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無妄然,必有其理。
事物的發展,並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有緣有故的,肯定有它本身的道理。
出現了消極的苗頭,如果不加以制止,就會往悲催、不幸的方向發展。
出現了積極的苗頭,只要中途不出大問題,基本都會往光明、有序的方向發展。
社會的規律如此,人生的規律也是如此。
人生下半場,有幸碰到這幾個跡象,其實預示了大吉。

跡象一:小挫折不斷,但沒有大挫折。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突然間遇到了大挫折,或者天災人禍,就身死道消了。
一個很常見的例子。有的人天天鍛煉,身體健康,可就是被突如其來的意外、無常帶走了,沒有任何的生機。
既然談到挫折,就想起一句話「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這番話,究竟是好事呢,還是壞事呢?從表面上看,其實是壞事。而從實際的角度來說,其實是好事。
可以這樣理解。唯有命長的人,才能經受小挫折不斷的人生,才有資格感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而命短的人,一下子就被大災難帶走了,連人生都沒有經歷完整,哪有資格感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呢?
小挫折不斷,這其實是好事,說明沒有遇到大挫折。而平時沒有小挫折,就該注意了,要人命的大災難,有可能會降臨。

跡象二:不突出,也不落後,而是適中剛剛好。
老子有言:「太剛則折,太柔則廢。」
太過於剛強,就容易折斷;太過於柔軟,就容易廢掉。唯有剛柔並濟,才是最好的。
同樣的道理。太過於出眾,並不是好事,容易被「槍打出頭鳥」。太過於落後,也不是好事,容易被時代殘酷「淘汰」。
突出不好,落後也不好,那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才比較好呢?處於適中的位置,就剛剛好了。
正如曾仕強教授所言,老天爺讓你活得平凡,就是想保護你。
很多人享受了平凡的好處,卻一直在抱怨平凡,不夠波瀾壯闊。但他們忘了一點,波瀾壯闊的人生,是充滿風險的,分分鐘會死掉。
比如說劉邦,你以為人人都能成為劉邦嗎?這是不可能的。沒有天命加身,也許一出頭就死掉了,陳勝吳廣就是最好的例子。

跡象三:量力而行,越活越實在。
一個人最大的成熟,莫過於有「自知之明」。
自己是什麼人,就去做什麼事兒;有多大的頭,就戴多大的帽子。盡量不要做出超過自己能力、本分的事兒。
沒有做生意的本事,就不要學別人做生意;沒有白手起家的能力,就沒必要強求自己白手起家;沒有超人的天賦,就不要奢求自己卓爾不凡。
所謂「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見自己的本質,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自己有多少斤兩,自己要心知肚明,而不是糊裡糊塗去做事,甚至僭越了自己的本分。
這個時候,肯定有人會說,量力而行,豈不是甘於平庸嗎?
假設,你最多一輩子賺100萬,但你非要去負債纍纍1000萬,最終被債務壓死。那你覺得,這是正確的選擇嗎?人,還是要活得「實在」一點。

跡象四: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了別人而活。
取悅自己,這是人間清醒;取悅別人,這是沒有睡醒。
特別是在人情社會,為了討別人歡心,很多人都選擇為了別人而活,絲毫沒有想過為了自己而活。
不想被長輩看不起,就活成了長輩想要的模樣,而不是自己想要的模樣。
不想被身邊人看不起,就活成了身邊人想要的模樣,而不是自己想要的模樣。
如此活著,到了一定的歲數,我們終究會後悔的。因為沒有為了自己而活的人生,本質上,就是妥妥的「行屍走肉」。
別人如何,那是別人的事兒,而跟我們無關。我們如何,這是我們自己的事兒,需要我們自己去負責。
往後餘生,做個懂得「取悅自己」的人。自己想怎麼活,那就怎麼活,自由點,瀟洒點,快了點,釋懷點,就很不錯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