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質條件的提高,不僅大人的飲食模式越來越好了,在孩子的飲食上家長們也一點都不含糊,哪怕買鮑魚、魚翅、燕窩,也都希望孩子營養能跟得上,然而大人的養生方式強加給孩子後,脾胃問題成了重中之重。
6歲多的凱凱今年上一年級,前幾天學校給體檢,體檢結果出來後身邊的同學都不敢相信,十分詫異凱凱的身高竟然達到了110cm。
前半年凱凱的個子還是班裡的「小矮子」,每次排隊小個在頭大個在後,他都排在前二三名經常被同學調侃,還動不動就請假回家調理身體,沒想到在後半年內一下子能長高10公分。
原來是因為凱凱媽媽早就發現了孩子發育緩慢,再加上凱凱前半年還存在肚子脹氣和口腔內有異味的情況。後來凱凱媽掛了兒科專家的號,兒科專家指出孩子是脾胃積食給出了幾條建議。
自此凱凱調理了半年以後,肚子不脹氣了口腔異味也消失了,身高也發生喜人的改變,可見這種方法十分值得學習,也推薦大家給孩子試試。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兒科專家都給出了哪些建議?
一、家長們不要忽視3種異常現象,很可能是孩子脾胃積食了
1、食欲不振、口腔存在異味
孩子脾胃積食後,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家長們再和以前一樣給寶寶吃同等量的食物,孩子往往會出現厭惡吃飯、食欲不振、肚子脹等不良反應。情況嚴重的孩子口腔中會有明顯臭味,這種臭味可能在刷牙後還很難消失。
2、臉色黯淡無光、小臉暗黃
脾胃健康的孩子,新陳代謝快吃食物營養吸收得快,相對應臉色是紅潤有光澤的。反之,孩子臉色黯淡無光、小臉蠟黃,還伴隨睡不好、身體發熱、胃部不適則是脾胃消化功能出現異常的表現。
3、排便困難、大便乾結
便秘也是脾胃積食的一種常見表現,孩子往往會因為積食導致消化能力下降,胃動力不足,即便吃再有營養的食物也很難消化。久而久之腸道內沒有水分積攢,大便過硬會引發便秘,導致排便困難、大便乾結,並且有傷害腸道的可能性。
二、孩子積食後需要及時調理,養成養脾胃的好習慣
1、孩子飲食注重「三分飢和寒」
當時凱凱看病時,兒科專家多次告知凱凱媽媽:「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言外之意是要想孩子健康,不給孩子吃得過飽、不過度保護孩子穿得過暖,有助於增強孩子抗寒能力。
尤其是在調理孩子脾胃積食上,當他拒絕時不要再強迫性地進食,過量吃反而容易誘發腸胃功能紊亂,導致孩子積食、感冒、便秘。
2、不亂給孩子「進補」
兒科專家還提醒了凱凱媽媽,哪怕再有營養的食物也不能給孩子亂吃,如黃芪、西洋參、魚翅等,這樣做非但起不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還容易加重孩子脾胃負擔,甚至引發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