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養君最近收到家長來信說,兒子躺在床上,嘴裡總在嘀咕些什麼,或者在玩玩具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在喃喃自語,有時說著說著自己就會笑起來。
那麼為什麼寶寶總是會自言自語呢?是不是哪裡出現問題了呢?孩子自言自語到底正常不正常呢?
其實,孩子在2-6歲,很多孩子都會自言自語,和自己或者虛擬的朋友說話。只不過有些孩子比較大聲,還有些只是輕聲嘀咕,家長未必會發現。
孩子會自言自語,那就說明孩子在學習語言,是孩子的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學習過度的一個標誌,簡單說就是你的孩子會因為這個過程而變得更加聰明!
舉個例子:當你的孩子在玩超人的時候,他會去假象超人在什麼樣的場景,說什麼樣的話,去打什麼樣子的怪獸,放什麼技能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展現自己想像力和學習語言的一個過程!
我們成年人也經常和自己說話,只不過我們是放在心裡安靜地說。別人聽不到,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孩子和我們不同,他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都還在發展中,所以需要藉助出聲講話這種外顯的形式來幫助自己交流和思考。就像成年人看書時不會發出聲音,孩子卻需要大聲念出每一個字,道理是一樣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把出聲的講話變成和我們一樣的無聲思考,自言自語的現象也就自然消失了。
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來說,自言自語會經歷一個內化的過程:從外顯的、能聽到聲音的語言,逐漸轉變為一種無聲的心理活動。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孩子自言自語時,教他用邏輯性的詞來指導自己的行動,學會有計劃地做事,養成理性思考的習慣。比如,穿衣服時,我們可以教孩子一邊說,一邊做:我要先穿襪子,再穿褲子,最後穿鞋子。
經常給孩子做這樣的示範,幫助他用語言來指導行動,設定目標,安排計劃,長此以往,孩子的自控力和思考的邏輯性都會增強。
聲明:本媒體部分配圖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