,它的第五代ea888也終於要落地。技術特徵上,vtg可變截面渦輪,能把渦輪遲滯解決,減少頓挫。而500bar超高壓燃油直噴技術,一方面奔著充分燃燒省油增加馬力,另一方面則是奔著破除排放法規的顆粒捕捉器去的。
上車的節奏,會有途昂pro、奧迪 a5l、攬境這些價格較高的車型,燃油車還能有一戰之力。比較值得單獨拎出來說一說的,是奧迪a5l。
因為,作為第一個使用華為ads智駕的燃油車,如果繼續使用之前的燃油車動力輸出方案,那一定出現問題。智駕的決策邏輯里,電機能夠沒什麼卡頓的就進行快速響應,也就是說,奧迪a5l的第五代ea888扭矩響應、換擋的相關速度,也是會有所變化。
其實,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寶馬這個潛在變數。動力系統已經全部完成了申報,低功率156kw、高功率211kw,這比現款分別增加了21kw、31kw。至於是如何提升的,是因為用上了新的48v系統,所以雖然還是采埃孚8at這個老伴侶,但它的駕駛質感卻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按照海外版本已經完成過測試的結論,在寶馬x3身上,駕駛過程中很少能明顯感受到變速箱升降檔的動作,進一步接近新能源車型那種順暢無卡頓的輸出方式。
所以,樂觀看待,好在是有少數車企在做油車,讓市場里50%的人群依然有的選,雖然,選項越來越少。
寫在最後:
當然,影響燃油車最後慘不慘的關鍵點,說到底還是價格。
繼續按照之前的定價方式,其實沒戲。看看華為的鴻蒙智行,問界m9用50萬元左右的價格對標價格超100萬元的寶馬x7、賓士gls,享界s9用不到50萬元的價格對標賓士s級、寶馬7系等近100萬元起步的車型,尊界s800則是用100萬元的價格級別,對標售價500萬元以上的勞斯萊斯。
現如今的新能源熱銷車型,基本上都在價格上相比原本的燃油車標杆,有著明顯的優勢。把技術和配置搞上去,把價格搞下來,這才是燃油車最後的殺傷力。
吉利現在開了個好頭,原本6.99萬元指導價起售的帝豪,限時一口價降到了4.89萬元。再看看5萬元內的新能源車,顯然還是真香的存在。
總之,燃油車,還沒有你想的那麼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