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麼年紀的媽媽,請在2024年布局自己

2023年12月30日22:20:43 育兒 4343

無論過去發生了什麼,無論現在的生活怎樣,我們都有重新塑造自己的機會。

2024,願媽媽們看到自己的價值,認真生活,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 | 土豆媽

最近看到一位退休媽媽重啟人生的故事,讓我既敬佩又羨慕。

愛琴本是一位普通媽媽,相夫教子,辛勤工作,操持了大半輩子,終於將兒子撫養成人。

誰也沒想到的是,57歲的她竟拿起了畫筆,逆襲成為一名畫家。

無論什麼年紀的媽媽,請在2024年布局自己 - 天天要聞

年輕的時候,她做過售貨員,開過刺繡廠,但和畫畫都毫不沾邊。

年過半百的她,花了3年時間,刻苦鑽研、潛心向學,創作出了200多幅作品,並在61歲舉辦了自己的個人展。

如今,她不僅收穫了大批粉絲,還得到了許多知名畫家的讚賞。

她的經歷,無疑也是在告訴媽媽們:

不管年齡多大,身份如何,我們都可以重塑自己,活出精彩。

接下來的2024年,如果你也想改變,想提升,想過得更鬆弛更自在,那就一定要趁早布局自己。

無論什麼年紀的媽媽,請在2024年布局自己 - 天天要聞

關於孩子:

與其雞娃,不如自雞

網上曾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

這世上有3種笨鳥,第一種是先飛的,第二種是懶得飛的,第三種最可恨,自己不飛,就在窩裡下個蛋,讓下一代拚命飛。

你是否也曾像第3種鳥那樣,把自己的期待和追求都放到了孩子身上?

四川有一對父母,在女兒大學畢業後,強制她去考公務員。

可女兒志不在此,考了5年還是沒能上岸。

更讓人唏噓的是,在父母持續的逼迫和接連失敗的打擊之下,女孩行為舉止越發怪異,最後檢查竟然確診為精神分裂。

這樣的悲劇並不是個例,類似的父母實在太多了:

逼著孩子考第一,99.5分也要被罵;

用無數課外班將孩子的時間填滿,一刻也不能停歇;

傾家蕩產也要買學區房,把孩子送進名校……

可結果呢,父母精疲力盡,孩子不堪重負,親子關係也岌岌可危。

孩子一個個都被逼出病來,父母還覺得是孩子太矯情太脆弱。

想起知乎上有個問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最大的謊言?

其中有一條高贊回答:

「這句話並不是謊言,只不過用錯了對象。

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是將來往死里折騰孩子,而是現在往死里折騰自己。

因為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

你的經濟能力、學識修養、道德三觀,眼界品味,決定了你的孩子從哪裡開始跑,往哪跑,怎麼跑。」

我們努力的終點,才是孩子人生的起點。

與其一味「雞娃」,不如拚命「自雞」,既能給孩子積累代際資本,又能為孩子樹立榜樣。

進家門後,不玩手機,少看電視;

有空多讀幾本書,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格局;

在家裡打造閱讀角,營造書香氛圍。

多在自己身上使點勁,比硬逼孩子有效多了。

無論什麼年紀的媽媽,請在2024年布局自己 - 天天要聞

無論什麼年紀的媽媽,請在2024年布局自己 - 天天要聞

關於心態:

遠離焦慮,擺脫內耗

有心理學家曾接診過一個「問題男孩」。

男孩平時總是會莫名地頭暈、難受,整個人也煩躁不安,吃了很多葯卻不見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心理學家發現,男孩的癥狀其實和媽媽過度焦慮有關。

從小到大,媽媽對他的成長充滿了各種擔憂,每天放學都會不停地詢問男孩:

「你今天怎麼樣?你過得開心嗎?有沒有同學欺負你?」

哪怕上了高中,還是要問「你在學校吃的好不好?每天都穿什麼衣服?」

在這種氛圍之下,男孩整個人都變得非常焦躁,精神負擔也越來越大,久而久之便出現了心理問題。

腦科學家洪蘭教授說過,媽媽的焦慮是會傳染的。

一個焦慮的媽媽,性格難免急躁,情緒也會不穩。她自己對一切都充滿了恐懼和擔憂,自然沒有足夠的能量去包容和關懷孩子。

而被焦慮籠罩的孩子,感受到的只有不安、壓力和窒息,真的很難獲得幸福和自信。

想要遠離焦慮,擺脫內耗,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少看社交媒體,很多焦慮其實都來源於攀比;

定期給自己「放假」,哪怕每天半小時,或者周末兩小時,歇下來喘口氣;

接納自己的能力邊界,允許自己有「做不到」「管不了」的時候;

經常默念5個字「這是正常的」,孩子有問題是正常的,惹麻煩是正常的,我們自己不完美也是正常的。

只有媽媽鬆弛下來,才能給孩子提供關愛和能量。

無論什麼年紀的媽媽,請在2024年布局自己 - 天天要聞

關於生活:

與其抱怨,不如掙錢

我有個表姐,名校畢業,長相漂亮,事業也發展得不錯。

但結婚之後,她便在家做起了全職太太,每天洗衣做飯,忙的蓬頭垢面。

她常常會埋怨,孩子太不懂事、老公也不負責、公婆又不幫襯,但卻從來沒想過要去改變什麼。

直到有一天,她意外發現丈夫出軌了。

她心裡難過,卻不肯離婚,甚至還低身下氣地去哀求對方。

沒想到,丈夫卻直接把離婚協議書甩在了她臉上。

就連孩子也說「要跟著爸爸過」,因為嫌棄她「什麼都不會,只會跟爸爸要錢」。

離婚後的她終於醒悟,不再整天自怨自艾,而是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賺錢」上,重回職場、做兼職、搞副業……

上次還看到她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以前老想著自己有多悲慘多不幸,現在才知道,一味抱怨沒用,卡里有錢才最實在。」

無論什麼年紀的媽媽,請在2024年布局自己 - 天天要聞

是啊,沒有錢的女人,遇到變故只能痛哭流涕,一點選擇的權利都沒有。

哪怕付出再多,在別人眼裡也只是「無用的中年婦女」。

作家亦舒曾說:

「一個女人沒有經濟能力,才是萬劫不復。

記住,勤奮工作,努力節蓄。」

好好掙錢,是一種人間清醒;兜里有錢,才是最大的底氣。

別再怨天尤人,認真生活,努力打拚,我們的靠山只有自己。

無論什麼年紀的媽媽,請在2024年布局自己 - 天天要聞

關於健康

好好睡覺,堅持運動

有人問,當媽後你最怕什麼?

我說,最怕的是自己病了、老了、不在了。

記得紀錄片《人世間2》里,有一位35歲的女教師不幸患上了乳腺癌。

面對病魔,她總是面帶微笑,積極樂觀,可唯獨只要提到4歲的女兒,她就忍不住崩潰大哭。

「我不能聽人家說小孩,不說孩子我都沒事,一說孩子我就難過,很難過。」

「我的寶貝還那麼小,今後她可怎麼辦啊?」

為了女兒,她苦苦和癌症對抗了2年,可最終還是失敗了。

不敢想像,我們若是倒下了,誰來陪孩子長大,護孩子周全呢?

年齡越大,牽掛越多,我們才越能體會到身體健康、無病無災是多麼難能可貴。

當媽以前,我總是喜歡暴飲暴食,忙的時候飢一頓飽一頓,還特別喜歡熬夜,動不動就通宵追劇。

那時候總覺得身體不會那麼脆弱,所以使勁折騰。

但當媽以後,我不敢生病也不敢任性,不是怕病痛折磨,而是怕孩子現在沒人照看,以後無人可依。

記得有一陣,我經常性頭痛,三番四次想去檢查卻又不敢,唯恐自己查出什麼大病。

後來被家人硬拉著去醫院,才知道是長期熬夜和睡眠不足導致的。

那次之後,我再也不敢胡亂糟蹋自己身體了。

因為我知道,我的身後還有孩子、有愛人、有父母。

千萬別再透支健康了,趁一切都還來得及,務必好好愛惜身體:

按時吃飯,認真對待每一餐;

規律作息,早睡早起,尤其是不要熬夜;

堅持運動,瑜伽、慢跑、爬山等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定期體檢,不舒服不要硬抗。

要時刻記得,照顧好自己,才是對自己對家人最大的負責。

無論什麼年紀的媽媽,請在2024年布局自己 - 天天要聞

無論什麼年紀的媽媽,請在2024年布局自己 - 天天要聞

關於婚姻:

放養老公,富養自己

前段時間,和兩個當媽的朋友出去玩了一趟,沒帶老人和孩子,真的是特別爽。

以前總想著,旅行就要帶著全家老小一起,長輩們辛苦一輩子了也該享享福,小輩們出門少也要去見見世面。

然後全程不是考慮老的就是照顧小的,而另一半不但幫不上忙,還總是抱怨連天,使勁拖後腿。

最後自己累的夠嗆,旅行也變成了遭罪。

這次不一樣,趁著周末我們把孩子扔給了老公,徹底「撒手不管」。

然後給自己定了間不錯的套房,一路上想去哪就去哪,想吃啥就吃啥,不用顧慮任何人。

好好享受了幾天之後,鬱悶少了,心情好了,又能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家庭和工作中了。

《母親進化論》一書中曾說過,為人母者一定要學會一件事,那就是「自我關懷」。

可是很多媽媽們卻恰恰搞反了,她們總是優先考慮老公和孩子,自己卻在不斷地妥協和犧牲。

給老公和孩子買吃的穿的再貴也捨得,自己喜歡的東西猶豫了很久卻還是沒買;

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家庭,卻從不去打扮自己、豐富自己,失去了所有的愛好、社交……

有一句話說的很對:伴侶如何對你,都是你教的。

你總是虧待自己,對方也會習慣了忽視你;你懂得善待自己,對方自然也會在意你珍視你。

你先愛自己,別人才會來愛你。

在能力範圍內,多給自己買禮物;

培養業餘愛好,插花、畫畫、瑜伽、練字都可以;

學習一項新知識或者新技能,為自己賦能;

遠離消耗自己的人和事,斷掉不能滋養自己的關係。

當你把精力都放在「富養自己」身上,你會發現,很多問題和煩惱都會迎刃而解。

無論什麼年紀的媽媽,請在2024年布局自己 - 天天要聞

過去的我們,可能並不完美,時常迷茫,時常出錯,甚至不知不覺失去了自我。

但就像梅耶·馬斯克說的:

「人生不需要被設限,你會越走越寬,在任何年紀只要不放棄,生命都有無限精彩。」

身份和年齡,不是困住我們的枷鎖。

重要的是,你敢不敢用行動去改變自己?

2024,願你我都能重新布局人生,清理掉負能量,活出自我,好好愛自己。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胎動異常12小時!二一五醫院產科30分鐘「搶」出寶寶! - 天天要聞

胎動異常12小時!二一五醫院產科30分鐘「搶」出寶寶!

當孕28周的媽媽以為寶寶「只是累了」,卻不知一場危機正在子宮內悄然上演——從胎動減慢到緊急剖宮產,從臍帶嚴重扭轉瀕臨壞死到950g早產男嬰重獲新生,一場與死神搶奪生命的極速救援在二一五醫院產科緊急展開……從忽視到搶救的生死24小時「前一晚感覺胎動幾乎消失,想著第二天再說……」剛剛孕滿28周的趙女士,前一天晚上...
明天農曆四月十七!3樣家常美食記得做,1件暖心事兒,全家齊動手 - 天天要聞

明天農曆四月十七!3樣家常美食記得做,1件暖心事兒,全家齊動手

親愛的寶子們!大家好,我是開心!農曆的日子總是帶著獨特的韻味,明天就是農曆四月十七了。在民間傳統里,這一天和祈福家庭、子嗣有著緊密的聯繫。雖然不同地方的習俗細節有些不一樣,但核心都圍繞著 "吃三樣,做一事" 的美好寓意。這些傳統就像一條溫暖的紐帶,連接著過去和
有這3種特質的孩子,註定是隱藏學霸!現在培養還不晚 - 天天要聞

有這3種特質的孩子,註定是隱藏學霸!現在培養還不晚

接娃放學時,兒子開心的說數學考了98分,其實我也挺開心的,畢竟在我看來,以我們家的智商,有這分數可以了,想當學霸是有難度的。而且,剛聽到其他媽媽說:我家娃上課總走神,寫作業拖拖拉拉,煩死了,估計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還好我心大,她的焦慮感染不
一碗下肚,懷孕37周女子流產!竟是家中「藏毒」 - 天天要聞

一碗下肚,懷孕37周女子流產!竟是家中「藏毒」

隨著炎熱夏季的到來,各類冰鎮冷藏食品逐漸「火熱」起來,但安全問題仍需重視,因為即便在冷藏環境下,許多嗜冷細菌仍能大量繁殖。其中一種名為李斯特菌的細菌需要格外引起警惕,因為它專愛挑孕婦和嬰兒「下手」,生活中該如何避免呢?近日,一位「准媽媽」在社交平台講述自己的遭遇:懷孕37周,因食用冷藏食品引發李斯特菌...
別再盯成績了,你娃快沒電了 - 天天要聞

別再盯成績了,你娃快沒電了

「養廢了」——這個詞最近在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討論中越來越常見。是的,不是被別人說,而是你自己做的。你當初一心想讓孩子好,結果,你用你的好心情,把孩子的未來給捧上了山崖。那些「養廢」孩子的家長,真不是嘴巴上講得好聽,結果卻不知不覺把孩子弄得很差
嚴防!「冰箱殺手」來了! - 天天要聞

嚴防!「冰箱殺手」來了!

炎炎夏日許多人的冰箱中存放著西瓜、哈密瓜、冰激凌等美食但是如果家裡有老人、孕婦或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得小心「冰箱殺手」——李斯特菌李斯特菌在夏天尤為常見,許多感染事件的發生,都是因為人們吃了被李斯特菌污染的冷藏即食食品,例如奶製品、熟食肉類、沙
父親因工死亡,試管嬰兒能申請撫恤金嗎?法院判了 - 天天要聞

父親因工死亡,試管嬰兒能申請撫恤金嗎?法院判了

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5月27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了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典型案事例,其中涉及一起試管嬰兒享受撫恤金待遇案件。陳某與郭某婚後因不孕症就醫,冷凍9枚胚胎。在胚胎移植前,陳某因工死亡,被認定為工傷。隨後,郭某接受胚胎移植生下陳小某,並銷毀剩餘胚胎。2024年5月,陳小某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遭某社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