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河北一名高燒40多度的孩子早晨從被窩爬起,渾身「冒白煙」,這事迅速登上熱搜。這段時間多條感染新冠後發燒捂汗「直冒煙」的新聞引髮網友熱議,不少網友稱自己覺得出汗後就會退燒,窩在被窩裡捂汗,結果被子都捂濕了。那麼,捂汗退燒科學嗎?
發燒實際上是人體的一種自衛機制。當細菌或病毒入侵人體時,我們的免疫系統就開始發揮作用了。人體為了幫助壓制、消滅這些病毒,使體表溫度升高,同時白細胞大軍迅速集結,跟病毒細菌展開戰鬥。
實際上,用被子捂汗退燒是不科學的,不值得提倡。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周繼朴表示:「捂被子出汗適用於風寒感冒,也就是身上怕冷不出汗的情況,此時可以適當捂一捂,就會出汗,汗液會帶出大量的熱量,會起到一定降溫效果。
不過,一定不要過分盲目地捂,特別是體溫特別高的時候,比如39.5℃以上,這時候是需要的是散熱,如果蓋著很厚的被子會影響散熱,讓體溫更高,反而達不到退熱效果。」
小兒發熱也不宜使用此法。幼兒體溫調節機制很弱,包裹得越嚴體溫上升得越快,對身體的損害非常大,容易出現抽搐、驚厥甚至休克等危險。臨床上經常有父母抱著捂了好幾層棉被的發燒患兒到醫院就診,顯然這種方法已經深入人心,非常危險。
那麼,正確的退燒方法是什麼呢?
如果成人體溫低於38.5℃,精神狀況好的話,不需要服用退熱葯。適當升高的體溫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幫助人體抵禦入侵的病原體。
體溫高於38.5℃時,可嘗試以下方法降溫:濕敷降溫,即在額頭上敷一條濕涼毛巾,經常更換;酒精擦浴,酒精濃度在25%~50%為宜;大量喝水,水不僅可以滿足機體高代謝的需要,而且可以在體表發汗或排泄時帶走大量的熱量,幫助人體降溫;多增加營養,三餐食物品種多一些,清淡一些即可。
如果是孩子發燒,處理方法和大人有所區別。
孩子體溫37℃~38℃時,不必著急退燒,多給孩子喝水,補充營養,清淡飲食。體溫38℃~38.5℃時,用溫的濕毛巾揉搓全身,這樣可使孩子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熱散出。
另外,洗澡後體表蒸發水分時,也會吸收體熱,可以泡澡約10至15分鐘,4至6小時一次。體溫在38.5℃以上時,考慮使用退熱葯,每次服藥一定要間隔4~6小時。體溫39℃以上時,在用藥的同時加用冷水枕,利用較低的溫度做局部散熱,同時確保患兒及時去醫院就診。
END
參考來源:南方都市報、人民日報、生命時報、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