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讀《泰阿泰德篇》探究知識是什麼(八)

2022年11月22日23:54:06 育兒 1145

哲學,對於普通人來說,最大的作用是能夠將其拽出具體生活,時不時地站在更高的視角俯視,這樣在面對大苦難時,會從容淡定些,否則,即使遭遇的是小困難,也會倍受折磨。

——坤鵬論

坤鵬論:讀《泰阿泰德篇》探究知識是什麼(八) - 天天要聞

一、前情回顧

在《讀<泰阿泰德篇> 探究知識是什麼(七)》中,坤鵬論主要分享以下內容:

第一,我比助產婆的作用更重大

蘇格拉底聲稱,他是靈魂的助產者,而且比助產婆的作用重大得多:

首先,對於助產婆來說,女人不會有真孕和假孕,靈魂卻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而靈魂助產者最偉大、最開高尚的任務就是辨別靈魂是真孕還是假孕。

其次,靈魂助產者的助產術與助產婆的助產術總的來說是相同的,唯一的區別是前者只針對男人,檢查的是靈魂方面而不是身體方面的生育情況。

再次,靈魂助產術最重要之處在於,它能夠考驗年輕人的靈魂產物——思想的品質,驗證它究竟是幻想錯覺,還是真知灼見。

人類是思想指揮行為的生物,顯然思想比任何事物都重要。

所以,蘇格拉底這樣靈魂助產者的作用遠遠超過了助產婆。

第二,為什麼我也是不育的?

在閱讀柏拉圖的對話錄中,我們沒少見過別人批評蘇格拉底只是提問卻從來不給答案,比如:塞拉西馬柯、美諾等。

蘇格拉底自己也坦承,正像助產婆不生育,他的智慧也是不育的。

接著,他解釋了自己為什麼總是提問卻不直接給出答案。

首先,和助產婆是神授只接生不生育一樣,他也是被神迫使助產,同時,也被禁止生育,他只是思想的接生者,幫助別人的靈魂產子,所以,他表示自己是無知的,沒有生出過思想。

其次,凡追隨他的人,即使一開始非常無知,只要和他相處日久,不斷交流,他們全都取得了驚人的進步,他們確實不曾在蘇格拉底那裡學到什麼,而是自己內心發現許多好東西,並且生出了很多可貴的子嗣。

再次,有些人以為他們取得的成就全因自己,於是藐視蘇格拉底,在思想未達成熟出生就離開了他。

然後,有些人結交追隨了一些糟糕的人,從而導致思想流產;有些人的思想雖然已經被接生出來,但因為對假胎(邪說偽道)的關心勝過對真正的孩子(真理)的關心,使得自己尚處幼年的靈魂之子沒有得到良好的撫養,全都夭折了。

最終,這些人愚妄昭彰,不僅自慚形穢,而且別人也認為如此。

後來,有些人又回到蘇格拉底那裡,想要重新參加討論,蘇格拉底則根據降臨他心中的神的指示,有的接納,有的拒絕。

這個所謂降臨他心中的神,很有可能就是蘇格拉底經常提起的、被其稱為代蒙的精靈,它是連接人與神的、介於人與神的東西。

根據他之前的描述,這個精靈不僅是來實施靈魂轉世前所選命運的,而且也起到了良知功能,在人要做壞事時,就會在人們的心中出現,進行勸誡、阻止。

所以,坤鵬論認為, 要不要重新接納,蘇格拉底的評判標準肯定是依據良知的,也就是觀其德性。

所有追隨蘇格拉底的人,在其以詰問法為主的助產術下,遭受的情況與處於分娩狀態的女人一樣,日夜困惑,感到陣痛,甚至比女人分娩還要厲害得多,蘇格拉底表示,他的技藝能夠引起這種陣痛,也能消除它。

而且,蘇格拉底也如助產婆是最好的媒婆,即使他看到一些人的靈魂並沒有真正懷孕,也會將他們撮合到適合他們的人那裡去追隨、學習。

坤鵬論:讀《泰阿泰德篇》探究知識是什麼(八) - 天天要聞

二、我幫他們拿掉蠢念頭,他們卻想咬我

「小夥子呀,我跟你細說這些東西是因為:我猜想——正如你自己覺得——你靈魂里懷上了某個東西,正感到陣痛。」

他的意思是說,我覺得你小子的靈魂很可能是懷孕了,所以才會時常困惑,為得不到答案而痛苦。

「既然這樣,你就到我這兒來,因為我是助產婆的兒子,自己也懂助產術,當然你也要用心,儘可能回答我提的問題。」因為蘇格拉底的助產術就是詰問。

在開始之前,蘇格拉底先給泰阿泰德打了一劑預防針,同時也解釋了人們對他的另一個比較常見的誤解。

「如果我對你所說的某個東西進行一番考察,斷定它是幻影、不真的東西,然後把它悄悄地取走並丟掉,你不要忿怒得像生頭胎的女人被奪走了孩子一樣。」

「因為,小夥子呀,很多人就是這樣來對待我的,他們隨時準備咬我;如果我把他們的某些蠢念頭拿掉的話,他們不認為我這麼做是出於好意。」

以上這段話揭示了人類的一個心理特徵,那就是:

大部分人都會頑固地死守自己的觀點,並一條道走到黑,不管正確還是錯誤。

也許,沒有哪一種人類的天性比捍衛自己的觀點,以及拒不承認判斷錯誤的天性來得更頑固了。

而且,就連公認最客觀的科學家也不能免俗,他們同樣也會避免收集和認可對自己結論不利的證據。

想要自己相信某件事,就會不自覺地喜歡聽那些可以驗證我們所做事情的消息,而下意識地躲避那些不利的消息,並且還會從記憶中,從外部信息中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驗證性偏見,通俗的名字叫:自我欺騙或是自欺欺人。

其典型表現為:

想當然地看事物,選自己喜歡聽的,拒絕那些與我們內心信仰不符的;

拒絕聽到糟糕的消息,青睞於能夠給現實帶來慰藉的東西;

愛聽甜言蜜語;

壞消息來臨時,不惜自己編故事給自己聽,弱化悲劇色彩。

在股市泡沫時,人們總愛說一句話:「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這就是典型的驗證性偏見表現。

美國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曾警告學生:「首要原則就是不要欺騙自己——因為自己是最容易愚弄的傻瓜。」

但是,奧地利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則表示:「能做到不自我欺騙,比什麼都難。」

所以,正如坤鵬論經常對自己提醒的:一旦你發現自己開始為自己行動找借口時,這個行動往往並不正確,你最好選擇趕緊停止!

好,讓我們繼續回到對話中來。

「因為他們完全不知道,沒有哪位神對人有惡意,我也沒有做過這類出於惡意的事。」

「只不過,對我而言容忍『假』而埋沒『真』是絕對不應當的。」

「所以,泰阿泰德,從頭再來吧,試著說出來,知識是什麼,千萬不要說你不能辦到,因為,如果神恩准而且你有勇氣,你就能夠辦到。」

坤鵬論:讀《泰阿泰德篇》探究知識是什麼(八) - 天天要聞

三、泰阿泰德給出知識的第二個定義

泰阿泰德聽罷表示,「好吧,蘇格拉底,既然你都這樣鼓勵我了,如果我還不想方設法說出自己能說出的東西,那就太丟臉了。」

「依我看,知道某個東西的人感覺到所知道的這個東西(知一物者覺其所知),所以我現在覺得,知識無非就是感覺。」

泰阿泰德提出了第二個知識的定義——知識是感覺。

他的意思是說,人類感知最終必然是我們獲取知識的唯一真實來源。

蘇格拉底先是表揚了他這樣的直率,「小夥子,就應該這樣直白地說出來」。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5年底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台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懇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門好運來 - 天天要聞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懇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門好運來

農曆三月初九在民間傳統中是一個充滿吉祥寓意的日子。古人通過觀察自然規律和生活經驗,總結出「1要勤,2不倒,3要吃」的習俗,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些習俗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生活哲學,值得現代人細細品味並實踐。
《四季輪迴里的思念》 - 天天要聞

《四季輪迴里的思念》

晨曦微露,第一縷光悄然穿透薄霧,我又一次徘徊在熟悉的小徑。路邊的花草掛著晶瑩露珠,彷彿我心底欲滴的思念。每一步,都似踏在回憶之上。曾幾何時,也是在這樣的清晨,身旁有你溫暖相伴,如今卻只剩我形單影隻。我徘徊了一個又一個晨曦,期盼著轉角處能突然出現那熟悉的身影。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