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小二述哲文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樣的感觸,越是與各類人因為「利益」打交道得多了,越是能聽到各類「聲音」,這些「聲音」真假難辨,各自有各自的目的,如果我們不加分辨,盲目輕信,我們可能會被誤導,繼而做出錯誤決斷,以至於傷人誤己。
於此,對於必須與各類人打交道的我們來說,我們需要學會從各種聲音中分辨誰是「忠言」,誰在挑撥。如何把握其中訣竅呢?顏小二從《鬼谷子》一書中找到了答案,即我們先得明白「眾口鑠金」的道理。

一、為何「真假難辨」?因為「眾口鑠金」
有一些人性上的經歷的朋友應該有所感觸,一件事在人傳人的過程中,總會被傳得面目全非,而越是優秀的人,就越是容易被這類以訛傳訛的流言所包圍。因為「優秀」,本來就是一種讓大多數人都不樂意且期待踩上兩腳的「特質」,顏小二這裡話是直接了些,但這確實是人性。

物有不通者,聖人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諱忌也。「眾口鑠金」,言有曲故也。
鬼谷子的這一段話很有啟發,意思大概就是,當信息不通的時候,聖人都不會隨意行動。嘴巴是用來吃飯的,不要隨便亂說話。所謂的「眾口鑠金」,大概就是說話的人懷有私心裡,以至於歪曲事實。

二、如何分辨「忠言」和「佞語」?鬼谷子:口、耳、目合一
在了解「眾口鑠金」這一人性之後,如何才能更加準確地分辨「忠言」和「佞語」呢?鬼谷子告訴我們,要懂得口、耳、目合一。原文是這樣說的:
故口者,機關也,所以關閉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瞷姦邪。故曰:參調而應,利道而動。故繁言而不亂,翱翔而不迷,變易而不危者,睹要得理。
這句話是鬼谷子在告訴我們,我們的嘴可以用來控制實情和心意,我們的耳朵和眼睛,是輔助我們「心」發揮作用的存在,可以幫助我們分辨心術不正者。當我們要有所行動的時候,就要注意口、耳、目協調起來,讓我們可以選擇有利的方式行動,這樣我們即便面對繁多的言論,也不會迷失方向,面對多變的情況,也不會被欺騙。因為我們通過口、耳、目合一看準了要點,而能很快反應相對的原則。

通俗一些來說,這段話的大概意思就是,我們面對諸多言論和多變的情形,要懂得聽、看、想,分析與我們交流的人,他們的意圖和利益所在,通過觀察,從多種言論中找到與實際相符的「信息」,然後通過冷靜合理的分析,帶著目的與他人溝通,去看、去聽、去想,從而獲得更多客觀信息,緊盯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以此遊刃有餘,而不被佞語所惑。
三、寫在最後
寫到這裡,顏小二最後總結一下,關於分辨他人言論的真假,鬼谷子首先是在告訴我們,我們從各類人那裡獲得各種說法,要注意鑒別這些說法中歪曲事實的「私心」成分。
而要鑒別這些「私心」,做到不被繁多的言論和多變的情況所迷惑,這就需要我們不僅要去聽,還要去看,去想,並且能看到別人的立場。同時,我們還要懂得從他人的利害關係中抽離,儘可能還原事情的原貌,並盯准自己的目標,有方向性地去收集信息。於此,我們做出的決策和行動,往往可靠性更高。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路,部分素材來自網路,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各類文化,如影視、文學作品、歷史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