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曾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啥現在不流行了?

2022年12月21日23:32:08 育兒 1418

現在好多人因為自己的名字,是按照家族的輩分取的,不合自己心意,甚至越長大越嫌棄自己那個土土的名字,紛紛加入了改名字的潮流。

農村曾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啥現在不流行了? - 天天要聞

按輩分取名字這個傳統是從宋代開始逐漸出現的,到現在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一開始的初衷就是按照長幼尊卑順序將整個家族的人進行排名,為了家族之間可以更好地傳承。

每一個家族中都有很多的分支,為了這些分支們可以世世代代都團結互助,按輩分給每個人取名字,這些人的名字就只有一個字不一樣,即使是很偏遠的旁支,報出名字也能知道是自己人。

農村曾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啥現在不流行了? - 天天要聞

這樣的傳統一直流傳到現在,農村也一直在奉行,但是也有好多人開始改變這個傳統,想給自己的兒女取一個好聽且有意義的名字,曾經一直沿用的取名方式,現在卻慢慢的不流行了。

按輩分取名是一直以來的傳統

按輩分取名字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明朝朱元璋,他給看中的大臣賜字,臣子便把皇帝所賜之字按照長幼順序給家中的孩子們取名,姓氏不能變,除了皇帝賜的字,便只有一個字可取。

農村曾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啥現在不流行了? - 天天要聞

後來這個規矩便經歷了幾十代人,逐漸形成了一個世家大族的習俗,世世代代流傳了下來,演變到了這個世紀,已經成為了家家心照不宣都要遵守的傳統。

眾所周知,農村人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速度與城裡人有很大的差別,其實最早開始,全國都在按照輩分取名,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想慢慢的發生了變化,城裡人開始不再遵守這種傳統,而是按照自己的期望給孩子取名字。

農村人守舊思想比較頑固,直到現在,都還有很多人的名字是按照輩分取的,或許自己的下一代也同自己一樣,擺脫不了家族事先定好的屬於你那個輩分應該用的「字」。

農村曾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啥現在不流行了? - 天天要聞

甚至家族中有些頑固的老人們,對於按照輩分取名字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不規規矩矩的按照輩分取名字的人,不能被寫進家譜,這樣的規矩讓後輩們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得不按照祖宗們給的字取名字。

這個傳統被延續,說明後輩們對這樣的取名方式還是認可的,但是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思想也在進步,這樣的傳統還被不被現代人接受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為什麼要按照輩分取名字

嚴格來說,按照輩分取名字距離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這樣的傳統可以一直流傳到現在甚至以後,一定是有存在的意義。祖先們智慧的結晶,好的、有用的都被人們世世代代延續了下來。

農村曾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啥現在不流行了? - 天天要聞

每一個家族的家譜都可以感受到族人世世代代傳承,而為了方便把每個人都整整齊齊的寫進族譜,每一輩的人都有共同的一個字,姓氏也相同,只有一個字可以自己取。

按照輩分取名字還能讓家族的人更有凝聚力,古代的家族意識比較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歸屬於同一個人家族的人在遇到困難時,就會互幫互助,共同克服難關。

農村曾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啥現在不流行了? - 天天要聞

這樣的取名方式還能讓人們更好的分辨出自己人,按照輩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那一輩的字,遇到同一個家族的人即使不認識,也能通過他的名字分辨出他是哪一輩的人。

很多人開始不按照輩分取名

雖然按照輩分取名字這個傳統一直被人們沿用至今,但是也有很多弊端,以至於人們開始摒棄這種取名方式。新時代的家長們逐漸開始不重視這樣的傳統,認為每一個人的名字應該有自己的寓意。

農村曾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啥現在不流行了? - 天天要聞

而且這樣的取名方式,很容易重名,三個字的名字中只有一個字是家長可以自主選擇的,而很多文化有限的家長,知道的寓意好的字就那麼幾個,想要取一個別出心裁又不會與別人一樣的名字很難。

按照輩分取名字尤其是女孩子的名字,好聽的沒有幾個,很多輩分給的字都是「禎」、「山」、「國」、字之類的,在這些字和姓氏中間,想要給女孩子取一個秀氣點又好聽的名字確實很難。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尷尬的輩分問題,明明是七八歲的小孩,在自己的家族裡,輩分卻很高,甚至比有些老人的輩分還要高,這種情況下,按照輩分叫,人家只是個小孩子,但是輩分確確實實又排在前面。

農村曾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啥現在不流行了? - 天天要聞

幾年前的山東人拜年在互聯網上一夜爆火,應該有很多人都記得,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小孩子,按照輩分排列,給長輩們磕頭拜年,那個小孩子排在很多人前面,和老人們是一個輩分。

網友們紛紛笑稱:「小小年紀就當爺爺了」,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很直白的將輩分在農村人心裡的重要程度表現了出來。這樣的事層出不窮,我的輩分也算高,在十幾歲的時候就當上了姑奶奶,屬實令人忍俊不禁。

但是現在,一代又一代的家長們逐漸開始不注重這種取名方式,很多新穎的取名方式也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最近流行的在詩經中取字給孩子取名字,確實洋氣又好聽,還有特殊的意義,很受家長們的喜歡。

農村曾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為啥現在不流行了? - 天天要聞

一些調皮的家長希望自己孩子的名字可以與眾不同,給孩子取四個字甚至五個字的名字,摒棄了老祖宗留下來的取名方式,跟著時代的發展,將名字變成了孩子有意義的專屬品,而不是家族文化的傳承方式。

小結: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在潛移默化的變得更加超前,好的傳統應該繼續學習,有弊端的傳統就要合理的捨棄,名字是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擁有一個自己喜歡且有自己獨特意義的名字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按照輩分的取名方式,已經逐漸被時代淘汰,這些年輕的家長們都想給自己的兒女選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或寄託著他們對孩子的期望與祝福,或是代表著父母愛情的結晶。

這樣的取名方式一定會成為大勢所趨,而按照輩分取名,也會慢慢地被時代淘汰。農村的年輕人也積極響應時代的號召,加入自由取名的大軍。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黃子韜衛生巾半個小時賣出45萬件!產品設計達醫護級標準,將會在超市上架 - 天天要聞

黃子韜衛生巾半個小時賣出45萬件!產品設計達醫護級標準,將會在超市上架

5月18日晚7點,由演員黃子韜主理的衛生巾品牌上線發售。該品牌衛生巾開售15分鐘賣出19.5萬件,半個小時賣出了45萬件。在當天下午舉行的發布會上,品牌方公布了衛生巾的售價和售賣方式,包括迷你巾、日用、夜用、安睡褲等多品類打包售賣以及單品類多包售賣。據粗略計算,該品牌單品類多包售賣形式中,240毫米單片價格約0.65...
老了被子女疏遠別著急!3個智慧方法,讓孩子主動回歸盡孝 - 天天要聞

老了被子女疏遠別著急!3個智慧方法,讓孩子主動回歸盡孝

人到中年,曾經拼搏的身影漸漸收斂,膝下傳來孩童的稚嫩聲音慢慢變成手機微信里冷冰冰的「嗯」「知道了」,才發覺,原來家也會變得寂靜。朋友聚會吃飯,總有人苦口叮囑:「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別太操心。」「我們小時候爸媽都管得緊,如今輪到自己被落在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哪些區別? - 天天要聞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哪些區別?

很多人都覺得,哭,是一件「丟人」的事。「這孩子怎麼一有事就哭?」「男孩子哭什麼哭?」「這麼大了還哭,羞不羞?」於是我們慢慢學會了——哭,不是好事。哭,是軟弱,是不懂事,是扛不住。而那個摔倒了咬咬牙、不掉眼淚的孩子,總能收穫一句:「你真懂事。
經常說4句話,孩子的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 天天要聞

經常說4句話,孩子的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你好,我是蓁蓁,一個80後寶媽~ 家有12歲兒子,在科學養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最近小區鄰居李姐家搬家,我沒事就過去幫忙。 李姐的女兒去年考上重點高中了,她把閨女....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這4個細節里 - 天天要聞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這4個細節里

(碼字不易,請勿搬運,全網維權!)01要說這當父母的,誰不盼著自家孩子將來能有出息,能過得好?可是這「好」字背後,學問大著呢。我年輕的時候,也琢磨過,是不是給孩子報最貴的輔導班,買最新的玩具,就是頂好的教育了?後來看著身邊人、身邊事多了,才
我們生孩子究竟是為什麼? - 天天要聞

我們生孩子究竟是為什麼?

這是一個觸及生命本質的追問,在不同維度會折射出彩虹般的答案。或許我們可以像中醫觀察脈象般,細細觸摸其中流轉的層次:陰陽相推的天地道二十四節氣在母親子宮裡輪迴,臍帶纏繞著人類三十八億年的基因長河。當新生命叩響世界,是碳基生命最古老的諾言——以
女子先兆流產後請假,公司用一個理由把她開除…… - 天天要聞

女子先兆流產後請假,公司用一個理由把她開除……

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況需要請假,也是職工的正當權益。如果用人單位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不批准職工的請假,然後再以曠工為由將職工開除,這樣的做法合理嗎?「先兆流產請假,單位不批准還開除」 法院判了閆女士在北京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工作多年,並簽訂有勞動合同。閆女士懷孕後身體不適,經醫院確診為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