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休師父
01
禪宗有一個公案,下流的人不能看;上流的人,請接著往下看——
我們知道,永嘉禪師證量了得,被六祖親自加印認證,可他還有一個出了家的尼師妹妹(一說是姐姐,暫不考證),禪修功夫也不一般。
有一天,這位尼師忽有所悟,心想:法性湛然,本無去住;厭喧趨寂,豈為達耶?
大意是,法性這玩意兒,湛然清凈,無為常寂,任運隨緣,不染一塵,它原本也沒什麼刻意的來去住留之意,而我現在厭惡喧囂的地方,喜歡安靜的洞窟——還有如此的執著和好惡分別——這怎麼能算是通達佛道呢
?
有一句話叫做「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這位尼師顯然是覺知到了「大與小」的境界之差,覺得自己應該「大」起來,但是初出茅廬,未知功夫深淺,當然要先找個地方一試鋒芒——於是跑去找雪峰禪師「鬥法」。
太史僧二休點評曰:從她的這個心思來看,它的火候顯然還沒到,心裡又有點著急——這也註定了她的「鬥法」不可能佔上風,此處已為下文的「落敗」埋下伏筆。
02
雪峰禪師初見她時,問了一句很正常的話:你從哪裡來?
尼師回答:我從大日山來。
(點評:這句問答也很正常。據考證,大日山,就在浙江溫州一帶,而這位尼師在出門之前,是在山上的一個石窟里打坐,於坐中覺察到自己「厭喧喜寂」,這才決定出門「鬥法」。)
雪峰禪師接著問:太陽出來了嗎?
意思是,你在山中打坐這麼久,修得怎麼樣?有沒有什麼收穫?有沒有什麼體悟?有沒有明心見性啊?
禪宗經常把月亮、太陽比作佛性,比如有一偈說:
我心如燈籠,點火內外紅,有物堪比倫,明朝日出東。
尼師回答:要是太陽出了,就會把雪峰融化。
這句話,就有點「不說人話」了,而且還相當「狂妄」——我要是明心見性了,就會把你這個雪峰禪師度化——言下之意,我比你高。
雪峰禪師一聽,這娘們兒好大的口氣!於是後退一步,誘敵深入,隱而不發。
其實很多時候,「鬥法」就像打仗,最好的戰術,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不掉進你的框架,才能掌握主動權,否則,被對方牽著鼻子走,很容易掉進對方的陷阱。
雪峰禪師畢竟是個老司機,深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僅不順著對方的話題走,而且還要設法牽對方的鼻子,於是採取了運動戰術——在運動中發現對方的破綻,然後一招制敵——於是暫把上一個話題擱置,繼續尋找新話題。
雪峰問:你怎麼稱呼?
尼師答:玄機。
雪峰又問:你這台機器一天織多少布?
玄機答:寸絲不掛!
好了,破綻露出來了——而且還是大破綻。
啥大破綻呢?
我們看這個對話,其一,玄機尼師簡直就是個「直女」,跟個山炮似的,別人怎麼問,她就怎麼答,一直在被對方牽鼻子。
表面上看,玄機尼師回答很機智,可實際上,她已經中了對方的圈套:別人問什麼,你就答什麼,你答的再精彩,也是被動的,也是在別人的框架里的,也是按照對方的設計在行進。
其二,別人問你「一天織多少布」(每天在哪裡用功、用的是什麼功),作為回應者,不僅沒有指出「織布」也是「非實有」,而且還順著對方的意圖,很」聽話」的暴露了自己的「全部水平」:寸絲不掛。
這四個字,犯了3個「錯誤」。
1、把話說的太滿,堵死了自己的退路(下面會細說)。
2、自己給自己「印證」,毫不謙虛的張揚顯露,暴露了「狂慧」之病。
3、立了一個「不掛」之相,違背了六祖說的「不立一法」的原則,凡事有立則有破,無立則無破——這3個大破綻,就給了對方一個可乘之機。
我們再看什麼叫「寸絲不掛」?
就是已經證入空性,沒有了任何的分別執著,任運隨緣,來去自由,心無掛礙,不黏不滯。
哪有人敢這麼說大話的?
別人問你修到什麼水平了,你說我已經沒有」執著」,別人冷不防把你手機扔掉或者對臉給你一巴掌,你看你什麼反應?沒反應那是木頭,反應了就是「執著」——這就註定「進退皆敗」。
禪修這件事兒,最忌諱的就是講大話,未證言證,自言開悟,大話說出來容易,但大多都是嘴上「功夫」,是巧舌捷辯,是耍弄言辭,是口頭禪,是弄智巧,都不是禪。
什麼是禪?
六祖說: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
禪不在口舌之間,它既是一種心境,也是一種態度,既能起用,又能遍一切處,還不著一切處——所以,有沒有到這個火候,不是看嘴上怎麼說,而是看對境臨事的反應。
前兩個回合,只停留在「口舌之辯」上,玄機以為佔了上風,但你的功夫是真是假,還是得讓它在實境中起「用」,才能證明是真正的禪。於是雪峰不再說話,但是肚子里卻憋著「壞招兒」;玄機以為可以得勝收兵了,沒想到,雪峰又殺個回馬槍。
剛走三五步,雪峰突然喊住:娘們兒,你的袈裟拖地上了!
玄機一驚,忙回身看。
雪峰一語封殺:好個寸絲不掛!
你寸絲不掛,還在意袈裟拖地不拖地幹什麼?
玄機無言以對,當下若有所悟。
事實證明,玄機下山之前對自己的覺察——「豈為達耶」的執著和分別,一點兒都沒有減弱。
其實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狀態,對於法義,只是在理上明白,而並沒有達到實際的證入,真正有了實證了,反而不去刻意逞狂慧、立空相、爭勝負、斗機鋒;
同時也告訴我們,在未證之前,所有的巧辯,都是口舌之能,遇到行家,一下子就被碾壓的死死的。
不過最後說一下,這個公案下流的人看不得,以前就遇到有個別龜孫喜歡拿「寸絲不掛」來調侃、褻瀆、惡搞——能讀到這裡的人,都是上流人,上流人只去從公案中啟迪智慧,除此之外,寸絲不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