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 | 小米汽車來了,智能車的「小米時刻」屬於它嗎?

2023年11月16日08:41:07 汽車 1272

作者 | 田哲

編輯 | 李勤

在官宣造車32個月後,小米汽車的兩款車型終於得到確認。

焦點分析 | 小米汽車來了,智能車的「小米時刻」屬於它嗎? - 天天要聞

小米汽車SU7

11月15日,工信部發布第37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產品公示,其中包括產品商標為「小米牌」兩款純電轎車。

工信部的公告目錄,是一款車的准生證,這意味著雷軍最後一次創業的造車之戰,將正式出牌。36氪PowerOn梳理了公告中的小米汽車信息,從其中可知,小米汽車將在北京亦庄的自建工廠中生產,但資質主體為北京汽車越野集團有限公司,這也就能解釋小米汽車的尾部標識字樣為「北京小米」,類似「北京賓士」。

小米汽車首款車為一款轎車,沿用了小米的品牌名,為小米SU7。如36氪此前獨家報道,這款車採用了簡潔SKU策略,只規划了低、高兩個配置,分別為小米SU7和小米SU7 MAX。

從公告圖能夠看出,小米SU7的外觀像是保時捷轎跑Taycan特斯拉Model 3的結合體,線條簡單流暢,姿態滿是運動感。產品信息也顯示,這款車是一款主打性能的大型轎車:

兩款車型均為5座,軸距達到3000mm,相比保時捷Taycan,小米汽車更大,SU7 MAX的長寬高為4997/1963/1440mm,整車總質量為2655kg,配備激光雷達;而SU7在SU7 MAX的基礎上,高度增加了15mm,整車總質量則輕了225kg,無激光雷達。

動力方面,小米SU7搭載襄陽弗迪電池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採用單電機,驅動電機峰值功率為220kW,最高車速為210km/h;SU7 MAX採用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採用雙電機,前後驅動電機峰值功率分別為220kW/275kW,最高車速可達到265km/h。

從車型尺寸和配置來看,小米的第一款車的確不太可能標著「19.9萬」轟然問世,成為年輕人的第一台車。它承載著雷軍和小米衝擊中高端品牌的野心,這樣的小米汽車能成功嗎?

智能電動車的「小米時刻」未至

當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各品牌間的廝殺,猶如小米手機誕生時般兇猛。

2010年,小米公司北京中關村成立,它面對的,不僅僅是諾基亞三星蘋果等知名廠商,同時還有「中華酷聯」等一眾本土勁敵。根據statista數據顯示,2010年第一季度,僅諾基亞就佔據全球手機市場38.8%市場份額

小米公司成立一年後推出首款手機,以能與4000元級手機掰手腕的硬體配置,售價卻僅為1999元一戰成名。當年12月,小米手機出貨量接近40萬部,米聊活躍用戶超百萬。

至此,小米手機一躍而起。2015年,小米手機全年累計銷量超過7100萬部。IDC公布的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小米手機佔據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份額15%,超越華為、蘋果,成為國內第一大手機品牌。

小米邁入智能電動汽車市場雖然姍姍來遲,但在其缺位的幾年中,市場始終沒有出現「小米時刻」。

中國智能電動車的強者不少。比亞迪以2022年全年184.77萬銷量力壓特斯拉,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冠軍,但這家公司的智能化能力難言完備;理想深耕增程市場,月銷量向5萬輛邁進,但該公司因為定位大車市場,將市場區間的下限從15萬元一路提高到了25萬元。換而言之,智能車的「小米時刻」的確還是空缺。

但小米汽車想複製這樣的角色嗎?從首款車SU7的定位來看,雷軍維持了小米手機後期衝擊高端市場的倔強,其跑車造型和性能參數都預示了這款車不俗的價格底色。

這不難理解,過去數年,小米手機衝擊高端化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其在售主力機型,大都已經衝到3000元往上,而小米13曾登上全球高端手機熱銷榜。但回到汽車行業,規模是更為緊迫的生存要素,雷軍也深知這一點。

36氪此前曾報道,小米汽車的目標是推出3年後將銷售達到百萬輛規模。這樣的激進目標,沒有一款超高性價比的扛鼎車型,即便是在小米的巨型流量池,也難以實現。

而小米汽車也已有籌謀,例如規劃增程產品,用更低的成本結構和購車門檻,擴大市場空間。換言之,不管小米對汽車的定位和期許如何,藉助過往的基因、形象,乃至供應鏈、渠道等商業優勢,復現智能車的「小米時刻「都是難以迴避的路徑。

小米汽車的機會

小米手機的成功,離不開定製OS及小米生態,而這兩部分正是主機廠所缺失的。正如多家主機廠正在研發智能手機及操作系統。小米汽車已先行一步。

目前除了智能手機之外,小米還有包括智能汽車在內,超過200多個品類的智能生態。雷軍曾表示,小米新一代操作系統「小米澎湃OS」不再局限於智能手機,通過該系統,小米的「人車家全生態」即將完成閉環。這也是小米與華為不遑多讓的優勢。

而收購Deepmotion、搭建智能駕駛自研團隊後,小米汽車的智能駕駛能力顯然也將緊隨主流節奏。

在供應鏈上,小米手機的經驗同樣可以複製到汽車行業。自宣布造車至今,小米系資本已投資智能座艙、感測器、自動駕駛、鋰電池、半導體、集成電路等公司,覆蓋汽車上下游產業鏈

同時,小米汽車幾乎一出生就擁有足夠的商業籌碼。據PowerOn了解,小米汽車已經向供應鏈開出優厚的結款條件,爭取後者優惠的價格,再加上不小的銷量預期,小米可以讓大量供應商「平價出貨(沒有利潤)」。而這是蔚來小鵬等經營多年的新造車公司都難以企及的能力。

經過兩年自研,小米汽車的技術有所積累。國家知識產權信息顯示,截止9月25日,小米汽車共申請專利660項,涉及製造工藝、動力系統、自動駕駛、車輛控制管理等方面專利。

在市場商業端,小米也有成型的全國渠道和營銷體系,從公開報道來看,小米汽車和手機的大銷售體系都將由集團總裁盧偉冰負責。而這較之華為的智選車模式,還將減少更多商業博弈環節,讓效率最大化。

此外,更為關鍵的是,小米汽車還背靠小米集團這個能量大樹,獲得長線資源。「背靠小米集團,盈利也行虧損也沒關係。方向確定後,比對手多一點資金,慢慢熬吧。」一位小米汽車人士向PowerOn直言。

車市競爭雖然慘烈,但從供應鏈和商業積累來看,小米造車都仍然有足夠的籌碼參與市場角逐。只是,對於小米和雷軍而言,可能需要儘快找到自身的產業角色。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比亞迪率先實現媲美L4級智能泊車,官方承諾為安全兜底 - 天天要聞

比亞迪率先實現媲美L4級智能泊車,官方承諾為安全兜底

2025年買車看智駕,智駕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車時的重要考慮因素。根據國際通用的分級標準,智駕可分為L1-L5五個級別,其中L4可簡單理解為在特定條件下,駕駛員可「脫手脫眼脫腦」,事故責任由車企承擔。現階段,智能駕駛普遍存在責任劃分界限模糊的問題,車企不會承諾對智駕過程完全負責,更多情況是消費者承擔智駕帶來的風險...
23年准新途觀L,一手車源4.7萬公里,13萬多開回家! - 天天要聞

23年准新途觀L,一手車源4.7萬公里,13萬多開回家!

途觀L作為大眾品牌下的一款中型SUV,自2016年在中國市場推出以來,便以其寬敞的空間、實用的性能和良好的口碑,成為了眾多家庭用戶的首選。今天我們要看的這台途觀L 2023款 330TSI 兩驅R-Line越享版,首次掛牌時間為2023年1
21萬多拿下22年寶馬X3,圓你藍天白雲夢? - 天天要聞

21萬多拿下22年寶馬X3,圓你藍天白雲夢?

寶馬X3作為寶馬汽車旗下的旗艦級SUV,自2003年第一代車型亮相以來,便以其卓越的操控性能、精緻的工藝以及獨特的寶馬魅力,贏得了全球消費者的廣泛讚譽。歷經數代演進,寶馬X3已發展至第四代,每一代車型都承載著寶馬品牌對駕駛樂趣與豪華品質的不
20款賓士威霆,宜商宜家7座一手車,18萬多拿下! - 天天要聞

20款賓士威霆,宜商宜家7座一手車,18萬多拿下!

賓士威霆是梅賽德斯-賓士推出的一款高端豪華商務車,它完美地填補了市場上對於大尺寸、高檔次且具有商務與家庭雙重用途車型的空缺。這款車型以其卓越的品質、獨特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藝成為了眾多商務人士和家庭用戶的首選。今天我們就為您帶來一輛二手賓士威霆
12萬拿下准新帕薩特,2.0T+7DCT,宜商宜家還省油! - 天天要聞

12萬拿下准新帕薩特,2.0T+7DCT,宜商宜家還省油!

說起帕薩特國內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一個在國內擁有24年光輝歷史的車系,帕薩特從引入國內生產銷售以來,累計銷量已超350萬輛,始終位列B級車頭部行列,網路上流傳著一句「帕薩特,懂中國最好的一面,也懂你最真實的一面」的話語,可見帕薩特在國內
25萬拿下22年賓士GLC,一手豪華SUV,面子到位! - 天天要聞

25萬拿下22年賓士GLC,一手豪華SUV,面子到位!

賓士GLC 2022款 GLC 260 L 4MATIC 豪華型是一款豪華SUV,採用「飛翼式」的單幅飾條和尤如漫天星辰的閃鑽格柵設計,外觀時尚且運動感強烈。這款車搭載了排量2.0L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既能滿足日常駕駛需求,又能提供一定的動力
22年賓士E級,26.88萬,優雅之選,商務家用皆宜? - 天天要聞

22年賓士E級,26.88萬,優雅之選,商務家用皆宜?

賓士E級轎車,作為豪華中級車市場的旗艦車型,一直以來都是商務人士和高端消費者的首選。它憑藉卓越的品質、先進的科技和出色的駕駛體驗,成為了豪車市場的佼佼者。在二手車市場,賓士E級同樣備受追捧。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一輛二手賓士E級2022款二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