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與魯智深死斗,誰能贏?你看何人能壓制魯達,卻一見武松就跑

2024年04月08日22:13:19 育兒 8813

你可能沒讀過《水滸傳》原著,但一定聽說過武松與魯智深這兩位好漢,甚至可以說他們就是水泊梁山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也有人說他們是梁山之上唯二的真漢子。

當然,這些說法是否合理就見仁見智了,在那個惡人橫行的世界裡,是不是好人其實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這人夠不夠強大,畢竟只有足夠強大,才能活下去,而魯智深和武松之所以能夠做到「火出圈」,也正是因為他們都有逆天的實力。

武松與魯智深死斗,誰能贏?你看何人能壓制魯達,卻一見武松就跑 - 天天要聞

(武松、魯智深劇照)

那麼這同樣來自二龍山的兩兄弟若來上一場死斗的話,是魯大師更勝一籌,還是武行者笑到最後?

一、一力降十會

習武之人都該聽過一句「一力降十會」,這話不假,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似乎一切的技巧都成了徒勞,而魯智深無疑就將力量美學詮釋到了極致。

他在相國寺的倒拔垂楊柳之舉不僅驚艷了在場的群僧,也驚艷了正在翻書的讀者。

書中只道:「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樹前,把直裰脫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著,卻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眾潑皮見了,一齊拜倒在地,只叫:『師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羅漢!身體無千萬斤氣力,如何拔得起!』」

武松與魯智深死斗,誰能贏?你看何人能壓制魯達,卻一見武松就跑 - 天天要聞

(魯智深劇照)

要說啊,這幫小僧可真是不會夸人,一個人能徒手將大樹連根拔起,那怎麼也得配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一般的評價,是的,作者施耐庵用來誇武松的這番話,也完全可以用在魯智深身上。

魯智深無疑就是全書力氣最大的人,任何人憑蠻力都難以戰勝他才是。

二、力量與速度的結合體

不過魯智深雖強,武松也絲毫不遜色於他,武松的力量未必有魯智深那麼強,但他也已經算得上是大力士一般的存在了,畢竟景陽岡打虎這種神跡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你且看那打虎的過程:「武松把只腳望大蟲面門上、眼睛裡只顧亂踢。那大蟲咆哮起來,把身底下扒起兩堆黃泥,做了一個土炕。武松把那大蟲嘴直按下黃泥坑裡去。那大蟲吃武松奈何得沒了些氣力。武松把左手緊緊地揪住頂花皮,偷出右手來,提起鐵鎚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蟲眼裡、口裡、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鮮血來。」

武松與魯智深死斗,誰能贏?你看何人能壓制魯達,卻一見武松就跑 - 天天要聞

(武松劇照)

猛虎的力量何其大?可武松卻絲毫不虛對方,反而能夠憑藉靈敏的身法來躲閃猛虎的進攻,繼而抓住機會,反擊猛虎,直攻其要害,在力量不如對方的前提下,也做到了克敵制勝,這才真叫實戰王者。

其實書中還有一戰能夠明顯的看出武松與魯智深在作戰風格上的不同,那就是東昌府面對「沒羽箭」張清的那場大戰。

當時的情況是張清已經連打了梁山十多人,武松和魯智深若出手,多半也難逃那猛將的飛石,不過實際的情況是魯智深中招了,而武松卻躲過了張清的進攻。

書中只道是:「魯智深擔著禪杖,此時自望見了,只做不知,大踏步只顧走,卻忘了提防他石子。正走之間,張清在馬上喝聲:『著!』一石子正飛在魯智深頭上,打得鮮血迸流,望後便倒。張清軍馬一齊吶喊,都搶將來。武松急挺兩口戒刀,死去救回魯智深,撇了糧車便走。張清奪得糧車,見果是糧米,心中歡喜,不來追趕魯智深。」

武松與魯智深死斗,誰能贏?你看何人能壓制魯達,卻一見武松就跑 - 天天要聞

(張清劇照)

魯智深也是手持兵器的,他若反應得過來,就能憑藉禪杖攔下張清的飛石,可那飛石卻是實實在在的砸在了他的頭上,若非頭鐵,只怕早已被當場擊殺。

而武松則不同,他能憑那鑌鐵雪花刀攔下張清的飛石,足見他的洞察力高於魯智深。

若這段還不足以證明二人之間的差距,那麼征方臘時的一場戰鬥則足以說明問題。

三、頂尖強者的看法

方臘手下也有一位僧人高手,那人便是「寶光如來」鄧元覺,書中其他角色多半是外號狂實力弱,但這鄧元覺可絕非浪得虛名之輩,他沒有如來的慈悲,卻有如來一般的實力,至少他與魯智深的那場對決是鬥成了平手。

書中只道:「這魯智深和寶光國師斗過五十餘合,不分勝敗。方天定在敵樓上看了,與石寶道:『只說梁山泊有個花和尚魯智深,不想原來如此了得,名不虛傳。鬥了這許多時,不曾折半點兒便宜與寶光和尚。』」

無論如何,鄧元覺是絲毫不虛魯智深的,而當武松出手之後,他便拔腿就跑:「且說城下宋軍中,行者武松見魯智深戰寶光不下,恐有疏失,心中鱉躁,便舞起雙戒刀,飛出陣來,直取寶光。寶光見他兩個並一個,拖了禪杖,望城裡便走。武松奮勇直趕殺去。」

武松有多猛,自然無需多言,旁人都知道他那「景陽岡打虎」的事迹,無論如何,從書中呈現的劇情來看,至少鄧元覺是覺得武松要比魯智深更猛一些。

武松與魯智深死斗,誰能贏?你看何人能壓制魯達,卻一見武松就跑 - 天天要聞

(鄧元覺劇照)

當然,有人可能要說了,如果武松更強,為何當初他們在二龍山落草時,他會願意屈居人下,認了魯智深當大哥,你可別忘了,他可不只是認了魯智深這一位大哥,那二龍山上還有個二把手「青面獸」楊志,武松只是山寨老三而已,莫不是武松也覺得自己不如楊志?

當然不是,那不過是因為他上山最晚,再加上兩位哥哥為人爽利,又確實有一身不俗的武藝,他年齡最小,甘當老三也無可厚非。

綜合二人在書中的種種表現以及書中其他角色對他們的看法,武松的綜合實力無疑是要高於魯智深些許的,二人若死斗,多半是武二爺拿下花和尚。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月子里的禁果,我們為何選擇追隨內心的聲音? - 天天要聞

月子里的禁果,我們為何選擇追隨內心的聲音?

在生命的每個轉角,總有那些意想不到的瞬間,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和生活。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關於坐月子期間的小故事,或許能夠給你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我們迎來了家庭的新成員。那一刻,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初為人母的喜悅和自豪。
二胎媽媽質疑公司剋扣生育津貼:雙方達成調解,公司再支付產假工資等1萬餘元 - 天天要聞

二胎媽媽質疑公司剋扣生育津貼:雙方達成調解,公司再支付產假工資等1萬餘元

四川樂山的胡女士去年11月生育二胎孩子後,當地醫保部門核發其生育津貼為3萬多元,但產假期間公司只給她發了1萬多元產假工資。她百思不得其解,「生育津貼到底是發給公司還是個人?」為此,她質疑公司剋扣了自己的生育津貼,認為公司在扣除已發放的產假工資後,應將剩餘生育津貼全部返還自己。但公司方表示,如果工資正常全...
好有趣!孩子一日校園生活「大揭秘」 - 天天要聞

好有趣!孩子一日校園生活「大揭秘」

為進一步增強家長與學校、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構建家校協同共育的良好氛圍,5月10日,延長路東部幼兒園開展了家長半日督學活動,邀請家長們走進幼兒園、走進班級,進一步了解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設計與組織的豐富多樣性,交流觀摩感受與建議,從而更好落實家園共育,共同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當天一早,伴隨著活力四...
父母在家裡的樣子,決定了孩子10年後的人生 - 天天要聞

父母在家裡的樣子,決定了孩子10年後的人生

教育學家斯賓塞曾說過:「家庭環境對於培養一個孩子的心智和才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人父母,有了孩子,需要學習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想把孩子教育好,成人又成才,首先做好自己,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孩子才會更優秀。
窒息!月子期間婆媳大戰,撕開無數中國家庭羞恥 - 天天要聞

窒息!月子期間婆媳大戰,撕開無數中國家庭羞恥

你憑什麼罵我媽!?這一刻,婆媳是天敵這句話有了具象,雖然隔著屏幕,但是這種窒息感,還是讓人後背直發涼,女子表示自己從懷二胎,到現在坐月子,婆婆不僅沒有搭把手,自己娘家媽媽,過來幫忙,還被婆婆給罵了,先看看當時是啥情況吧,兒媳:我給你們生孩子,你還罵我媽,她來給你幹活沒有?
我感覺,人上了年紀以後必須得看開一些事情,這樣才會過得幸福 - 天天要聞

我感覺,人上了年紀以後必須得看開一些事情,這樣才會過得幸福

序言:人老了以後一定要學會給自己做減法,想的越少,活的越自在,做的越少,過得越舒心,把心態放平,每天樂呵呵的,不去想遠,活在當下,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過!這樣你才會越過越開心!1.人老了死是必然歸宿,但別怕死,越怕離死亡就越近!所以一定得放寬心態,珍惜每一天!
「一孕傻三年」? 不,這是孕期的大腦革命 - 天天要聞

「一孕傻三年」? 不,這是孕期的大腦革命

5.13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圖源:Pixabay●  ●  ●撰文|張蘋責編 | 李珊珊在1848年一本歐洲流傳的產科教科書中這麼寫道:「她(女人)的頭太小了,無法表達智力,但足以容納愛情。」[1]也足以容納母愛。
《家庭教育書簡》: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 天天要聞

《家庭教育書簡》: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每日一悟教育孩子學會謹言慎行宏:你好!西哲尼采說過:「沒有音樂,生命是個錯誤。」2009年元月12日,我給雲濤的每日一悟:「本周我重點講講吳氏家訓第二條『謹言慎行,志存高遠。』志存高遠就不用多說了,你志向遠大,很有抱負。我要說的是『謹言慎行』這點,你做得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