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南京「男子掌摑幼童」案,才知道成年人對霸凌的誤解有多離譜

2022年11月12日23:40:03 育兒 1131

這幾天被南京打人案刷屏了,好幾個群里都在討論,有支持南京5歲被打小孩一家的,也有支持魯醫生一家的,真的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


他們都無辜嗎?事實證明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他們都做錯了嗎?事實證明,沒有一個人是沒有錯的。我覺得最無辜的好像只有那個最初被打的小男孩(魯醫生的兒子)吧,畢竟被霸凌的是他。


在這裡,我不想闡述哪個家庭更有利,哪個家庭更錯。縱觀整件事,引用人民網評論的一句話:「家長一旦赤膊上陣,輿論的天平必然偏向對方。」


在這裡,我只想講關於孩子之間的「戰爭」。

看了南京「男子掌摑幼童」案,才知道成年人對霸凌的誤解有多離譜 - 天天要聞

南京「男子掌摑幼童」案最開始的事實是這樣的:

據說小航(唐女士的兒子、被掌摑幼童)在幼兒園很猖狂,這次唐女士的兒子從後面用胳膊勒住了沱沱(魯醫生的兒子)的脖子,連續3次用利器(氣筒出氣位置)戳了沱沱的後腦,3次力度由輕到重,導致沱沱後腦的傷口長達1公分


更可氣的是,老師明明已經拉住了他們,小航依然動手。而且,據說這個霸凌沱沱的男孩子已經不是第一次行兇了。

看了南京「男子掌摑幼童」案,才知道成年人對霸凌的誤解有多離譜 - 天天要聞

看了南京「男子掌摑幼童」案,才知道成年人對霸凌的誤解有多離譜 - 天天要聞

有些小孩子並不天真,而且很多小孩兒在大人面前和同齡人中間完全是兩幅面孔小孩子的惡,沒有理由可言,更沒有底線,沒有約束。而且一旦施暴者對霸凌別人獲得了滿足感,這種行為不會因為一時滿足就收手,而是會不斷升級,如同上癮一般,直到造成最壞的結果到來。


作家劉娜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孩子弱小時,父母一定要強。


這『強』,不是強詞奪理,不是恃強凌弱,而是『我本普通,但絕不可欺,我本善良,但有所不讓』。


然後,站成一棵樹,讓孩子知道你在;


走成一條路,讓孩子在見過『保護』和『珍貴』的模板後,學會保護自己,珍貴自我。」


一個在外部世界已經遭受過攻擊和傷害的孩子,最渴望的,無非是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我想,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任何孩子身上,正常的父母都會找到施暴者的家裡討要說法吧。


沱沱爸爸(魯醫生)上門說理,視頻中,這個孩子一直沒有道歉,沒有道歉懺悔的樣子,而老人也一直在一旁和稀泥,而且還有人在一旁拍視頻,這家人毫無認錯的態度瞬間惹怒了魯醫生,憤怒到了極點,就打了孩子,於是就有魯醫生掌摑幼童的視頻,出現在網路上。


魯醫生打孩子這個舉動,確實有錯,但是這家人的態度也著實讓人氣憤。你見過哪個家庭是因為自己家孩子打了別人,別人上門討說法,不誠信道歉,還拍視頻的家庭嗎?

看了南京「男子掌摑幼童」案,才知道成年人對霸凌的誤解有多離譜 - 天天要聞

網友表示:如果是我,肯定先把自家家孩子批評一頓,然後對上門討說法的家長道歉,好說歹說的,怎麼可能把犯錯的孩子推在前面呢?


是吃定了對方不敢把孩子怎麼樣,也吃定了對方被自己家孩子激怒,一旦有過激行為,自己在法律上佔據絕對主動嗎?


誠然,魯醫生作為一個父親,憤怒是情理之中,不管原因為何,但是他上門打孩子,以暴制暴,甚至升級了暴力,的確有錯。光憑這一點,這位魯醫生就失去了道德和法律的制高點,由被動變主動,把有理的事變成了無理。


所以說衝動是魔鬼!!!

看了南京「男子掌摑幼童」案,才知道成年人對霸凌的誤解有多離譜 - 天天要聞

然而,我想說的是,面對霸凌事件時,成年人那裝聾作啞的可憎面孔。


孩子的善惡觀是需要成年人的規訓和引導的,每一個霸凌者基本上都有一對不負責任的父母,或者都與自己的原生家庭有關。


作者陳嵐在《我們為什麼被霸凌》一書中,寫到:

年幼的孩子如果不被關愛珍視,不被允許表達情緒,也沒有其他渠道疏解壓力,就容易將自己的憤怒、失望、壓力……盡情發泄在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身上,而對方的毫不反抗、逆來順受,會激發起施虐者更強烈的恨意——你為什麼不反抗——內心深處,施虐者其實是在憎恨自己無力反抗現實的事實。


每一種不可理喻的惡,深處都流淌著絕望的膿臭,而成年人又聾又瞎。

看了南京「男子掌摑幼童」案,才知道成年人對霸凌的誤解有多離譜 - 天天要聞

據說,小航的媽媽唐女士就是一個撒謊成性的人(來自網路,我不確定,如果弄錯了,我道歉),但是最起碼正常的家庭是不會故意把這些視頻上傳到網路上來博取同情,尤其是對方下跪的視頻。


但是,不管怎樣,小編對霸凌事件是深惡痛絕的!!!


小編曾經有過一次被霸凌的遭遇:

小學五年級,我離開家到三姨母的隔壁村讀書,作為全校唯一的轉校生,剛開始的時候是好多男孩子對著我這個外來者投來不友好的目光,甚至於攔我,嘲笑我。


直到期中考試後,因為我考了第一名,那天回家的時候,好幾十個男孩子竟然把和另外一個小夥伴我堵在路上,不讓我們回家,後來我們不得不退回學校。


我不記得怎麼回家的,但是,我回家後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姨母,而小夥伴告訴了她姑父(也是我們學校的老師)。聽說,當天參與的孩子都被自己爸媽揍了一頓,第二天老師把我們班那幾個男孩子每個人打了幾十板子。


後來,再也沒有一個男孩子敢做這樣的事了。


所以,孩子們遇到霸凌事件之後,一定要告訴家長。而家長一旦發現,一定要告訴孩子,被霸凌不是他的錯,他不需要一個人面對,爸爸媽媽會陪他一起應對。

看了南京「男子掌摑幼童」案,才知道成年人對霸凌的誤解有多離譜 - 天天要聞

借用陳嵐在《我們為什麼被霸凌》中的一段話

無論是好學區還是差學區,無論是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都不可能完全杜絕青少年霸凌現象的發生。但如果家長能夠及時發現,學生能夠及時表達,老師能夠及時制止,三方共同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再對受害者和施暴者加以安撫、疏導,就能最大程度地減輕傷害,或許還會因禍得福,使孩子學會人生的重要一課。


那麼,我們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遭遇校園霸凌?


特徵一:孩子突然表現得不願上學

原本並不排斥學校,成績也不錯的孩子,如果突然表現出不願上學的傾向,可能並不是孩子厭學了,很可能因為學校里出現了一些令他煩惱頭疼,不願面對和處理的事情。請您留意,或許正是孩子在學校挨欺負了!


特徵二:抱怨有同學針對他

這是您的孩子向您尋求幫助的信號了,您可以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他試著緩解這種情況,並在一定時間內加以詢問,或者把同學請到家裡來玩,不經意的聊聊天,如果長期針對您可得多加註意了。

看了南京「男子掌摑幼童」案,才知道成年人對霸凌的誤解有多離譜 - 天天要聞


特徵三:身上出現傷痕卻不願告知家長

有些孩子放學回家全身髒兮兮,身上還有傷痕,明眼人一看就是打鬥造成的,可孩子還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傷到的,雖然青春期的孩子偶有出現倒也正常,但也不能忽視。


特徵四:性情突然變化 行為異常

孩子放學回家經常悶悶不樂,有厭學的念頭,原本活潑開朗的孩子突然間變得陰晴不定。或者,孩子情緒突然特別的不穩定,特別粘人,變得非常膽小怕人,很可能是學校有什麼事情影響著他。


如果孩子遭遇校園霸凌,家長該怎麼辦

家長不能24小時陪在孩子身邊,有哪些做法是您現在就該教給孩子,防止校園霸凌的?


第一、經常和孩子保持溝通,告訴孩子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讓孩子相信被欺負不丟人,不需要隱藏自己的感受,告訴老師也不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幫助孩子找到學校里他信賴的老師,讓孩子遇到事的時候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知道可以找誰幫忙。

看了南京「男子掌摑幼童」案,才知道成年人對霸凌的誤解有多離譜 - 天天要聞

第二、教會孩子如何自我保護,同時做孩子堅強的後盾

一般情況下,被霸凌者在面對同學欺負的時候不敢反抗,也不敢回家告狀。相反,如果男孩受挑釁的時候,而是鼓起勇氣揍回去,那麼霸凌就不會再發生。這種做法雖然不提倡,但簡單粗暴地表達出一個明確的信號:我不是好欺負的。


如果事態已超出孩子的應對能力,正如,魯醫生的孩子,那家長就該在孩子被欺負時親自出馬,採取行動,要求學校和老師有所作為,不能聽之任之,也要給孩子撐腰,讓孩子明白,父母是自己的避風港,是最堅強的後盾。



  • 第三、如果孩子真的遭遇了校園霸凌並且身心受到了傷害,下面這幾點建議可以幫助你:


    (1)不要一味地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學計較,因為這有可能讓孩子誤以為霸凌事件是因為自身的問題,讓孩子陷入更深的痛苦與自責。


    (2)當孩子願意給你講述霸凌發生的情形時,請保持冷靜,先別追問過多細節,首先做的一定是共情,你對於他們一直以來所遭受的殘酷對待感到非常痛心。


    (3)肯定孩子的勇敢,感謝孩子的信任。告訴孩子你很感謝他可以有勇氣告訴你這件事。同時也肯定他:只有你願意談到這個事情時,家長才有機會可以幫助他,這也是很了不起的。

    看了南京「男子掌摑幼童」案,才知道成年人對霸凌的誤解有多離譜 - 天天要聞

    個人簡介:我是靜言晨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50歲後才懂得,父母適度引導的價值,超出想像 - 天天要聞

    50歲後才懂得,父母適度引導的價值,超出想像

    年少不懂事,老來才知其中味。歲月沉澱,我們能看清世事;人生有波折,我們更懂親情;閱歷多了,我們才體會到父母引導的意義。古人說:「養不教,父之過。」父母適度引導,是我們人生路上最寶貴的東西,能讓我們在歲月長河裡穩穩地走。50歲後才懂得,父母適
    父母成了「兒童經紀人」?「親子流量」賬號營銷亂象頻出 - 天天要聞

    父母成了「兒童經紀人」?「親子流量」賬號營銷亂象頻出

    原標題:「曬」娃變「啃」娃?「親子流量」賬號營銷亂象調查哭鬧打架、暴飲暴食、測評成年人化妝品、模仿奇怪行為……半月談記者發現,多個社交平台上的親子賬號雖流量火爆、吸粉眾多,但其發布的短視頻引發爭議。一些「親子流量」賬號已從記錄孩子成長異化為製造營銷「商機」。用小孩哭鬧打架來「吸睛」?「試一款不脫妝的...
    兒子一句「吃了葯喝啤酒」,媽媽一直記心裡救了他一命 - 天天要聞

    兒子一句「吃了葯喝啤酒」,媽媽一直記心裡救了他一命

    人們常說的「頭孢配酒,說走就走」不可輕視。近日,重慶市渝北區公安、消防、衛生部門聯合,成功將一名酒後服用感冒藥陷入昏迷的年輕男子從死亡線上拉回。「我聯繫不上兒子了,他現在有可能很危險!」5月14日,渝北公安悅來派出所接到一位母親的求助。原來,市民代女士與獨居的兒子劉某失聯已近10小時,沒有兒子的消息,心...
    《是女兒是媽媽》:李嘉格的「婆媽」困局 - 天天要聞

    《是女兒是媽媽》:李嘉格的「婆媽」困局

    看《是女兒是媽媽》,還蠻心疼李嘉格的。 我都有點擔心她的精神狀態了,長期處於如此複雜難解的情感關係中,自己暴飲暴食很容易情緒崩潰,也會影響到她自己的身體,嚴重的精神內耗,更會危及到她自己跟....
    湘潭「三網聯動」築牢母嬰安全生命線 - 天天要聞

    湘潭「三網聯動」築牢母嬰安全生命線

    視頻監控截圖。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楊莉莎 通訊員 蘇艷敏 湘潭報道「醫生,醫生!我老婆要生了!」5月4日11時44分,湘潭市婦幼保健院綠色通道傳來急促呼喊,孕38周+2天的尹女士被丈夫攙扶著踉蹌入院。當轉運床剛抵達婦產科急診室,新生兒的小腦袋已完全娩出。「就地接生!」醫護人員瞬間啟動「快進模式」,消毒鋪巾、托舉保護...
    小滿意,生日快樂 - 天天要聞

    小滿意,生日快樂

    親愛的小滿意:七年前的今天,你宛如一顆裹著蜜糖的小星星,降臨於「520」這個浪漫的日子,自那以後,每個「520」都成了我們家獨有的節日,愛意在此處匯聚。你既聰慧又美麗,既善良又可愛,你攜著初夏的陽光而來,給我們一家帶來了喜悅與歡樂。