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2022年10月01日12:54:18 美女 1284

2022年10月1日國慶節,桂林市百名攝影家紀錄象山景區國慶節日出。

象鼻山——灕江江畔上的一顆明珠,因整個山形酷似一頭臨江飲水的大象而得名,它與灕水相依,飲灕水而活,灕江因它更秀美。它薈萃了桂林山水的精華,1995年被定為桂林的城徽標誌。

在象鼻與象腿之間有一東西貫穿的圓洞,如一輪明月靜浮於江上,名為「水月洞」。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的一大奇景,自古便是賞月勝地。歷代文人墨客為之吸引,攬勝之餘,留詩寫詞讚歎這一方勝景。宋代薊北處士有詩讚曰「水上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細緻描繪了天上月、水底月與洞中月三月爭輝的奇景。2013年至2015年,象鼻山曾連續三年被評選為全國十大「最美賞月地」。

水月洞歷史悠久,宋代洞旁建有朝陽亭,是人們水上環遊桂林的必游之景。遊人從灕江乘船而來,游訾洲,泊水月,訪古尋勝,其意悠然。一年四季,其景感覺各有不同。宋廣西靜江知府詹儀之春遊而至,春光春水春景讓其流連忘返:「泛舟訪水月洞,登訾家洲,時亭榭一新,江山改觀,懷古攬勝,觴詠忘歸」。而秋天又是怎樣的景色呢?宋代理學家、靜江知府張栻在1175年中秋夜來游,只見「天宇清曠,月色佳甚」,以致「因書崖壁,以紀勝概」。」

水月洞高12米,寬10米,面積不大卻彙集了歷代著名詩人的佳作,現存石刻55件,是世界上容納了唐、宋歷史文化石刻文字最多的水洞。其中最早見於唐代文學家元結題刻的「水月洞」三個篆字,最為有名的是宋代愛國詩人陸遊的詩和手札:「玉關青海今安在?麥野桑村送此生」,最為有趣的當屬宋代張孝祥范成大的題詩《朝陽亭記》以及《復水月洞銘》,這些石刻件件都是桂林石刻中的珍品。

拍攝以下作品的攝影師有:周斌、姚繼生、何桂明、古靈、呂大姐、秦順德、肖梅、吳海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桂林:百名攝影師聚焦象山,用相機紀錄日出 - 天天要聞

美女分類資訊推薦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 天天要聞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1929年4月的一天,莫斯科一家報紙的編輯在分發作業時,注意到他的一名記者沒有做任何筆記。然後,在編輯爭辯之前,謝列舍夫斯基開始背誦整個會議,直到最後一個細節。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 天天要聞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讀者朋友們,手捧這本2023年的第一本雜誌,看著高原雪峰托起一輪明月升起,或許感慨萬千。當我們翻看一張張攝影師們拍攝的照片時,才恍然,影像所記錄的過去的這一年,承載著太多的真實與荒謬,歡欣與悲戚。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 天天要聞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現在是疫情期間,不建議大家走動,那現在可以為以後出去旅遊,提前做好攝影準備。在遇到古建築的時候,怎麼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呢?攝影自學班這篇教程,幫你準備了6個攝影技巧。一、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