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水滸傳》不配與《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被合稱為「四大名著」,因為那故事中惡人遍地走,就連梁山之上的那幫好漢,也沒幾個算得上是好人。
但話又說回來,《水滸傳》被稱為名著也從來不是因為其劇情有多好,觀點有多正,而在於其文學造詣高。
再退一步說,即便書中遍地是惡人,不也還有武松這種世人公認的英雄人物嗎?

(武松、孫二娘劇照)
不過這也是讓多數人不解的地方,既然武松是英雄,為何連他也無法得到圓滿的結局?
其實這恰恰是施耐庵高明的地方,原著中早有伏筆。
一、悲劇收場的打虎英雄
儘管《水滸傳》是一部群像戲,但施耐庵在故事初期也確實是有著重描寫幾個角色的,武松就是其中之一,那「武十回」就是最好的證明。
那十回的劇情中,武松的所作所為都算是為他樹立起了正面形象,尤其是那「景陽岡打虎」的神操作,那件事之後,他便有了「打虎英雄」的名號,他還沒回鄉之時,這名號就已經傳開了,可見世人有多尊崇他這打虎英雄。
後來的「武松殺嫂」「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也都是在懲奸除惡,不禁讓人拍手稱快。
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對於武松這種英雄漢而言,他自然是配得上一個圓滿的結局的。
可當劇情發展到睦州大戰時,武松卻迎來了他生命中的至暗時刻。
他與那鄭魔君斗得正酣時,「靈應天師」包道乙卻在一旁操控飛劍向武松襲來,武松躲閃不及,左臂被那飛劍斬斷,他頓時痛得昏死過去,還是魯智深將他救下,才保住他一命。
自那之後,武松就再也沒上過戰場,直至征方臘結束,就選擇留在六和寺了。

(武松劇照)
此時書中提到一句:「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後至八十善終,這是後話。」
這裡明確提到武松是「善終」,筆者憑什麼說他不得善終?
其實對於其他人而言,活到八十,或許算是善終,但對於武松而言,卻不是如此。
他是一身傲氣之人,向來是誰也不服,而他選擇退隱之時,宋江都覺得他是廢人,都沒多做挽留,只說了句「任從你心」,這是何等傷人?
武松的心在那一刻就已經死了,對於他而言,以殘疾之軀活著,就是一種折磨,還談何善終?
所以他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這件事還得從他在十字坡的那段經歷說起。
二、從孫二娘那兒奪走的污穢之物
當初武松為兄長報仇,怒殺嫂嫂之後,主動投案,繼而被押送去孟州,途經十字坡的時候,就與那張青、孫二娘夫婦有了一次交手。
當然,說是交手,其實是武松單方面的碾壓,那對草包夫婦又如何會是武二爺的對手?甚至武松都有點戲耍孫二娘的意思,因為早在他進入那酒店之前,他就已經看透了孫二娘面露凶光,於是多了個心眼。
他只是裝成獵物的獵手,只等孫二娘對自己下手,就順勢教訓教訓這毒婦。

(孫二娘、武松劇照)
後來的發展也確實如武松料想的那般,這女子果真有心害他,奈何實力不濟,被他反擒住。
武松倒也沒有殺了孫二娘的意思,只是戲耍她一番,當張青跳出來求情之後,武松便將孫二娘放了。
這對夫妻倒也仗義,還好酒好菜招待了武松一番,武松這人向來吃人嘴短,也就順勢與這二人結拜了。
劇情發展到這裡,都沒什麼,可當武松從孟州回來,再見孫二娘的時候,卻是從孫二娘那兒奪走了一件污穢之物。
即那對「鑌鐵雪花刀」。
那對刀如何是污穢之物?
很簡單,書中提到過這麼一段設定:「小人歸得遲了些個,已把他卸下四足。如今只留得一個箍頭的鐵界尺,一領皂直裰,一張度牒在此。別的都不打緊,有兩件物最難得:一件是一百單八顆人頂骨做成的數珠;一件是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想這個頭陀也自殺人不少。直到如今,那刀要便半夜裡嘯響。」
你看,那對刀的原主人怨念極深,而武松也正是在奪走了那對寶刀之後才變得格外兇殘。
比如他在蜈蚣嶺時,就用那刀殺了一個無辜的孩童。

(武松持刀劇照)
說是:「只見呀地側首門開,走出一個道童來,喝道:『你是甚人?如何敢半夜三更,大驚小怪,敲門打戶做甚麼?』武行者睜圓怪眼,大喝一聲:『先把這鳥道童祭刀!』說猶未了,手起處,錚地一聲響,道童的頭落在一邊,倒在地下。」
你看這段描述,與此前那個一身正氣的武松,是不是截然不同?他就好似變了個人一般,可見那刀是影響到他了。
武松因性格大變而做了錯事,自然就要付出代價,而這一點,施耐庵也借武松的好兄弟「花和尚」魯智深
說了出來。
三、看透一切的花和尚
說來魯智深與武松一樣,也常被讀者視為書中形象最為正面的好漢,甚至有人說他就是書中為數不多配得上「好漢」之名的人。
可魯智深的結局是什麼?
聽潮圓寂,但與其說那是圓寂,倒不如說是魯智深覺得自己「該死」。
這一點從他的遺言就能看出來。
說是:「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武松、魯智深劇照)
你看,魯智深是知道自己做過惡的,比如濫用私刑殺了罪不至死的鎮關西,在破瓦罐寺搶老和尚的稀粥,打傷賣酒的小販等,他的行事風格固然磊落,但也只能說是「壞得坦蕩」,此時確實是到了該付出代價的時候了。
所以武松也做過錯事,自然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從這一點來看,施耐庵的觀點哪裡不正了?即便是如同主角般的角色,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正是:
武松豪氣貫長虹,寶刀入手性漸洶。
濫殺無辜心成魔,魯智深早識其蹤。
英雄末路誰人憐,善惡有報終難容。
寶刀映血成悲歌,一世英名化塵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