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觀里,從《射鵰英雄傳》到《神鵰俠侶》,武林中一共有過三次華山論劍,群雄決選出了兩代五絕,他們代表了各自所處時代的最高水平,然而這種決選「天下第一」之名歸屬的比武盛會卻在倚天時代斷了傳承。
那麼倚天時代若要來上一場華山論劍的話,又會是哪五位高手問鼎武林呢?
別以為這是個青黃不接的時代,事實上金庸在連載版《倚天屠龍記》開篇就提到過這麼一段設定:「元代中土淪於異族,百姓呻吟於蒙古的鐵蹄之下,陷身於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抵抗官吏殘暴,勉力自保,是以文事凋零,武學一道,反而更加光大。江湖間奇人異士,所在都有,比之宋末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之世,武功固更見精進,而驚心動魄,可歌可泣之事,也是書之不盡。」

(張無忌、張三丰劇照)
你看,此時甚至出現了不少超越了當年五絕高手的牛人,所以即便是身為主角的張無忌,也難躋身五絕行列,而明面上的武林至尊張三丰,或許也只是這個時代的五絕之末。
第一位:張三丰
武當張真人確實是群雄公認的武林至尊,但正如金庸的背景設定說的那般,這江湖向來是藏龍卧虎。
張三丰雖強,但他在書中的表現著實難以服眾,最能證明他實力的一戰,也就數當初他帶著張無忌前去少林寺求賜少林九陽功之時,那空性對他的評價。
說是:「空性卻道:『好老道,你要考較我們來著,我空性可不懼你。少林寺中千百名和尚一擁而上,你也未必就能把少林寺給挑了。』他嘴裡雖說『不懼』,心中其實大懼而特懼,先便打好了千百人一擁而上的主意。」

(張三丰劇照)
等於說在空性看來,張三丰有以一人之力挫敗少林群僧的能力。
但這場對決並未發生,也就只是空談了,後來張真人還被剛相打傷,但張無忌始終對師公表示嘆服,張真人當是這個時代的五絕之一,而餘下四人,則個個都比他更猛。
第二位:北冥傳人
有人說金庸對原著進行第二次修改,也就是所謂的新修版,屬於是畫蛇添足,其實不然,這一版最大的改動不是某一部作品的細節,而是對於各部作品之間關聯的改動,他是將各部作品的世界觀打通了。
比如《笑傲江湖》中,任我行在提及自己拿吸星大法的來歷時,就說過這麼一句:「我這門神功,始創者是北宋年間的『逍遙派』,後來分為『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兩門(作者按:請參閱《天龍八部》)。修習北冥神功的是大理段氏。那位段皇爺初覺將別人畢生修習的功力吸了過來作為己用,似乎不合正道,不肯修習。後來讀了逍遙派一位前輩高人的遺書,才明白了這門神功的至理。」

(任我行劇照)
如此看來,北冥神功一直有人在傳承,倚天時代也必然有一位身懷北冥神功之人,那招式一出,任何敵人的內力也不免被那人吸走,試問張真人要如何應對?
第三位:獨孤傳人
既然世界觀已經被打通,那這個時代就一定還有三位隱於暗處的高手。
接著要登場的便是獨孤九劍傳人。
《神鵰俠侶》中,楊過進入獨孤求敗的劍冢之時,那位前輩就已經不在人世了,楊過也只是遇上了與那前輩作伴的一隻神鵰,繼而在雕兄的指引下練就了一身玄鐵劍法,並未見到《獨孤九劍劍譜》。
但後來的風清揚卻能得到獨孤九劍,足見獨孤求敗還有另一脈傳人,《倚天屠龍記》的故事發生在《神鵰俠侶》和《笑傲江湖》之間,因此這個時代必然還有一位獨孤傳人的存在。

(獨孤傳人劇照)
而金庸借風清揚之口提到過這麼一句:「獨孤九劍,有進無退!招招都是進攻,攻敵之不得不守,自己當然不用守了。創製這套劍法的獨孤求敗前輩,名字叫做『求敗』,他老人家畢生想求一敗而不可得,這劍法施展出來,天下無敵,又何必守?」
這是一門將進攻發揮到極致的神功,它能破盡天下武功,張三丰怕也是難以招架的。
第四位與第五位:葵花夫婦
最後要提到的兩位其實是一對夫妻,不過這對夫妻只存在於連載版的《笑傲江湖》之中。
嚴格來說,他們是在《笑傲江湖》中被提及,而不是笑傲時代的高手,他們生存的時代,大概是在倚天時代。
關於那對夫妻,書中是這麼寫的:「這部『葵花寶典』,武林中向來都說,是一雙夫妻所合著。至於這一對前輩高人姓甚名誰,已是無可查考,有人說,男的名字中有一『葵』字,女的名字中有一『花』字,所以合稱『葵花寶典』,但多半也只是猜測之詞。大家只知道,這對夫妻初時恩愛甚篤,後來卻因故反目。這對夫妻撰作『葵花寶典』之時,年方壯盛,武功如日中天,反目之後,從此避不見面,而一部武功秘笈,也就分為兩部,歷來將那男子所著的秘笈稱為乾經,女子所著的稱坤經。」

(葵花寶典劇照)
同時書中也強調過,這寶典已經傳承了三百來年,算起來,差不多正是倚天時代。
東方不敗得了《葵花寶典》的殘卷之後,便能夠擁有形如鬼魅的身法,那令狐沖、任我行等人幾乎是被他碾壓,這對夫妻作為創功之人,武功自然是在東方不敗之上,他們的實力又該有多強?
張真人的太極固然能夠以柔克剛,但快到極致的進攻,他也是應對不及的,這一點,剛相就已經證明過了。
這即是金庸故事的魅力,正篇故事的劇情已經足夠精彩,但根據書中的細節來看,甚至還有不少尚未登場的隱藏高手,讀者怎能不嚮往他筆下那個龐大而又神秘的江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