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錦還鄉,是中國人難以割捨的情結。
在春節這個隆重的時刻,顯得尤為突出。
混得好的人擺足排場,即使混得不好,也往往要表現出一副賺了大錢的樣子,不想讓人瞧不起。
於是過年這幾天,就成了成年人最「大方」的時候。
平常能省就省,碰上春節就開始不看價格不看餘額,不求最好只求最貴。
然而,光鮮亮麗背後多的是一地雞毛,捉襟見肘。
當春節的喧囂散去,留下的只有空蕩蕩的錢包和巨大的壓力。
成年人的擔子已經很重,一年到頭,就別再為難自己了。
越到春節,越要管住手,收起那些無謂的傻大方。
01
不裝
很多人都奉行一個原則:春節返鄉,身份都是自己給的。
在外工作,寒酸一些不打緊,反正沒有知根知底的人。
回家過年,必須方方面面都是頂配。
花重金購置昂貴的行頭,貸款買豪華汽車,更換最新型號的手機……
然而,這種「裝闊式消費」非但掙不來面子,還會敗光里子。
前兩天看了一部電影,叫《好運來》。
主人公小衫和大蔥在同一個村子長大,又在同一座城市打工。
小衫送外賣,大蔥做保安,日子過得潦倒窮愁,四年都沒有回家過年。
今年因為「過年搭子」大蔥不在,小衫才動起了回家過年的念頭。
怕被村裡人看不起,小衫花重金租了一輛豪車,還請人扮演司機、助理。

他以為這樣就能受人尊重,讓人高看一眼,事實上大部分人都知道實情。
小衫的父親也沒有點破,只是語重心長地開導他:
「今天有面子了,明天呢,以後呢?這些花里胡哨的面子,有啥用啊?」
老話說得好:富藏不住,貧掩不了。
你幾斤幾兩,人人心裡跟明鏡兒似的。
過年裝闊,親近的人只會心疼你花冤枉錢,擔心你來年生活有壓力。
離得遠的人,則會表面恭維兩句,暗地裡笑你是個大傻子。
過年而已,不用裝,不必裝,也裝不了。
硬是豬鼻子里插蔥,只會惹人笑話、出盡洋相。
春節回家,最重要的永遠不是什麼面子,而是與家人的團聚和情感的交流。
那些真正在意你的人,不管你有沒有出人頭地,都會為你留一雙筷、溫一碗湯,等你吃一頓熱飯。
這個春節,丟掉傻大方,才能真自在。
02
不比
去年,我大哥給大伯買了箱高檔白酒,他立馬找人炫耀。
大伯組了個飯局,把幾位老朋友都請到家中吃飯,沒想到人家隨禮拿的酒更高檔。
今年大伯給大哥下了死命令,無論如何弄幾瓶茅台,說什麼都要把別人比下去。
其實不只是我大伯,對於很多人來說,過年就是一個爭長斗短的絕佳機會。
就如作家連岳所說:過年,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壓力季、攀比季和最大花銷季。
在微博看到一位網友的吐槽。
小年還沒到,他媽媽就一直給他打電話。
說他好歹是個公司的領導,每年送禮都不上心,跟親戚送的完全沒法比。
叮囑他今年準備的禮品一定要上檔次,別丟份兒。
說完,還發給他一張禮品清單,備註道:每樣禮品都比去年親戚送的高一檔。
那清單里,遠親近親,上到90歲老人,下到2歲孩童,接近30人。
煙酒水果、零食玩具、壓歲錢……粗略算下來,網友三個月工資都擋不住。
總有「過來人」教導我們:過年時送禮的檔次,請客吃飯的規格,給出紅包的數額大小,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
然而生活畢竟是自己的,比來比去,不知道比贏了什麼,也不知道得到了什麼,但肯定是損失了不少票子。
卡耐基曾說:「現實中的許多煩惱,都源自我們盲目和別人比較,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過年的意義,從來就不在於物質是否豐盛,而在於自家日子過得是否幸福。
別花那麼多心思在攀比上,也沒必要大手大腳地消費。
一味追求物質的享用,只能讓你陷入疲累。
內心如果被物慾佔滿,你就無法感受到身邊的溫暖。
過年而已,無需攀比,專註自身,過個簡單美滿的幸福年。
03
林語堂先生說:「生活的智慧在於逐漸澄清濾除那些不重要的雜質,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生活如此,過年也是如此。
春節是一年中最熱鬧喜慶的時段,也是人情往來最頻繁的時段,很多人會因此陷入種種焦慮:
怕被人看不起,怕被人比下去……於是選擇裝闊式過節,攀比式消費。
好好一個節日,因為傻大方,過得既擰巴又痛苦。
今年春節,不妨來個「躺平式」過年。

▽
林語堂曾對幸福有一番這樣的見解:
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說到底,所念之人在眼前,便是過年的意義。
收起自己的大方,丟棄不必要的物慾,放下不必要的攀比。
用為數不多的假期多陪陪父母和孩子,過一個舒適的團圓年,便是人間幸福。
點個贊吧,這個春節,願朋友們闔家團圓,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