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拍攝於1909年的四川南充的老照片。照片的拍攝者是美國地質學家托馬斯·張柏林。1909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派遣東方教育考察團來華,地質學家托馬斯·張柏林與兒子羅林·張柏林同為成員,當時只有28歲的羅林全程負責攝影,他以詳實的文字和高清照片,為我們留下了百年前華夏大地的影像。1909年3月,考察團一行今四川南充出發,南充是他們行程的出發點,下面的這組照片就來自於羅林·張柏林當時拍攝的南充地區的眾多照片中一組。讓我們跟隨羅林的攝影鏡頭,一起去看看110多年前的南充的樣子。
南充,又稱「果城、綢都」,位於四川東北部、嘉陵江中游,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南充由於處在古充國南部得名:「取古充國為名」,南充歷史悠久,源自漢高祖公元前202年設立的安漢,至今已有2220多年。
1909年的南充,位於渠江與嘉陵江流域之間的山地風光,可以看到,遠遠望去,漫山遍野幾乎都是肥饒的梯田。
1909年的南充興隆場的梯田風光,興隆場即現在的蓬安縣南興旺鎮。清光緒《蓬州志》記載:興隆場「在會龍場東南三十里。北至城九十里。場中分水與南充為界」。可以看到當年的興隆場田間地頭載有樹木,倒映在如鏡般的水田裡,搖曳生姿,景色秀美。
1909年的南充,一條小河旁上架設了一座筆直的石橋,橋下水流平靜,河水蜿蜒流向遠方。
1909年的南充,羅家場附近的大路旁的一座寺廟。這座寺廟規模不大,紅牆碧瓦,掩映在一片蓊鬱的樹木之中,顯得非常幽靜。
1909年的南充,考察團在途中遇到的一處農家,這是一間木頭搭建的房屋,屋頂覆蓋著茅草,屋旁是一個小池塘。遠遠望去,遠處矗立著一座饅頭狀的小山。
1909年的南充,一處水田裡,兩個農人牽著一頭水牛正在犁田,仔細看,這兩個人應該是一對夫妻,丈夫在前面拉著牛,妻子在後面扶著犁。
1909年的南充,嘉陵江畔大片的農田,阡陌縱橫,江水如白練,一派美麗寧靜的田園風光。嘉陵江,因流經陝西鳳縣東北嘉陵谷而得名,幹流流經陝西、甘肅、四川、重慶,在重慶朝天門匯入長江。從前的南充,是嘉陵江畔的一個袖珍小城。
1909年的南充白塔,白塔又名無量寶塔,在南充城西嘉陵江岸的鶴鳴山上,與南充城隔江相望。「白塔晨鐘」是南充八景之一。據《新修南充縣誌》記載,白塔為宋太祖時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