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這八種神道精怪,各有奇特個性和神通,雖是人間之外的眾生,卻也有塵世的歡喜和悲苦。
這即是金庸在《天龍八部》開篇解釋為何要為此作起名「天龍八部」的原因,他不過是要展現塵世間的眾生皆苦,所以書中之人的命運多半都符合「求而不得」的主題。
到了故事結尾,當不成漢人,且親手殺了摯愛的蕭峰選擇了自戕,段譽沒娶到王語嫣,虛竹也沒能做回和尚,這樣的結局確實是與書名及核心主題相符的,這個故事足夠完整,但這並不意味著書中沒有值得被續寫的故事了。
讀者始終是在期待一部《天龍後傳》出現,金庸為何沒寫?
一、不該完結的故事
其實從一個創作者的角度而言,尤其是對於當年的金庸而言,寫書不過是為了稿費,這是他養家糊口的手段,所以寫出更多的故事,就能讓他獲得更多的利益。

(虛竹劇照)
從這個角度來看,金庸完全有理由去創作一部《天龍後傳》,利用那些讀者已經熟悉的角色去寫故事,遠比寫一部全新的故事來得容易,同時還可以利用老角色來消費情懷,何樂而不為?
哪怕從故事本身的角度出發,《天龍八部》的劇情也是值得被續寫的。
比如掃地僧的身份就是個謎,身為少林僧人,他為什麼要主動將經書留給蕭遠山與慕容博,眼看著他們偷經書,卻又放任不管?他憑什麼能一眼洞穿鳩摩智的小無相功?
還有最重要的,他收服蕭遠山與慕容博的目的是什麼?僅僅就是為了讓那二人與自己一同修佛嗎?那他愛三十年間已經有無數次機會將二人點化,關於掃地僧,都可以單獨寫一部外傳性質的作品,這個角色身上有太多的秘密。

(掃地僧劇照)
而要說是《天龍後傳》,還得圍繞主角展開,畢竟當年的段譽和虛竹仍是少年,二人都處於當打之年,他們的江湖路才剛剛開始,不該在此時戛然而止才是,所以他們的故事也值得被續寫。
相對而言,段譽的故事確實是難以展開了,因為金庸在新修版中將他的結局寫了出來。
說是:「據大理國史籍記載:大理(史稱『後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後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後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於其子段正興。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後,也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
這裡連他兒子的故事都寫了出來,看樣子段譽後來的人生多半就是與他的一眾妃子們整日玩樂了,確實是與江湖無緣了,但虛竹依舊可以成為《天龍後傳》的主角不是嗎?
或許還真不是。
二、無人可擋的後浪
如果存在一部《天龍後傳》,主角會是誰?其實金庸在《神鵰俠侶》中已經給出了暗示。
當楊過被郭芙斬斷一臂之後,他的武功盡失,眼看要從「主角」變成「廢人」,可此時那隻神鵰卻引領他重回巔峰,他為楊過叼來菩斯曲蛇膽,助他恢復內力,又幫他挑選了一位已經逝去多年的前輩「劍魔」獨孤求敗的玄鐵重劍,帶他以對抗海潮的方式習武,後來楊過也正是在雕兄的魔鬼訓練下,成為了五絕之一。

(虛竹、夢姑劇照)
而那位「劍魔」獨孤求敗就是活躍於後天龍時代的人物,因為楊過說過,當世頂尖高手皆不知獨孤求敗其人,很明顯,他應是更久遠時期的人物,然而雕兄雖是神鵰,卻也難免壽命有限,因此獨孤求敗活躍的時間大概率是在《天龍八部》結束到《射鵰英雄傳》開篇之間。
而獨孤求敗在劍冢中刻下了自己的墓志銘,說是縱橫江湖三十餘載而未嘗一敗。
那麼問題來了,獨孤求敗為何能夠做到一生不敗?
你可能不假思索就會回答「他擁有獨孤九劍劍法」,可問題在於那劍法有是誰傳授的呢?
三、唯一合理的解釋
關於那套劍法,金庸是在《笑傲江湖》中借風清揚之口提及,其核心就在於「有進無退」與「料敵機先」這兩點。
但歸根結底,要做到破盡天下武功談何容易?書中強調過,這劍法一共有九式,即總訣式、破劍式、破槍式、破刀式、破鞭式、破箭式、破索式、破掌式與破氣式,可以說是囊括了天下諸般兵器及其對應的武功。
所以什麼人能夠做到破盡天下武功?他說能破就能破?

(獨孤求敗劇照)
而且金庸還提到獨孤求敗生平所用的第一柄劍旁刻著:「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弱冠」即是男子二十歲之前,換言之,獨孤求敗是自十幾歲開始闖蕩江湖,自那之後的三十餘年間,都不曾被人擊敗過一次,這是何等誇張的戰績?
試問哪個愣頭青能十幾歲就敗盡群雄?無人可敵?只有一種解釋,他是有高人相助,而虛竹就有可能是那個高人。
如果獨孤求敗是虛竹與夢姑的孩子,一切就合情合理了。
當年虛竹之所以能夠成為絕頂高手,正是因為無崖子傳了他一身北冥真氣,日後他也可以通過逆運神功的方式將真氣傳給自己的孩子。
而那能夠破盡天下武功的獨孤九劍,也可以從虛竹的武功里找到影子,當年童姥傳給他的天山折梅手就有異曲同工之妙平。
至少童姥是這麼說的:「我這『天山折梅手』是永遠學不全的,將來你內功越高,見識越多,天下任何招數武功,都能自行化在這六路折梅手之中。好在你已學會了口訣,以後學到什麼程度,全憑你自己了。」

(童姥、虛竹劇照)
如果獨孤九劍就是由虛竹的天山折梅手轉變而來,就合情合理了。
可問題在於虛竹為何要將天山折梅手改為劍法?他的孩子又為何會有心敗盡天下群雄?這似乎又不符合虛竹的性格,他不會培養出這樣的孩子。
這即是問題所在,文學作品中的橋段都是虛構的,圓一個謊,就需要撒更多的謊,對於作者而言,無異於拆東牆補西牆,他沒將這《天龍後傳》寫出來,反倒是聰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