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穀媽~
很多媽媽都想知道:孩子聰不聰明,能不能成才,有什麼早期信號?
有的人說,看長相;
有的人說,看眼睛亮不亮;
還有人說,看是不是話多。
其實,這些都不準!
孩子身上有3個特徵,是典型的「聰明相」,佔一個都很幸運。
一:愛講故事,自己編劇情
有些孩子特別愛講故事,一玩起玩具就進入了「編劇模式」:
●拿著個小汽車,不是簡單地推來推去,而是給它安排劇情——「這輛車去參加賽車比賽了,結果中途壞了,怎麼辦?要不要叫朋友來幫忙?」
●看到雲彩,會說:「媽媽,那朵雲像一隻兔子,它在天上追著胡蘿蔔跑呢!」
●聽完一個故事,還能自己加情節:「小紅帽遇到了大灰狼,這時候有一位仙子出現了,她提醒小紅帽『這是大灰狼,趕緊走』。」
孩子喜歡編劇情,這可不是「胡思亂想」,而是他的大腦在高速運轉!
因為會「編故事」的孩子,語言能力、邏輯思維、創造力都更強!
他們長大後,往往閱讀能力好,表達能力強,甚至更容易成為作家、編劇、策劃師、創新型人才!
二:對數字、圖形、模式敏感
有的孩子,特別喜歡數數、玩拼圖、找規律,對數學、形狀特別敏感。
這類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往往特彆強!
比如他看到5顆糖,立刻能說出「3顆在這邊,2顆在那邊,加起來是5顆。」
他爬樓梯,會說:「媽媽,這一層比上一層多了兩個台階。」
他玩拼圖、積木玩得特別溜,看到複雜的拼圖,能專心致志一個人坐那拼好久。
研究發現,兒童早期的數學敏感度,直接影響他們未來的數學能力、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些對數字和圖形特別敏感的孩子,上學以後,往往表現得很優秀,更容易在數學、編程、科學等領域取得好成績。
三:記性特別好
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記憶力特別好,聽一遍就記住,看一遍就不忘。
媽媽哼兒歌,他聽幾遍後,馬上就能哼出來,連歌詞都記住了。
媽媽給他講故事,幾天後,他還記得故事的情節,甚至連細節都講得很清楚。
家裡的東西,媽媽都忘記放哪了,他轉身就給找出來。
記性好的孩子,說明大腦信息處理速度快、神經連接更發達。
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學東西快、知識儲備豐富。這類孩子以後上學,爸爸媽媽要省心很多。
四:家長怎麼引導?
孩子的聰明,除了天生的優勢,後天的培養也很重要。
我們若能抓住孩子的興趣點,給予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潛能會被無限放大,未來也會更優秀。
那我們要具體怎麼做呢?
①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讓大腦越轉越快
想要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我們可以試試以下這幾個小方法。
✔ 鼓勵孩子編故事
比如讓他們用玩具角色創造自己的劇情,不管故事合不合理,都不要打擊他們!
我們可以問孩子:「然後呢?這個小兔子接下來要幹什麼?」這樣能引導孩子深入思考,讓故事更有邏輯。
✔ 玩角色扮演遊戲
比如玩「超市購物」「醫生看病」「警察抓壞人」,讓孩子代入不同角色,自己想台詞、編情節。
這樣不僅能增強孩子的想像力,還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
✔ 讓孩子改編故事結局
比如講完《三隻小豬》的故事後,我們可以問:「如果小豬用石頭蓋房子,但房子是圓的,會怎麼樣?」
這樣能激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讓他們主動去想像新的可能性。
②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讓邏輯思維更強
有些家長一聽到「數學」,就覺得是上學後的事,幼兒園階段不用著急。
其實,數學不只是算術,它還涉及邏輯思維、空間感知、模式識別等多個能力。
這些,在生活中,我們就能教會孩子「數學」。
✔ 用遊戲來學數學
比如讓孩子數豆子、數積木:「咱們看看這一堆有幾顆豆子?」
這樣能讓孩子把數學當成好玩的事情,而不是枯燥的計算。
✔ 多玩拼圖、迷宮遊戲
這些遊戲,可以鍛煉孩子的空間感和邏輯思維能力。
拼圖能幫助孩子理解形狀和位置關係,而迷宮能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規劃能力。
✔ 引導孩子觀察數字和模式
比如上樓梯時,我們可以問孩子:「你發現沒,每一層樓的台階數都一樣嗎?」
在車牌、鐘錶、房間號上找規律,能讓孩子更自然地理解數字的應用,培養他們的數感。
小提示: 千萬彆強迫孩子「背數字」「做題目」,否則他們會覺得數學很枯燥。要讓數學變得有趣,孩子才會真正喜歡上它!
③鍛煉孩子的記憶力,讓學習能力更上一層樓
想要鍛煉孩子的記憶力,我們可以試試以下這些方法:
✔ 多玩「回憶遊戲」
比如吃完飯後,我們問孩子:「咱們剛才吃了幾道菜?」
這樣可以讓孩子回憶剛剛發生的事情,提高他們的信息儲存和提取能力。
✔ 鼓勵孩子自己講故事,把聽到的內容複述出來。
聽完一個童話故事後,我們讓孩子自己講一遍。
哪怕他記得不完整,也要鼓勵他「再想想」,這樣能強化大腦的記憶存儲,讓他越來越善於記住細節。
✔ 讓孩子多接觸新知識
多讀書、多探索,別總是讓孩子看重複的動畫片。
我們多給他講不同類型的故事,讓他接觸新信息,拓展大腦的認知儲備。
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我們若能調動生活中的元素,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那麼,以後他進入學校,就能讓知識變得生動、立體、有趣。
而且,他的大腦,會越用越靈活,越用越聰明。
以上這些小方法,我們用起來!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
作者簡介:布穀媽媽,讀書、帶娃、寫作,點擊關注,育兒路上撿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