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倦鄉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
靜夜不眠因酒渴,沉煙重撥索烹茶。
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
曹公愛茶,一部千古《紅樓夢》,
120回,幾乎每一回都有茶的影子。
從漱口到清飲,從婚嫁到薄祭……
無論是家常茶、敬客茶、藥用茶、
還是伴果茶,都非常講究。
今天以茶為線,
雲上君帶諸位品一品,
這茶香里的紅樓。

楓露茶
出處:《紅樓夢》第78回
《紅樓夢》中有三大名茶,
楓露茶、暹羅茶和體己茶。
楓露茶第一個登場。
「寶玉吃了半盞,忽又想起早晨的茶來,
問茜雪道:『早起沏了碗楓露茶,
我說過那茶是三四次後才出色,
這會子怎麼又斟上這個茶來?」
楓露茶具體是什麼茶已難以考據,
學者們根據賈寶玉的描述——
早起沏的茶,晚飯後想了起來,
還說泡幾次才會出顏色,
推測應是普洱一類的黑茶。

這類茶,有促進消化、溫養脾胃的功效。
要知道普洱產自雲南地區,
儘管有著名的茶馬古道,
但運力有限,因此在當時,
它非常名責。
在清代時,普洱也是貢品級單品。
《紅樓夢》里的楓露茶
不僅是責族生活的組成,
還是人物命運的載體。
脂硯齋最先對此點評,
說「楓露茶」與「千紅一窟」遙映。
「楓」是紅色,「露」是朝露。
太虛幻境里「千紅一窟」茶為仙茗,
對應人間則是「楓露茶」。

所謂「金風雨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晴雯死後,賈寶玉作
《芙蓉女兒誄》祭奠時,
再次提到了這杯「楓露茶」。
他如此寫道:「謹以群花之蕊,
冰鮫之縠,沁芳之泉,楓露之茗:
四者雖微,聊以達誠申信,
乃致祭於白帝宮中撫司秋艷芙蓉女兒之前……」
有著露珠般的清冷之味的楓露茶
祭奠晴雯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鳳髓茶
出處:《紅樓夢》第8回
鼎新烹鳳髓香,
那堪翠罵貯瓊漿。
詩中的「鳳髓"引用自
宋朝北苑貢茶之名,正是產於建安。
《宋茶名錄》記載有蒸青團餅茶,
就名為青鳳髓。
蘇軾在《水調歌頭 嘗問大冶乞桃花茶》
也寫到:
「老龍團,真鳳髓,點將來兔毫蓋里」。
龍團鳳髓,意味著最極品的蒸青茶。

六安茶
出處:《紅樓夢》第41回
眾人吃完飯後,賈母要喝茶,
妙玉親自捧茶給賈母時,
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六安茶應該是六安籃茶
(六安瓜片則更晚至清末民國初才出現),
在清中期已經很有名。
當代劃歸它為黑茶類,
這是原產於安徽祁門一帶的茶,
湯色隨年份由橙黃到深紅,
質地並不細嫩。
六安茶,
雖然可以當作祛濕化食的「聖茶」,
卻入不得錦衣玉食賈府主人賈母的眼了。

老君眉
出處:《紅樓夢》第41回
賈母在說完「我不吃六安茶」後,
妙玉笑著說:「知道,這是老君眉。」
賈母便接了過來。
從文中可見六安茶與老君眉
在湯色或外形上有很多相似,
所以賈母才誤以為老君眉是六安茶了。

關於「老君眉」為何茶的說法有很多種解釋,
其實還是有據可查的。
「老君眉」茶名,首見
清朝郭柏蒼《閩產錄異》記載:
「老君眉,光澤烏君山亦產,
葉長味郁,然多偽……」
可見老君眉在當時名氣很大,
是清年間的名茶。
但每年產量很少,
大都被官府拿去進貢朝廷,
民間喝的「老君眉」一般都是冒名的。
《中國茶事大典》記載:
「老君眉,清代名茶,產於福建光澤……」
而在清康熙版《續纂光澤縣誌》中
「烏君山」條目有「過此山愈峻,徑愈仄……
崩罕至……茶生於絕頂之上……」
清道光版《重纂光澤縣誌》有記:
「茶以老君眉名,烏君山前後皆有……」
烏君山海拔1640米,山高霧重,空氣濕潤,
土壤中礦物質豐富,可謂「高山產好茶」。

當年的老君眉生長環境特別,
這才入得了妙玉的眼。
妙玉以蓋鍾來泡老君眉
『賈母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
『你嘗嘗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
笑道:『好謝,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
在那個年代碗泡、滋味又淡,
推測很可能是一款綠茶。
然而,由於老君眉生於高山之上,
獨特的生長環境在山下培育和推廣都很難。
再加上光澤歷經戰亂,
這古老的名茶慢慢地減少,
到今天已湮滅無聞,以至人們以為
老君眉產於湖南等等,甚為可惜。

杏仁茶
出處:《紅樓夢》第54回
元宵佳節餘興之後吃宵夜,
賈母說她不吃油膩的,
鳳姐忙道:「還有杏仁茶,只怕也甜」,
賈母道,「倒是這個還罷了」。
這裡提到的杏仁茶,名為茶,
實際上是一種飲料,也叫杏酪。
清初朱彝尊《食憲鴻秘》中寫道:
「京師甜杏仁用熱水泡,加爐灰一撮,
入水,侯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凈,
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帶水磨碎,
用絹袋榨汁去渣,以汁入調煮熟,
如白糖霜熱啖或量加個乳亦可。」

女兒茶
出處:《紅樓夢》第63回
林之孝的一行人來怡紅院查上夜,
正當寶玉怕積食還沒睡,
林之孝家的便向襲人等笑說:
「該泡些普洱茶吃」。
襲人、晴雯二人忙道:
「泡了一大缸子女兒茶,
已經吃過兩碗了。
大娘也嘗一碗,都是現成的。」
這裡的女兒茶是清代的貢茶,
屬於普洱茶的一種,此處是為了消食吃的。

清代張泓《滇南新語》(1755年前後)載
「普洱茶珍品,
則有毛尖、芽茶、女兒之號。
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團,
味淡香如荷,
新色嫩綠可愛;
芽茶較毛尖稍壯,採制成團,
以二兩四兩為率,滇人重之;
女兒茶亦芽茶之類,取於穀雨後,
以一斤至十斤為團。」
清代阮福《普洱茶記》(1825年前後)載:
「大而圓者,名緊團茶,
小而圓者,名女兒茶,女兒茶為婦女所采,
於雨前得之,即四兩重團茶也。」

《紅樓夢》中的女兒茶,
應該是普洱團茶(重一斤至十斤)。
她因為是姑娘採摘春茶
作為嫁奩錢用的,故名「女兒茶」。
這是采自古六大茶山
倚邦等地的女兒茶,
也可見普洱茶在清朝中期已經風靡上層。

龍井茶
出處:《紅樓夢》第82回
寶玉讀書回來,
急急忙忙去瀟湘館見黛玉。
黛玉微微一笑,叫紫鵑,
「把我的龍井茶給二爺沏一碗,
二爺如今念書了,比不得裡頭」。
龍井茶是尊貴的茶,
尤其在乾隆年間,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到杭州龍井,
龍井可謂獨領天下了。

暹羅茶
出處:《紅樓夢》第25回
王熙鳳曾打發丫頭
送茶葉給黛玉、寶玉
和寶釵等,
一日碰面,鳳姐問起:
「嘗了可還好不好?」
寶玉嫌這茶不大甚好。
寶釵說:「味倒輕,只是顏色不大好些。」
鳳姐說道:「那是暹羅進貢來的,
我嘗著也沒什麼趣兒,
還不如我每曰吃的」。
暹羅即今泰國中南部,
暹羅土著有將茶樹青葉
煎沸做藥用的記載,
暹羅茶屬於蒸青綠茶。

體己茶
出處:《紅樓夢》第41回
妙玉單把釵黛二人和跟來的寶玉
招呼到耳房吃「體己茶」。

「妙玉自向風爐上煽滾了水,另泡一壺茶」
用的是深埋地下的五年前
在蘇州蟠香寺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水。
這是一壺什麼「茶」?沒說。
妙玉取出兩個杯子,
「攽瓟斝」給寶釵用;
給黛玉的是犀牛角的「杏犀喬」。
「隨之又取出一隻九曲十環
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大盞來」給寶玉用。

這樣的茶具,要喝什麼茶呢?
還是不知道。
體己,有「親近的,貼心的」意思。
簡單理解,就是妙玉把跟自己親近的人,
單獨叫到一處,特別烹茶給他們喝。
就像「說體己話」一般。
幾個好友聚在一處安靜的地方,
喝茶聊天,好不愜意。

千紅一窟
出處:《紅樓夢》第5回
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
警幻仙子用「出在放春山遣香洞,
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之宿露而烹」的茶
款待他,告訴他此茶名為「千紅一窟」。
在脂批本中,旁邊批註「隱哭字」,
即表示「千紅一窟」是「千紅一哭」的諧音。
這個特別的茶,並沒有存在於世間,
以茶隱喻了高樓即將崩塌繁華
亦成悲涼了。
《紅樓夢》仿若一篇茶話自傳。
茶者,人在草木間也。
三生石畔,
她曾是汲食雨露精華的絳珠仙草,
不正是茶的化身嗎?
神瑛待者,
終日里以甘露淺灌仙草,
絳珠仙草為報澆灌之德,
才有此未了的塵緣,
演了這出「懷金悼玉」的傳說。

蘇曼殊有語「還卿一缽無情淚」。
一部紅樓,
就好像是一部在污濁的塵世里,
最潔凈的茶的輪迴歷練。
盛世幻景空有色,
人間春夢了無痕。
清醒與矛盾之間,一碗碗人間茶,
便是那一澆塊壘的媒質。
只能慢慢飲慢慢品,
都言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