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碌一生,而沒有任何福氣的人,身帶這些「霉運」

2024年06月25日16:50:19 育兒 3741
勞碌一生,而沒有任何福氣的人,身帶這些「霉運」 - 天天要聞

決定人這一生命運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可以理解為時機,以及運氣;地利,可以理解為所處的環境;人和,可以理解為個人的性格,以及能力。

有人和,而沒有碰到天時,基本上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有天時,而沒有人和,哪怕機會就在眼前,我們也未必抓得住。

普通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既缺乏人和,也碰不到天時,導致苦巴巴地過一生。到頭來,也不見得獲得什麼,終究白活一場。

正如古人所言:「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不是馮唐沒本事,也不是李廣沒能力,只是他們運氣不好,就落寞一生罷了。

勞碌一生,而沒有什麼福氣的人,身帶這些霉運。

勞碌一生,而沒有任何福氣的人,身帶這些「霉運」 - 天天要聞

一、跟關鍵的機遇,擦肩而過。

我們先來談一談《馮唐易老》這個歷史典故。

馮唐,乃是漢文帝時期的大臣。到了漢景帝時期,馮唐當了楚相,但他很快被景帝罷黜了。一直到景帝駕崩,武帝繼位,才有人舉薦馮唐。

漢武帝劉徹時期,漢家一直向北方的匈奴用兵,馮唐熟知兵法韜略,就被無數人舉薦。問題是,那時候的馮唐已經90歲了,早已無法帶兵打仗了。

就這樣,馮唐在病榻上,遺憾離世。有的人,要麼缺乏韜略;有的人,要麼缺乏施展才華的機會。而馮唐,明顯屬於後者。

在馮唐年輕的時候,也就是文景時期,漢朝並未對匈奴用兵,所以他有才華,也沒有施展的舞台。而到了武帝時期,他也老了。這,不就是一種擦肩而過的悲哀嗎?

不是每個人都像衛青、霍去病一樣,在最好的年華,遇到最好的機會。無數人在最好的年華,都遇不到任何機會。

勞碌一生,而沒有任何福氣的人,身帶這些「霉運」 - 天天要聞

二、做什麼事都不順,處處踩坑。

談完了馮唐易老,那我們就來談談《李廣難封》的歷史典故。

飛將軍李廣,乃是漢武帝時期的大將,多次出征匈奴。難道說,這飛將軍,在最好的時期,就能抓住建功立業的機會嗎?

答案是否定的,沒抓住。第一次出征匈奴,李廣帶著小部隊打探,卻遇到了匈奴的主力,被匈奴大軍殲滅,幸好自身武功不錯,撿回一條命。

後來,漢朝跟匈奴打了一場「漠北之戰」,李廣率兵出擊,卻中途迷路,未能及時參戰。憤懣之下,李廣拔劍自刎,結束了倒霉而又唏噓的一生。

縱觀幾千年的歷史,就沒有過那麼倒霉的名將。一開始,帶著小部隊遇到敵軍主力。第二次,帶著精銳部隊出擊,卻迷路了。

所謂「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運氣出了問題,哪怕是飛將軍這樣的名將,也只能在悲憤、不甘中死去。

勞碌一生,而沒有任何福氣的人,身帶這些「霉運」 - 天天要聞

三、性格懦弱,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

無數老實人的命運,都是相似的——勞碌命一輩子,拼死拼活幾十年,卻被人辜負、蔑視,甚至欺負,「先苦後甜」簡直就是奢望。

這就是杜甫談到的「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老實人,為什麼會被人欺負?因為性格懦弱,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

就像田間的老黃牛,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既沒有人尊重它,也沒有人看得起它,甚至小孩子都可以踢它一腳,這不就是老實人的可悲嗎?

正如楊絳先生所言:「你若好到毫無保留,別人就敢壞到肆無忌憚。」

小人之所以如此猖狂,不是因為小人一開始就猖狂,而是因為老實人的懦弱、退讓、不懂反抗,讓小人吃到了甜頭,變得愈發狂妄。

人吶,還是要活得心狠、強大一點。所謂「既有菩薩心腸,也有金剛手段」就是這個道理。菩薩心腸,是用來對待君子的。金剛手段,是用來對付小人的。

勞碌一生,而沒有任何福氣的人,身帶這些「霉運」 - 天天要聞

四、固執偏激,缺乏變通的能力。

《周易》中有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人窮,第一時間就需要學會變通。唯有學會變通,人生才能長久通達。世界一直在發展,一直在變化,我們也需要因時而變,因人而變。

就拿「線上網店」來說,不少人都反感,是線上店鋪,取代了線下店鋪,才導致自己的事業破產。這,就是純純「沒有自知之明」。

在信息網路化的時代,線上網店本就是大勢所趨,如果還固守線下的思維,而缺乏線上的思維,那被淘汰,又能怪誰呢?

其他的問題也是如此。有的年輕人讀了土木出來,發現找不到工作,失業了,就怨天尤人。明知道大規模建設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土木早就淪為夕陽行業了,那為什麼還要去讀呢?

時代如何發展,我們就如何去做人,這才是所謂的「變通」。倘若永遠都抱著老一套去做人,那被時代淘汰,就是大概率的事了。

文/舒山有鹿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銀川女子推著10個月大的孩子失聯?警方:大人小孩都好好的 - 天天要聞

銀川女子推著10個月大的孩子失聯?警方:大人小孩都好好的

極目新聞記者 丁偉「寧夏銀川永寧縣38歲女子推著10個月大孩子失聯」,上述尋人啟事引髮網友關注。6月28日,當地警方回應極目新聞記者稱,「人家和孩子都好好的。」網傳視頻顯示,在一小區大門前,一名女子正推著一輛嬰兒車前行,車內坐著一個頭戴帽子的孩子。視頻配文稱:「尋人啟事,王某某,38歲,於2024年6月26日早上9點...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24歲的啟功就將梁詩正行書學到骨髓級了! - 天天要聞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24歲的啟功就將梁詩正行書學到骨髓級了!

提到梁詩正,相信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他不僅清朝的「國手」,而且也在整個書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人佩服,而啟功先生作為後來人,對梁詩正有著極其的偏愛,年輕時期的啟功先生,就將梁詩正作為學習的榜樣,24歲時,學習梁詩正,就已經達到了骨髓級別了,諸如下面的作
不是吹!毛主席的這幅書信字跡我100%都認識,堪稱視覺盛宴! - 天天要聞

不是吹!毛主席的這幅書信字跡我100%都認識,堪稱視覺盛宴!

一想到毛主席的書法,那種翻江倒海,大氣磅礴的境界感,就會在腦海中浮現,這也是我們對「毛體」書法的認識,對於很多朋友來說,一封書信,或者是一幅書法作品,能夠認出5%的字,就已經很不錯了,而這封信上的字跡,我卻100%都認識,不過這封信上的字跡,堪稱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