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7月,國內多家車企相繼公布了銷量數據,這其中以中國自主品牌為甚,甚至可以用全線飄紅來形容。結合1-6月數據,上半年狹義乘用車累計零售984.1萬輛,其中自主品牌累計份額達到57%,同比提升7個百分點。
自主品牌佔比逐漸增加,後續就意味著其排名也基本上會成為一個定數,過去我們是自主品牌集體從合資手裡搶地盤,現在則是自主品牌之間互相的爭奪,現在比亞迪在自主品牌當中排在老大的位置沒有什麼異議,但是後面例如吉利、長安、奇瑞、長城等自主品牌也表現出了強勁的勢頭。
這就讓大部分消費者對自主品牌未來的發展有了更多的期待,後面會不會再出現像比亞迪這種衝擊年銷量400萬的車企?誰會成為威脅到比亞迪地位的車企?
#比亞迪為什麼能成?#
首先我們簡單梳理一下比亞迪為什麼能夠在這段時間內一下成為領跑者。
從其自身的角度來說,拋開燃油車,專註插混等新能源是其根本,如果抱著燃油車這一條腿,短時間內我們干不過合資,干不過進口,但是調轉車頭選擇新能源,給了比亞迪機會,早期的研發投入,再加上現在每年的持續投入,其在新能源技術以及供應鏈成本上獲取到了先發優勢。
進而讓其在產品品類上實現全覆蓋,轎車、SUV、MPV多點開花,並且從低端入門,到豪華高端均有產品布局,這樣的好處就是不管怎麼樣,總有一個領域能夠讓我的產品大賣,有了量的積累就會從側面影響消費者的購車決策。
以上基本可以總結為,提前布局找到市場空缺,壓低成本控制售價帶動銷量,這些事情對於現在的車企可能並不會像比亞迪這麼趕趟,但是類比現在的市場,其實其實也是有機會可尋。
#銷量追上比亞迪,需要什麼技巧?#
首先,對於車企自身要有一個成體系的打法,體系涵蓋很多方面,比如人才儲備的體系,子品牌梯度建設的體系,產品布局的體系等,換句話說,就是車企要避免出現短板出現在整個品牌當中,儘可能成為一個六邊形戰士,進而才能在市場當中隨機應變。
與此同時,國內攪成一鍋粥的情況下,就需要尋覓新的出路,出海,這是中國車企決勝後續事宜的關鍵。
現在我們很多品牌都將出海的第一站放到了東盟,目前東盟10億人口算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目前日系品牌在該市場佔比較大,中國車企若是能憑藉新能源轉型以及更低的成本自然是會在這一市場搞出名堂。
此時出海的關鍵就是用我們的新能源技術去取代該市場的低價燃油車,這個時候就要看,海外市場投入多大決心,混動技術投入多大技術,做好了東盟市場,才有機會闖入歐盟,進而去擴展歐盟這個增量市場,以實現更加全面的全球化布局。
現如今,自主品牌的市場佔有率正在不斷攀升,排在比亞迪後面的五家比較有代表性的自主車企也在今年上半年的年報當中展示出了持續的增長態勢,那麼就目前的形勢來看,誰更有可能成為繼比亞迪之後,勢頭更強的車企?
#猛追的自主品牌,誰的成功概率更大?#
奇瑞、吉利、長安、長城,這幾家車企目前通過上半年財報來看,增幅穩定且排在自主品牌的前列,那麼此時我們就根據前面所說的品牌體系能力,以及對品牌出海的預期,預估一下這幾個品牌在後續誰最有可能追上比亞迪的腳步。
吉利目前比較被看好,主要是得益於其技術層面的表現,以及海外市場的擴展。
吉利汽車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95.57萬輛,同比增長41%,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2.02萬輛,同比增長117%。整體的勢頭比較猛,尤其是在去年給出了銀河序列之後,面向大眾層面的混動及新能源產品增量明顯。
其次,極氪和領克在中高端新能源產品上也開始逐漸佔據消費者的心智,在20萬級左右的新能源產品上,這兩個品牌在新能源產品領域的成交均價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比如極氪成交均價超過了33萬元,這也表明消費者對於其中高端品牌的定位有足夠的認可,對於品牌後續向上發展有利。
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吉利整個品牌的技術比較紮實,有國際化的背景,相當於從起步階段和其他車企來開了一定的差距,並且對於國際化領域的拓展有一定的經驗值。
說到這個問題,對於吉利汽車在海外的預期,其實要比其他自主品牌會更高,吉利在多個自主品牌當中算是比較早獲得合資技術賦能的品牌,同時領克通過賽事領域獲得的成就,以及先期在海外運營,已經佔據了一部分海外用戶的認知。
尤其是在歐美這些汽車發達地區,這樣的好處就是,除了東盟拉美這些初期的出海地之外,領克更有機會在歐洲地區獲得發展起來的機會,同時考慮產品更高的定位,對於車企的盈利也能夠起到一定幫助。
長安現在的狀態是穩步推進,目前國內產品矩陣以及子品牌日趨豐富,但是其央企軍工背景出海或有小阻礙。
長安現在在目前國內市場當中可以說是穩步前行,其目前整體銷量中的主體還是以燃油車為主,新能源佔比並不是很高,整個品牌的推進基本上是以燃油車為基礎,新能源逐漸鋪開為主。
現在長安在多個子品牌當中開始大力推增程動力源,這也是其想在新能源市場獲得更多佔比的一個有效做法,相對於純電,增程顯然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並且我們現在也從長安的一些產品上面看到了長安的創新能力,尤其是產品定義這方面,比如增程的皮卡,可變形態的SUV等,這在未來或將成為長安在產品層面形成差異化,提升銷量的重要途徑。
長安的國際化其實是有比較大的目標,像去年在車展當中公布的「海納百川」計劃,東盟也是其出海的主要目的地,但是考慮到後續若是進軍歐美等地區,對於長安來說可能並不會太順利,因為其軍工企業的背景,在涉及歐美地區時必然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後續難以在該市場獲得增量。
奇瑞這幾年的特點就是海內外銷量齊飛,尤其是今年開始在新能源領域發力後銷量數據出眾,但是作為中國車企出海的一哥,海內外市場均需要加速轉型。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奇瑞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有可能成為位列比亞迪後面的車企,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今年對於奇瑞是一個產品集中推出的年份,尤其是之前在新能源領域沉寂這麼長時間,集中的產品發布自然會帶動銷量。
從之前奇瑞海內外的銷量數據,奇瑞是目前少有的國內外銷量倒掛的車企,通常都是國內起量之後帶動國外,但奇瑞恰恰相反,所以針對國內市場,奇瑞想實現追趕比亞迪的豪言壯語就需要保持住新能源產品的持續性,以及對於傳統燃油車的快速取代。
這一點同樣適用於其所在的海外市場,奇瑞在海外市場的產品大多是面向欠發達地區的低價產品,或者說是以傳統燃油車為主,早期依靠這樣的思路沒有問題,但是後續市場也需要去面對轉型,尤其是中國低價的新能源產品也出去了,其中混動產品必然會對燃油車的銷量產生影響。
奇瑞目前在海外市場當中,傳統燃油車車是主力,新能源領域還沒起來,燃油車依靠成本優勢短期內可以起量,但是長期看還是要看混動和新能源,比如說PHEV產品推出的密集程度以及頻次,將會在近一段時間左右車企銷量,一方面承接燃油車過渡的銷量,另一方面打開後續的新能源市場。
長城在銷量上面和其他幾個品牌相對落後一點,但是從整體產品類型的角度來說,長城的產品類型主要集中在SUV領域,而不是其他品牌那種全產品的矩陣,這屬於一個先天的小「缺陷」,但是從目前品牌整體發展來看,其在SUV以及越野車領域基本上做到國內領先的位置是沒問題的。
今年上半年,公司預計歸母凈利潤65億元至73億元,同比增長377.49%到436.26%;預計扣非凈利潤50億元至60億元,同比增長567.13%到700.56%。這就意味著長城汽車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已經相當於去年全年水平
這就意味著長城內部的產品結構正在優化,尤其是面向中高端市場的產品,其中坦克的勢頭最為明顯,坦克品牌上半年銷售11.60萬輛,同比增長98.94%,這個時候長城其實可以梳理自身的產品矩陣,去繁求精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總結#
綜上,在特定的領域可能長城會得到一個更良性的發展;在追趕比亞迪這方面,目前看吉利的勢頭可能會更明朗一些,這其中包括自身的產品結構、品牌的完整性以及出海的預期等幾個方面,至於是否會像預期那樣,後面兩年時間會給出答案。【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